李保田出生于四十年代,父母都是有份稳定工作的人。
父亲在部队里担任要职,母亲则在妇幼保健院工作。
这种家庭环境让他的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很高,希望他能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为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可是,事情的发展却出乎了父母的预料。
李保田从小就对戏剧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这与父母想要他走学术道路的愿望背道而驰。
尤其是父亲,非常反对儿子痴迷戏曲。
但十几岁的李保田已经认定了自己的梦想,哪怕瞒着家人翘课去听戏也不后悔。
他对戏曲的热爱深入骨髓,小小年纪就展现出了超乎常人的主见。
14岁那年,因为和父亲的矛盾越来越大,李保田一气之下跟随一个剧院离家出走了。
接下来的四年里,李保田跟着剧团四处奔波,深入学习戏曲知识。
每天清晨练嗓、进行大量的舞蹈训练,这些高强度的练习让他疲惫不堪。
当时国家正处于饥荒时期,物资极度匮乏,他们每天高强度的付出却得不到足够的食物补充,身体状况每况愈下。
终于,李保田因劳累过度感染了伤寒,高烧不退,最终晕倒了。
等他再次醒来时,发现自己已经躺在城里的医院里。
那时的李保田还处于迷糊状态,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
原来,在他生病期间,父亲也因肝病住进了同一家医院。
母亲发现儿子后,便开始悉心照料他。
而父亲,白天没有来看他,但晚上会悄悄走进病房。
有一次,父亲不小心磕到了桌子,发出声响惊醒了李保田。
望着父亲离去的背影,李保田心中多年的隔阂慢慢消融。
尽管不再记恨父亲,出院后的李保田还是选择回到剧团继续追逐戏曲梦。
然而,命运似乎总爱捉弄人。
再次见到父亲时,已是阴阳两隔。
父亲离世前,李保田都没能与他好好和解,这成为他心中永远的痛。
父亲的离去让李保田意识到家人的珍贵,但他并未因此放弃学艺之路,而是选择了一个离家较近的剧团,以便能与母亲和弟弟生活在一起。
凭借自身的努力和天赋,李保田考入了中央戏剧学院的干部进修班。
毕业后,又顺利成为了一名老师。
与此同时,弟弟也在绘画领域崭露头角,成为了一名优秀的画家。
一切看似都在朝着美好的方向发展,可命运的阴霾再次降临。
弟弟在一次远行中遭遇车祸不幸离世。
李保田陷入了深深的自责之中,觉得如果自己收入多一些,弟弟或许就不会为了节省开支选择搭乘顺风车。
弟弟的突然离世让李保田不知如何向母亲开口。
中年丧父,晚年丧子,这对母亲来说是难以承受的巨大痛苦。
起初,李保田试图隐瞒一段时间,但母亲还是察觉到了异样。
为了不让母亲过度伤心,李保田找来母亲的一位同事给予安慰。
当说出弟弟去世的消息时,母亲的平静表现让他大为意外。
作为母亲的儿子,他知道母亲只是将悲伤深埋心底,为了不让母亲触景生情,他带着母亲离开了居住的地方。
37岁时,李保田迎来了人生的转折点,正式转战娱乐圈,出演了自己的首部影视作品《闯江湖》。
在人才辈出、颜值至上的娱乐圈,李保田外貌并不出众,但多年的舞台经验赋予了他精湛的表演能力。
此后,他陆续接到众多导演的邀约,出演了《流浪汉与天鹅》《人鬼情》《过年》等一系列优秀作品。
即使中年出道,李保田的演技丝毫不输年轻演员,甚至吊打了内娱众多流量明星。
著名导演张艺谋也对他的演技赞赏有加,邀请他出演《菊豆》中的“杨天青”一角。
在拍摄过程中,张艺谋对李保田的表演愈发欣赏,两人又携手合作了《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和《有话好好说》。
李保田在不同角色之间自由切换,真正做到了演什么像什么。
在众多优秀作品的加持下,李保田在娱乐圈的知名度越来越高。
但真正让他大红大紫的还是《宰相刘罗锅》。
这部剧播出后迅速掀起收视热潮,李保田与王刚、张国立三人被观众亲切地称为“铁三角”。
然而,就在大家以为三人会继续合作时,李保田却表示不再与王刚和张国立合作。
他给出的理由是“道不同不相为谋”。
在娱乐圈这个充满名利诱惑的地方,李保田宛如一股清流,坚守原则与底线。
有人认为他在故作姿态,但李保田对此毫不在意,始终坚守本心。
当年,《宰相刘罗锅》的热播不仅让演员们声名大噪,也让制片方赚得盆满钵满。
趁热打铁,制片方筹备续集拍摄,王刚和张国立都应允了,唯独李保田拒绝了邀请。
在他看来,过多的续集往往只是为了追求流量,而忽视了作品的质量,因此他果断拒绝了拍摄。
此后,李保田与王刚、张国立断了联系。
他深知,双方在对待演艺事业的态度和价值观上存在差异,他反感那些唯利是图的行为,这也是他公开表示不再合作的重要原因。
李保田离开后,王刚、张国立与新加入的张铁林重新组成了“铁三角”。
尽管李保田没有借着《宰相刘罗锅》的热度为自己积攒更多人气,但凭借扎实的演技,他到哪里都能发光发热。
不久后,他凭借《神医喜来乐》再次成为观众瞩目的焦点,坐实了实力派老戏骨的称号。
然而,这部剧之后,正直的李保田却陷入了一场风波。
在拍摄《钦差大臣》时,李保田签订的合同为30集,可播出时却变成了33集。
他认为这是投资方为了谋取私利擅自增加集数,损害了观众和自己的利益。
秉持着一贯的正直,他毅然将投资方告上了法庭。
面对影视圈和网友的争议,李保田始终保持沉默,他相信自己的坚持是正确的。
这份对观众负责的态度令人敬佩不已。
在对待亲人方面,李保田同样不徇私情。
受他的影响,儿子李彧也对表演充满热爱。
但由于经验不足,李彧连续两次报考中戏都未能成功。
要知道,李保田在娱乐圈人脉广泛,而且他和妻子都是中戏的老师,为儿子打通关系进入中戏并非难事。
但李保田坚决没有这么做,这一度让父子之间产生了隔阂。
多年后,李彧逐渐理解了父亲的良苦用心,对父亲的精神敬佩不已。
后来,李彧结婚时,李保田正在拍摄一部剧。
剧组租赁场地费用高昂,各项开支都需要大量资金支持。
如果因为参加儿子的婚礼而耽搁一天,会给剧组带来不小的损失。
一边是儿子人生中的重要时刻,一边是剧组的经济利益,李保田陷入了艰难的抉择。
最终,经过再三权衡,他忍痛舍弃了参加儿子的婚礼,选择留在剧组拍戏。
李彧非常了解父亲,所以并未因此而埋怨父亲。
李保田的一生虽未像流量明星那般追逐名利,但在影视界获得的荣誉却数不胜数。
金鸡奖、金鹰奖、百花奖等诸多奖项,他都不止一次捧起。
2020年,他更是荣获了中国文联终身成就艺术奖。
当他走上领奖台的那一刻,台下全体演员起立,为他送上了雷鸣般的掌声,这份荣誉实至名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