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今儿个聊聊王朔,这位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响当当的人物。说起来,他的故事就像一锅老北京的卤煮,有滋有味儿,也有让人嚼不烂的地方。您可能听说过他的名字,知道他是作家、编剧,可他这一辈子的起起落落,细究起来还真挺有看头。
王朔是 1958 年生人,打小在北京长大。1978 年开始写东西,一开始也没掀起多大浪花。那时候的作家啊,日子过得挺清苦的,写几千字才挣几块钱稿费,跟现在没法比。可王朔这人脑子活,不甘心按老规矩来。1988 年,出版社找他出文集,他提了个要求:按版税付钱。啥是版税?就是书卖得多,作者拿得多,这在当时可算是破天荒的事儿。以前的作家都是拿死工资,书卖得再好跟自己没关系,王朔这一要求,等于给整个文坛扔了颗炸弹。您想啊,他的《王朔文集》首印 50 万册,版税率 10%,一下子就赚了大几十万 —— 那时候北京房价才两千块一平,这钱能买多少房啊!不光自己挣了钱,还让后来的作家们都跟着沾了光,莫言、余华这些人,后来也都按版税拿稿酬了,这影响就跟往湖里扔块大石头,一圈圈涟漪全荡开了。
要说王朔厉害的地儿,可不只在文坛。他转身到影视圈,照样玩得转。1991 年,他和冯小刚、马未都一起鼓捣出《编辑部的故事》,这可是中国第一部情景喜剧。那时候家家户户守着电视机,葛优演的李冬宝贫嘴又机灵,好多人跟着学说话。后来姜文拍《阳光灿烂的日子》,用的是王朔的小说《动物凶猛》,电影一上映就火了,夏雨成了最年轻的影帝,宁静、陶虹也跟着出名。王朔这人啊,就像个魔术师,把自己的文字变成影视剧,票房口碑双丰收,腰包也鼓了起来。
可这人一得意,就容易出点岔子。王朔的感情生活,就挺让人感慨的。早年他追北舞的沈旭佳,人家是校花,追的人能排到长安街,可王朔靠写情书打动了人家。结婚有了女儿王咪后,日子本来挺安稳,可成名后身边诱惑多了。19 岁的徐静蕾出现后,王朔就像着了魔,公然带她回家,气得沈旭佳跟他吵架。沈旭佳为了孩子一直忍,直到 1994 年突然同意离婚,可徐静蕾也没跟他走到最后。离婚后,王朔成了孤家寡人,事业慢慢也走了下坡路。
现在说起王朔,好多人都记得他当年的风光,可近些年很少见他露面。有人拍到他跟姜文聚餐,头发白了不少,看着挺孤单。他写了本《致女儿书》,字里行间都是对女儿的愧疚,可女儿说 “有些伤害永远无法弥补”。2013 年女儿结婚,冯小刚这些老朋友都去了,唯独没他的身影。有人说他没收到请帖,有人说他不好意思去。我觉得吧,不管咋样,亲情这事儿,错过了就是错过了,再有钱有名气,也换不回当年的温暖。
王朔的故事,就像一本翻旧了的书,每一页都有故事。他推动了版税制,让作家更有尊严;他写的小说、编的剧本,成了一代人的记忆;可他在家庭上的选择,也留下了遗憾。说句心里话,咱们普通人看他的事儿,可能觉得他够风光,也够折腾。如今他 67 岁了,不再掺和娱乐圈和文坛的事儿,可那份孤独,又有多少人能懂呢?
您说,这人生啊,到底啥最重要?名利双收时,能不能守住身边人?犯过的错,能不能被原谅?王朔的故事,给咱们留了个挺深的念想。你觉得王朔的故事里,最让人唏嘘的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