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投流和播放量分账,对短剧入局者来说,哪种模式更好?
充值投流短平快,博中了爆发能力就特别强,但对资金实力要求高。
而分账模式相对投入较小,但对制作要求高,好内容才有高播放量。
很多新从业者往往会为此纠结,今天剧子为大家捋一捋,两种模式该如何选.....
充值短剧望而却步?“如果可以的话,我还是更倾向于和平台做分账短剧。”短剧导演小方这样说道。
在这之前,小方曾与一些小程序短剧的头部平台进行了合作,但并没有达到自己理想中的效果。“行业越来越卷,本来就拥挤的情况还需要考虑不菲的投流费用,确实超过我的预算了。”
据小方透露,做一百多集的小程序短剧,首先是订阅定价较高,单部价格在一百元左右;而作为充值短剧,这其中的充值费用有时会被平台抽走九成。
“投流成本还是太高了。”小方感叹道,“但没办法,做充值短剧就是这样的,所有平台的投流机制基本都是这个价格分成,相差不大。”
充值短剧的投流成本高已经成了业内共识,并非个例。
另一位刚入行不久的导演也在权衡利弊之后,选择了与走播放量分账模式的平台合作。
“从报价来看,分账没有那么高的投流成本,主要是看点击率和播放量,还有一些广告,对于缺乏雄厚财力的从业者来说比较容易接受。”对于他们而言,在不能判断最终效果之前,不敢盲目投入高成本,以免造成较大损失。
“小程序的充值短剧基本是几家独大,常年做投流的消耗都不是一笔小数目;而且这样的充值模式他们已经跑通了,要现在再想分一杯羹难度很大。”小方这样对剧子说。
“麻辣烫”和“精致菜”两种模式都合作过的制片人俞随用一个很生动的例子来做比喻:
“在小程序需要充值观看的投流短剧就像是麻辣烫,需要你投入很多博人眼球惊险刺激的爆款元素,讲究的是重口味;在平台发展播放量分账的短剧就像是口味清淡的精致菜,对剧本质量有更高的要求,要有更强的网感。”
俞随还列举了投流短剧和分账短剧的差异。
就目标人群来看,投流短剧主要在小程序上架,用户年龄普遍较大,对于短剧的审美较为固定,更关注的是传统的家庭伦理、八卦琐事,爆款也有许多重复的题材和高频词。
而对于分账短剧来说,上线的平台大多采取会员制度,目标受众年轻人居多,学历较高,审美也更加多元化,关注的是时下热门新潮的话题,围绕学习、工作和社交展开,走播放量分账的短剧内容需要更注重流行元素的注入。
“小程序的投流短剧更新换代速度很快,最多坚持一轮,10天就会被踢下去。”俞随说道,“最近爆了的《母爱无声》也就在榜十天。能获得更多充值数额的高曝光时期一周左右吧,坚持一周就能算是大爆款了,能坚持三四天算小赚。”
“分账短剧的话,按播放量论英雄,因为短剧本身不需要额外充值收费,因此,比起需要付费才能观看的短剧,分账短剧吸引了更多用户;而对应解锁每集的广告其实也是有收益的;而且只要你投了剧,分账平台往往会给基础的保底流量。”俞随如是说。
图为爱奇艺之前的分账规则
从业者该如何选?“我还是主张多元化一点。”对于自己的选择,俞随这样回复剧子,“现在小程序短剧是大热门,竞争激烈卷得厉害,其实没必要一窝蜂去做,出于分散赛道的考量,我会把重心往播放量分账的模式上偏。”
“其实这同样跟公司基因有关系。”从传统影视公司转来做短剧的小朝这么认为,“如果本身财力比较雄厚,又擅长霸总赘婿、误会反差的内容描写,那么建议发展投流短剧,因为充值短剧看成绩,分账时间可以拉得很长。”
从数据来看也确实如此。
之前成为现象级爆款的《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在高曝光的上线首日充值金额就突破了2000万,之后陆续的充值金额入账,截至目前,该剧的制作团队已经凭借着该剧和《裴总每天都想父凭子贵》拿下过亿充值收入。
“如果是规模较小的初创公司,在人员构成比较年轻的前提下,就建议走播放量分账模式。分账短剧的情节不需要太狗血,保持逻辑的大前提下对画质、服饰、场景、灯光有更细节的要求,注意好这几点,做出能获利的分账短剧并不难。”
“同时因为行业确实在内卷,要想推陈出新造爆款,根据年龄来看,肯定还是在受众群体更加年轻的平台里尝试,成功的可能性更大。”小朝补充道。
譬如前段时间爆火出圈的的短剧《执笔》,官方数据显示,上线不到两周分账票房便突破了千万、上线三天总热度破21000,刷新腾讯视频短剧站内热度纪录。
能够获得这样的成绩,自然也和《执笔》本身的内容有关。改编自知乎同名长篇的《执笔》突破了以往玛丽苏傻白甜的女主桎梏,正好与时下流行的“大女主”潮流相符,因此大获成功。
“投流”或“分账”,关键还是得看出品方本身的特质,你认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