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之圣贤皆为明灯而今之圣实度众生

问茶悟道 2024-07-19 14:42:45
《唐子西文录》载述:“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悠悠华夏几千年,圣人们就如同暗夜中的明灯指引着每一代人。 两千五百多年以来,孔子的理想成为了我们每一代人的理想,孔子的立德、立功、立言成为了我们做人的标杆;理想从未被实现,其修身的标杆亦始终矗立在高处,无数代芸芸众生望而不可及。 两千年后,王阳明出现了,他也为我们点了一盏明灯,告诉我们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心学不仅指导着我们普通的百姓,近代以来孙中山、蒋介石、杨昌济、毛泽东等都十分强调阳明心学。孙中山的“知难行易”说就包含有阳明的“知行合一”思想;蒋介石特意把台北的草山改名为阳明山,毛泽东更是以一篇《心之力》的文章令杨昌济大为震惊。 ⦁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如果说才人是瑰宝,圣人就是稀世珍宝,因为他们实在是太罕见了。 古往今来,圣人们有两个共同的核心标准,即终与始。 终——首先他们的理想是远大且无私的,他们秉持的是天下为公这一共同的目标,并且始终为此践行,按今天通俗的话来讲,就是他们是为全人类服务的。 始——作为初心,王阳明诠释的最为明确,心学也就像一面镜子时时映射着这份初心;同样,孔子也是一位一尘不染的君子,在周游列国中,但凡因为困境生出一丝私心,也不至于最终仍旧落魄潦倒。 理想与初心始终不会因为外在的环境而改变,无论理想能否被实现从来不改初衷,这才是标杆,才是明灯。 如同大海上的灯塔一般,黑夜、飓风、怒涛,它始终不会移动坐标,为来来往往的船只指引正确的方向。 圣人是民族的珍宝,如果他们不曾出现于过往的文明之中,后人们势必会走更多的弯路;船只失去灯塔的指引,随时会撞上礁石,随时会掀翻于海浪,即使一直能够航行,那也只是无法被确定的未来。 ⦁ 21世纪的欧美为什么会呈颓败之势,并无法被逆转,根本原因是大私无公,所以西方没有那个明灯,他们只有高智商的科学家、资本家、政治家;把他们组合在一起就是精致的利己主义国家。 世界是和平的,他们要挑动战争,战争可以售卖快过期的武器,战争可以让他们实现饥渴的驻军,战争可以让战后虚弱的国家成为他们的伪政府。 作为世界货币的美元就更加昭然若揭了,每一次货币的超发不叫榨取全球劳动力,而是抢劫全球劳动力,每一个跟随它的伙伴要么吃亏,要么挨打,失道寡助的最后便是孤家寡人。当另一个有德有道的国家能与其抗衡后,其悲剧的命运已经注定了。 由于西方的历史很短暂,使得他们不曾出现圣人这样的珍宝,即使出现,他们也会无视其存在,只有历史经历无数次的兴盛与衰败,后人才会重视圣人这般的存在,因为这直接关系到文明的生死存亡。 ⦁ 对于东方来说,21世纪是一个伟大的世纪;在很多人的概念里,辉煌、强盛、灿烂、绚丽,如此一般好似很遥远,就像圣人们离我们就很遥远,我们更多看到的是眼前社会的乌烟瘴气、蝇营狗苟;官不像官、民不像民、富人不仁、穷人刁钻。 不去否认它们如实存在,但是社会不是只有一面,万物都有两面性,在另一面,我看到了不同的存在。 朋友们,过去圣人们的理想如今已经具备了实现的能力,在本世纪中国人要办到的事情,孔子会欣慰,阳明会欣慰,因为当前这个时代,有如同他们一样的人正走在这条路上。 历史正在进行全新的书写,高尚与伟大的人在我们这个国家里冷不丁就会出现,如果不去细心的观察,我们又怎么能够发现呢? 与此同时,由于改革开放的积累,我国的经济、军事、科技等力量已具备足够的基础,在马克思理论中,要实现这样的社会第一条就是生产力要足够强大,没有强大的生产力,社会如何实施按需分配;其次我们有伟大的领袖,没有领袖的登高望远、运筹帷幄、统揽大局,又如何实现如此错综复杂社会的深化改革呢。 ⦁ 也许很多朋友很好奇,我说的而今之圣,究竟是谁呢?让天机回归天机吧,我们只需要知道,当前的民族复兴,民泰国安是诸缘合一的结果,圣人在这个里面扮演的是其中之一的缘,还有无数心中装着国家和人民的百姓也在以自己微薄之力为此添砖加瓦。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明白更多的人是源自徙木立信之理,也就是我说的天人合一,以人道之逐利成天道之伟业,这和华为公司的理论是一致的。 每个人只需静静地等待,孔子理想中的世界会一步步被构建起来,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定会实现,它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
0 阅读:6

问茶悟道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