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遵化印象:“畿东第一城” 的独特魅力
遵化,这座位于河北省东北部、唐山市西北部的城市,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在燕山南麓。它北倚长城,南临津唐,东通辽沈,西顾京城,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处于 “京津一小时交通圈”,享有 “畿东第一城” 的美誉。
遵化的总面积达 1521 平方公里,境内地形多样,山地、丘陵、平原错落分布,勾勒出一幅雄浑而秀丽的自然画卷。这里属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每个季节都赋予了遵化独特的魅力。
作为一座拥有 2200 多年历史的千年古县,遵化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从秦朝时隶属右北平郡的俊靡县,到后唐正式建县,再到清康熙年间因建清东陵升为遵化州,其行政区划在历史长河中不断演变,每一步都留下了深深的文化印记。这里不仅是诸多历史故事的发生地,如燕太子丹派荆轲刺秦王事败后藏身于此、唐王李世民东征高丽曾驻足等,还拥有众多珍贵的历史遗迹和文化遗产,见证着岁月的沧桑变迁 。
二、历史溯源:穿越千年的时光长廊
(一)古老起源与朝代变迁
遵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夏朝,彼时,它属于冀州地域,虽只是华夏大地的一隅,却已开启了在历史长河中的漫漫征程 。历经商朝,至周朝初期,遵化成为燕国的属地,见证了燕国的兴衰荣辱。春秋时期,这里属无终国,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在独特的地域文化滋养下,繁衍生息。战国时,燕灭无终,遵化归属于燕之古北平郡,在那个战火纷飞、群雄逐鹿的时代,它承载着军事防御与经济发展的重要使命。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郡县制,遵化属右北平、渔阳二郡地 。西汉时,这里设有徐无、俊靡二县,仍隶属右北平郡。东汉末年,天下大乱,三国鼎立,遵化在曹魏政权的统治下,继续着其独特的发展轨迹。两晋南北朝时期,遵化的行政区划随着朝代更迭而频繁变动。晋初,它仍为徐无、俊靡二县,属北平郡,后俊靡并入徐无。北魏太平真君七年,北平郡被废,徐无县改属渔阳郡;北周时,徐无县又并入无终县,属渔阳郡。
时光流转至隋唐时期,隋大业三年,无终并入渔阳县。唐武德二年,渔阳被拆分,复置无终县,贞观初又废,乾封初再次复置,属幽州。武后万岁通天二年,无终县更名为玉田县。天宝元年,在今遵化境地建平州买马监,这一举措对当地的经济与军事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五代十国时期,中原大地动荡不安,后唐在平州买马监地置遵化县,属蓟州,“遵化” 之名自此正式诞生,取 “遵循孔孟之道,教化黎民百姓” 之意,寓意着这片土地将在文化与道德的指引下,走向繁荣昌盛。
此后,遵化在辽、宋、金、元、明、清等朝代的统治下,不断发展演变。辽重熙年间,于遵化县置景州清安军;天庆十年,遵化归金。宋宣和五年,金国将蓟州等 6 个州归还宋朝,遵化随之归宋,宋改名滦川郡。但好景不长,靖康元年,北宋灭亡,遵化又属金中都蓟州。元代,遵化隶属大都路蓟州;明代,隶属京师顺天府蓟州。
清朝时期,遵化的地位得到了显著提升。顺治十八年,遵化县马兰峪开始建造皇帝陵寝,即后来闻名遐迩的清东陵。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不仅改变了遵化的命运,也使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康熙十五年,遵化因建清东陵升为遵化州,领丰润县;乾隆八年,为给清东陵的祭祀提供更完备的保障,清朝效仿西陵所在地易县改为直隶州的先例,将遵化升为直隶州,统领玉田、丰润两县,隶属直隶布政使司,由通永道分辖。至此,遵化成为京东地区的重要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其影响力辐射周边广大区域。
(二)历史事件与名人印记
遵化这片土地上,曾发生过许多重大历史事件,犹如璀璨星辰,镶嵌在历史的浩瀚天幕上。战国时期,燕太子丹派荆轲刺秦王,事败后,燕太子丹曾藏身于遵化,这段惊心动魄的历史故事,为遵化增添了一抹神秘而悲壮的色彩。曹操东征乌桓时,也曾在遵化驻足,其麾下大军在此留下了深深的历史足迹,彰显了遵化在军事战略上的重要地位。
唐王李世民东征高丽时,遵化成为其重要的军事补给站和休整地。大军在此驻扎,李世民在此指挥调度,为东征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这段历史不仅见证了遵化的战略意义,也促进了中原文化与边疆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中唐时期,遵化开始冶铁,历经数百年的发展,到明朝时,遵化冶铁场已成为当时全国最大的冶铁场。明正统皇帝曾下圣旨 “兵家用铁专用遵化大同”,足以见得遵化冶铁在当时国家军事和经济领域的重要地位。其先进的冶铁技术和庞大的生产规模,不仅满足了国内的需求,还对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清朝年间,遵化建有颇具影响的燕山书院。这所书院汇聚了众多文人墨客,培养了无数优秀人才,成为传播文化、弘扬学术的重要场所。在这里,学子们诵读经典,探讨学术,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与精神,为遵化的文化繁荣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遵化的历史长河中,还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历史名人,他们以各自的才华和贡献,为遵化的历史增添了绚丽的光彩。秦澍春,清代遵化西梁子河村人,同治三年进士,历任广西、甘肃、山东学政。他在任期间,克己奉公,风清两袖,所至政声卓著。他体恤学生的艰难,裁减各种琐碎费用,使得寒门子弟能够有机会参加科举考试,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才。其中,张建勋、刘福姚在他的帮助下,后来都考中了状元。秦澍春不仅在教育事业上成就斐然,而且为人礼让,重乡情,尊礼仪。他从京城回西梁子河村探家时,总是拒绝地方政府的隆重接待,低调出行,以礼敬乡亲,深受乡亲们的称赞,他的行为也为后代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
王国藩,1919 年出生于河北省遵化县西四十里铺村。抗战时期,他积极参加中共领导的地方抗日武装,并于 1941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新中国成立后,面对农村的贫困落后,他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带领农民走互助合作的道路。1952 年,他带头组织本村 23 户贫雇农办起了农业合作社,这个合作社最初被人讥讽为 “三条驴腿” 的 “穷棒子社”,但他们人穷志不穷,坚持白手起家、勤俭办社。经过不懈努力,合作社逐渐发展壮大,实现了粮食增产,社员收入增加,公共积累不断提高。1955 年,中共中央编辑《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王国藩 “穷棒子社” 的事迹被编入该书,毛泽东主席专门为其写了按语,对他们的艰苦奋斗精神给予了高度赞扬。1957 年,王国藩被选为全国首届农业劳动模范,他的名字响彻中华大地,其事迹也被选入当时的小学课本,激励着无数人奋发图强 。
张贵顺,1914 年 1 月生于河北省遵化县娘娘庄,后落户到沙石峪。1941 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并长期担任沙石峪村党支部书记。沙石峪原本是一个自然条件恶劣的穷山沟,“粒土赛珍珠”,粮食不能自给。张贵顺带领乡亲们发扬 “愚公移山” 的精神,开荒山,垒石坝,移山造田,劈山填沟,经过多年的努力,硬是在石头山上创造出了一片片良田。他还带领村民绿化荒山,发展林、牧、副业生产,使沙石峪从一个贫穷落后的村庄变成了全国农业战线上的先进典型,先后迎来了世界上 150 多个国家的代表团参观访问。周恩来总理曾两次亲临沙石峪视察,称赞张贵顺为 “活愚公” 。
三、地理风貌:山水相依的自然画卷
(一)地形地貌:山地、丘陵与平原的融合
遵化市的地形地貌丰富多样,犹如一幅雄浑壮阔的自然画卷。燕山余脉环绕四周,山地、丘陵、平原呈 “三山两川” 之势,各占三分之一,宛如太极图般和谐分布 。
北部为山区,地势高耸,峰峦叠嶂,燕山余脉在此展现出雄浑的身姿,海拔多在 500 米以上,最高峰六里坪山海拔达 1440 米。这里山高林密,植被繁茂,是众多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也是天然的生态屏障。山区丰富的矿产资源,如铁、金、锰等,为遵化的工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历经岁月的开采与利用,铸就了遵化工业的辉煌篇章 。
中部为山间冲洪积平原,地势平坦开阔,土壤肥沃,是遵化的主要农耕区。由沙河等河流冲积而成的平原,水源充足,灌溉便利,滋养着大片的农田,孕育出了丰富的农产品。花生、小麦、玉米等农作物在这里茁壮成长,每年秋季,金黄的麦浪与饱满的果实,构成了一幅丰收的盛景,也为遵化赢得了 “冀东粮仓” 的美誉 。
南部则是丘陵地带,地势起伏相对较小,连绵的丘陵与错落的山谷相间分布。这里的丘陵多为石灰岩地貌,独特的地质条件造就了众多奇特的溶洞景观,如鹫峰山的溶洞,洞内钟乳石、石笋形态各异,在灯光的映照下,宛如仙境。同时,丘陵地带适宜发展林果业,遵化的板栗、核桃、苹果等果品闻名遐迩,漫山遍野的果林在不同季节呈现出不同的色彩,春季繁花似锦,秋季硕果累累,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采摘体验 。
不同的地形地貌不仅塑造了遵化多样的自然景观,也深刻影响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和产业发展。山区的生态保护与矿产开发、平原的农业种植与水利建设、丘陵的林果业与旅游业,共同构成了遵化独特的经济发展格局,使得这片土地在自然与人文的交融中焕发出勃勃生机 。
(二)气候特征:温带季风下的四季风情
遵化属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宛如大自然精心谱写的一曲四季之歌,每个季节都有着独特的魅力 。
春季,气温逐渐回升,大地从沉睡中苏醒,万物复苏。春风如灵动的画笔,轻轻拂过,唤醒了沉睡的花草树木。漫山遍野的杏花、桃花、梨花相继绽放,粉的如霞,白的似雪,红的像火,将遵化装点成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此时,阳光明媚,天空湛蓝,正是踏青赏花的好时节。人们纷纷走出家门,走进大自然,感受着春天的气息,欣赏着如诗如画的美景。然而,春季降水相对较少,气候较为干燥,多大风天气,这也提醒人们在享受春光的同时,要注意防火和保湿 。
夏季,高温多雨,阳光充足,是万物生长最为旺盛的季节。充沛的降水为大地带来了生机与活力,河流、湖泊水位上涨,碧波荡漾。山区的植被愈发郁郁葱葱,森林覆盖率高的优势尽显,成为了天然的避暑胜地。清东陵、鹫峰山、凤凰岭等景区,山风拂面,凉爽宜人,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避暑纳凉。夏季也是遵化水果成熟的季节,草莓、樱桃、葡萄等各类水果挂满枝头,果香四溢,让人们大饱口福。但夏季多暴雨天气,需警惕洪涝灾害的发生,相关部门会提前做好防洪防汛的准备工作,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
秋季,天高气爽,是遵化一年中最迷人的季节之一。秋风送爽,吹走了夏日的炎热,带来了丝丝凉意。此时,天空格外湛蓝,云朵洁白如棉,阳光柔和而温暖。山间的树叶逐渐变色,红的、黄的、橙的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板栗、核桃、柿子等各种果实成熟,漫山遍野洋溢着丰收的喜悦。遵化的长城在秋日的余晖下显得更加雄伟壮观,古老的砖石诉说着岁月的沧桑。游客们可以在这里登高望远,欣赏长城内外的壮丽景色,感受历史与自然的交融。同时,秋季也是旅游的黄金季节,各地游客纷至沓来,领略遵化的秋日风情 。
冬季,寒冷干燥,大地银装素裹,宛如一个冰雪世界。虽然气温较低,但遵化的冬季也别有一番韵味。偶尔的一场大雪,将整个城市装点得如梦如幻,山峦、树木、房屋都披上了一层厚厚的积雪,仿佛置身于童话世界。在一些山区,还可以开展滑雪等冬季运动项目,为人们带来别样的乐趣。此外,冬季的遵化,温泉资源成为了人们的最爱。汤泉旅游度假区的温泉水温适宜,富含多种矿物质,泡在温泉中,既能舒缓身心,又能享受温暖与惬意 。
这种温带季风气候对遵化的农业、旅游等产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农业方面,雨热同期的特点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使得遵化的农产品品质优良,产量丰富。在旅游方面,四季分明的气候特点,造就了不同季节的独特景观,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促进了遵化旅游业的蓬勃发展 。
四、文化瑰宝:传承千年的精神脉络
(一)文物古迹:岁月沉淀的历史见证
遵化的文物古迹,犹如一部部无言的史书,诉说着这座城市的悠久历史与灿烂文化。清东陵,这座位于遵化市西北 30 公里处昌瑞山下的清代皇家陵寝建筑群,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宏大、体系最完整、布局最规整的古代皇家陵墓建筑群 。它始建于顺治十八年(1661 年),历经 247 年方才建成,陵区南北长 125 公里、宽 20 公里,占地面积约 80 平方公里,四面环山,风水极佳。
清东陵内共埋葬着 5 位皇帝、15 位皇后、136 位妃嫔、3 位阿哥、2 位公主,共计 161 人 。其中,顺治帝的孝陵、康熙帝的景陵、乾隆帝的裕陵、咸丰帝的定陵、同治帝的惠陵,以及慈安太后的普祥峪定东陵和慈禧太后的菩陀峪定东陵等陵寝,建筑风格各异,却都展现出皇家的威严与庄重。孝陵的神路长达 5500 米,是清东陵的中轴线,沿途的石像生、碑亭等建筑,工艺精湛,气势恢宏。而慈禧太后的定东陵,更是奢华至极,其隆恩殿的三殿梁枋全部采用黄花梨木,天花板上的金龙和玺彩画,以及殿内的各种装饰,无不彰显着她的权势与地位 。清东陵不仅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更是研究清代历史、文化、艺术的重要实物资料,1961 年被列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 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
遵化的古长城也是一道不可忽视的历史风景线。它始建于战国时期的燕国,是农业民族与游牧民族的分界线 。自秦汉时期起,历经多次维修并驻军,对维护中原经济起到了关键作用。明朝时期,为抵御蒙古势力,加强了长城的修筑和守卫,戚继光主持重修了包括遵化段在内的长城,并修建了大量空心敌台 。遵化境内的长城东起洪山口,西至清东陵附近,绵延燕山余脉 138 华里,共有 2 路、9 关、22 寨、6 营,309 座敌楼,31 座敌台,7 座烽火台 。其中,大石峪长城始建于北齐,是石砌长城,明代戚继光主持重修,有两座敌楼保存完好,被长城专家誉为 “万里无双”。登上 “遵化第一楼”,可将三山两川尽收眼底,北国风光一览无余,让人仿佛穿越时空,感受到古代长城的雄伟与壮观 。
禅林寺古银杏风景园位于遵化市侯家寨乡境内,这里北靠万里长城,南临般若湖,东连鹫峰山,西接清东陵,总面积 6.6 平方公里,素以古山、古刹、古树、古城 “四古” 著称,是国家 AAA 级景区 。古山指的是五峰山,一山五顶,最高峰高 479.8 米,中峰撑出云表,东、西四峰侧立,禅林寺建于中峰下端,形成了著名的 “五峰拱翠” 景观,被《清遵化州志》列为遵化十大景观之一 。古刹禅林寺原名云昌寺,始建年代不详,经东晋重修、辽统复修,更名为禅林寺,距今已有 1700 年以上的历史 。寺内最引人注目的当属十三株古银杏树,一雄十二雌,树龄都在 2000 年左右。寺门外的一株雄树最为高大,被当地人称为 “龙种”,树高 22.8 米,胸围 4.8 米,而寺内一株雌树滋生三代细树,称为 “四世同堂” 。这些古银杏树历经千年风雨,依然枝繁叶茂,见证了禅林寺的兴衰变迁,也为这片土地增添了一份神秘而古老的气息 。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智慧的传承
遵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当地人民智慧与创造力的结晶,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民族精神。目前,遵化市共有 54 项已正式纳入非遗保护的项目,其中省级 3 项,市级 16 项,县级 35 项 。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遵化铁画,又叫铁花,迄今已有 300 多年历史 。它以马口铁和铅丝为材料,经过裁剪、折叠、锤打、造型、焊接等工艺制作而成 。铁画借鉴国画的章法布局,同时吸取了民间剪纸、木刻、花丝首饰等工艺技术的精华,将人物木石、山川美景、花鸟鱼虫等在纸上画出来,作品既有国画、水墨画之境,又有强烈的艺术立体感,黑白分明,苍劲凝重 。遵化铁画的传承方式为家族传承,创始人洪日生为康熙年间人,祖籍浙江绍兴,因看守皇陵随祖上到马兰峪,最后定居遵化 。如今,铁画技艺已传至第七代,传承人洪鑫在继承祖传技艺的基础上,融合现代工艺制作理念和满族皇家文化元素,创新加入金、银、铜等元素,将传统铁画改进加工成具有现代气息的工艺金属画,使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焕发出新的活力 。
铁厂飞钹也是遵化的一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传承历史可追溯到 2000 多年前 。这是一种传统音乐的表现形式,发源于千年历史名镇铁厂 。自唐代起,铁厂便是古代皇家炼铁生产兵器的地方,炼铁业的发达带动了其他行业的繁荣,尤其是集市、庙会、节庆、祭祀的兴盛,推动了当地群众对音乐表演的需求 。铁厂飞钹的表演主奏乐器有大钹 6 到 16 付,伴奏乐器有大鼓 1 面,大铙 1 付,水镲 1 付,铛铛 1 面 。表演时,除了打击复杂的节奏外,表演者还要演出上下翻飞的动作,动作变化繁复,表演队形呈现一字形、圆形、交叉形等多种形式 。铁厂飞钹带有浓厚冀东农村色彩,表演曲牌及套路基本为当地所特有,是一门独具风采的群体艺术,体现出完美的协作精神 。
在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遵化市康各庄五虎棍别具特色 。它创会于光绪年间,是当时康各庄村民胡国顺走访亲戚家时所学,并创办了康各庄五虎棍会 。五虎棍的表演道具主要是长棍(齐眉棍)和双短棍,伴奏乐器以大堂鼓、大锣、铙、水镲为主,服饰上为董家五虎头戴黑色鬃帽,董达戴红髯;红脸配戴黑色髯、头戴罗帽;黑脸为年轻人无髯,头戴罗帽,并且这些人物腰间均扎武生板带 。五虎棍是语言和武打为一体的一种民间艺术活动,表演时演员们都着戏装勾画戏曲脸谱 。它既能登台演出也能走街串巷的表演,由于故事情节曲折,武打招式套路多样,表演者都有一定的武术功底,所以每到春节前后他们组织到各个村落的演出都会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和喜爱 。
祖传少林六合门武术在遵化市也颇具代表性 。这门武术由北少林寺高僧创办,集武术先人养由基、伍子胥、岳飞、薛仁贵、赵匡胤、杨延昭六家武艺精华,历经宋、元、明、清,后由于少林寺遇难,由北少林高僧辗转传到遵化后河北村 。少林六合门武术讲究内三合、外三合,具有互通表里、刚柔并举、拳禅一体、内外合一、外形兼备的特点,使练武者强身健体、祛病延年 。其练功讲究一手一势、势势相连、舒展大方、姿势优美、动作清楚、紧凑灵活、千变万化、虚实分明、手法自然 。技击战术以 “踢、打、摔、拿” 为主,“粘、转、领、牵,托、靠、顺、撩” 为辅,蹿、蹦、跳、跃、闪、展、腾、挪,神出鬼没 。步法以跟步为主,跟步如同穿石过洞,站式如同落地生根 。
五、经济发展:传统与新兴的协同共进
(一)传统产业升级:钢铁与装备制造的蜕变
钢铁产业,作为遵化的传统支柱,在历经岁月洗礼后,正以崭新的姿态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遵化的钢铁产量在唐山市乃至河北省都占据着重要地位,其产品广泛应用于建筑、机械、汽车等多个领域,为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发展贡献着源源不断的力量。
在当今绿色发展的时代潮流下,遵化的钢铁企业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和技术创新。建龙钢铁通过引进先进的煤气回收技术,实现了煤气的 100% 回收利用,不仅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还将回收的煤气转化为宝贵的能源,用于企业的生产和冬季取暖。水循环利用率更是高达 98.9%,大大降低了水资源的消耗。同时,企业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固废处理,通过先进的粉化、磁选工艺,将固废中的含铁料回收再利用,每年创造了 4000 万元的可观收益。港陆钢铁有限公司也不甘落后,累计投资 7.5 亿元用于环境保护,5 亿多元用于节能设施建设和改造。通过一系列的技术改造和创新,公司的节能量在今年上半年已完成全年目标的 83.43%,节能设施的建设为企业带来了近 3 亿元的经济效益。这些举措不仅使企业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赢,也为遵化钢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装备制造业同样在遵化的经济版图中熠熠生辉。目前,遵化市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企业已达 40 多家,涵盖矿山机械、数控机床、汽车配件等多个领域 。在矿山机械设备制造领域,企业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产品的智能化水平。通过引入先进的传感器技术和自动化控制系统,矿山机械设备能够实现远程监控和智能操作,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安全性。数控机床企业则注重技术创新,不断提升机床的加工精度和稳定性。山工集团智能化高精度数控机床项目,自主研发的铣床加工精度达到每工作 1 米误差仅 10 微米左右,处于国内领先水平。该项目的建成投产,将进一步提升遵化装备制造业在高端市场的竞争力。
为了推动装备制造业的集群化发展,遵化积极打造产业园区,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为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装备制造园区内,道路宽敞平坦,水电供应充足,通讯网络覆盖全面。同时,园区还建立了完善的物流配送体系,大大降低了企业的物流成本。在政策支持方面,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如税收减免、财政补贴等,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和人才引进力度。这些举措吸引了众多优质企业和项目落户遵化,形成了强大的产业集聚效应,推动了遵化装备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迈进。
(二)新兴产业崛起:文旅、物流等领域的突破
遵化市凭借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优美的自然风光,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正逐步成为京津冀地区的热门旅游目的地。清东陵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和国家 5A 级旅游景区,每年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游览。为了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清东陵景区不断丰富旅游产品供给,深度挖掘皇家文化内涵。在春节期间,推出了 “吉庆” 钱 “龙年” 和冰嬉系列活动,将皇家文化与传统民俗、冰雪运动、特色美食完美融合。游客们不仅可以欣赏到宏伟壮观的古建筑,还能参与到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感受浓厚的节日氛围。
山里各庄乡村振兴综合体则以田园风光为依托,打造了集休闲、娱乐、体验为一体的乡村旅游新模式。春天,游客可以漫步在油菜花海中,感受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夏天,千亩稻田画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游客们可以在这里体验农耕文化,参与稻田捉鱼等趣味活动;秋天,金黄的稻田迎来丰收,游客们可以亲自参与收割,感受丰收的喜悦;冬天,冰雪嘉年华活动为游客们带来了滑雪、雪乡体验、雪地蹦迪等 50 余个游玩项目,还有舞龙舞狮、打铁花等民俗演出和百余种特色美食,让游客们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受到浓浓的暖意。仅山里各庄村的乡村振兴综合体项目,就带动了本村及周边村 1200 多名村民就业,村民年均收入达到 3 万元,真正实现了旅游富民的目标。
现代物流产业在遵化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遵化市依托优越的区位和交通优势,规划建设了现代物流区。园区位于市区东南,距离主城区 9 公里,规划总面积 19.89 平方公里。目前,有唐遵铁路和张唐铁路两条铁路从园区通过,张唐铁路在园区内还建有客货运站;唐承高速和京秦二通道在园区内互通,形成了 “十字型” 的交通格局,为物流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园区内科学规划了专业商贸物流园、农副产品物流园、大宗商品物流园、装备制造物流园、城市配送物流园、多式联运物流园、新兴产业物流园、国际物流园等八大功能区和辅助配套区(热电厂区) 。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现代物流区已初具规模,建成区面积达 1.76 平方公里,入驻企业 64 家,并于 2013 年成功晋级为省级物流产业集聚区。如今,这里车水马龙,货物运输繁忙,每天都有大量的物资从这里运往全国各地。宝兑通公司与河北省、唐山市两级高速集团强强联合,进一步提升了物流运输的效率和服务质量。同时,传统物流企业也在不断转型升级,积极引入先进的物流管理技术和设备,提高物流信息化水平,降低物流成本,为遵化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物流支撑 。
此外,遵化市还积极培育应急装备等新兴产业,推动产业多元化发展。规划建设了面积 2.06 平方公里的安全应急装备产业园,围绕监测预警、预防防护、处置救援、应急服务四个重点方向,构建了集多部门、行业协会、科研单位、企业参与的应急产业发展协调合作机制 。在政策奖励、土地保障、营商环境、投融资等方面给予大力倾斜,吸引了华安天泰、富雷德科技、首星机械、零点新能源等一批安全装备和应急物资生产龙头企业入驻。这些企业专注于研发和生产阻隔防爆撬装式加油装置、制氮制冷设备、应急充电车等应急装备系列产品,为保障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持。随着应急装备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它将成为遵化经济发展的又一重要增长极,助力遵化在新兴产业领域实现更大的突破 。
六、特色美食:舌尖上的遵化记忆
遵化的美食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多样的特色美食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诱人的魅力,让人垂涎欲滴。每一道美食都承载着遵化的历史与文化,是当地人民智慧与生活的结晶。
扒猪脸堪称遵化美食的经典之作,曾获唐太宗李世民的夸赞。这道菜的制作工艺极为考究,选用猪头,经商家一分为二锯开后,需用喷枪大火将猪头皮肤烧至焦黑,再放入清水中浸泡 20 分钟,用钢丝球仔细洗刷干净。随后,将猪头放入锅中,加入葱段、姜片、高度白酒焯水,撇去浮沫后煮 5 - 10 分钟取出冲洗。接着,精心炒制糖色,将桂皮、山奈、肉蔻等香料用温水浸泡后装入料包。把处理好的猪头用纱布包裹,放入锅中,加入香料包以及东古一品鲜、食盐、蚝油等配料,大火烧开后用微火慢煮 5 小时,关火再浸泡 6 - 7 小时。如此烹制出的扒猪脸,肥瘦相间,色泽红亮,入口即化,香而不腻。它富含胶原蛋白,具有极佳的美容养颜效果,无论是作为家庭餐桌上的佳肴,还是在宴请宾客的酒席上,都备受青睐 。
板栗红烧肉融合了遵化当地的特色食材与独特烹饪技艺。遵化北部山区素有以栗子炖肉的传统,这道菜选用新鲜的五花肉和饱满的板栗。先将五花肉洗净切块,煸炒出油,待肉块表面微黄、体积缩小后,加入冰糖、桂皮、姜片、八角等香料,让五花肉充分上色入味。接着加入酱油和料酒继续翻炒,随后加入适量开水炖煮。同时,将新鲜板栗放入加了盐的开水中煮 5 - 7 分钟,捞出放入冷水中浸泡 10 分钟,这样便于剥壳。待五花肉炖煮一段时间后,将剥好的板栗倒入锅中,与五花肉一同炖煮至熟烂,最后加入少许盐调味,大火收汁。做好的板栗红烧肉,栗子糯软不碎,肉质香甜不腻,将板栗的香甜与猪肉的醇厚完美融合,既美味可口,又营养丰富,是遵化人餐桌上常见的美味,也是招待客人时必不可少的一道佳肴 。
东陵糕点作为正宗的 “皇家糕点”,早在 200 多年前,清东陵一带的糕点加工业就已十分发达,能工巧匠们为满足陵区祭祖和皇戚贵族的需求,创造出了众多名目繁多、味道别致的珍奇品种 。东陵糕点造型、品种、味道别具特色,从选料到配方要求严格,制作工艺复杂。其外皮色泽主要为红、白两色,馅料及装饰各有不同。松饼色白,上嵌 3 个核桃仁,内为白糖馅,间有松子仁;玫瑰饼表皮色红,印有 6 朵玫瑰花瓣,馅以白糖、玫瑰花为主;太师饼表皮色白,沾有芝麻,内为豆沙馅 。东陵糕点不仅口感松软可口,气味清香,甜而不腻,既保留了传统糕点的风味,又融入了创新元素。如今,这些糕点依然深受人们喜爱,是游客到遵化旅游必带的特色伴手礼,也是当地人走亲访友、节日馈赠的佳品 。
此外,遵化还有许多独具特色的美食等待着人们去发现和品尝。饹馇,这道由慈禧太后赐名的美食,精选上好绿豆,用山泉水浸泡 36 小时,采用传统石磨磨出豆浆,再以本地栗树叶取火摊制而成。摊出的饹馇色泽金黄,口感醇厚,可炸、可熘,制作手法多样,常出现在遵化人的日常饮食中 。旗人炖牛羊肉,是清东陵守陵旗人用精选的上好牛羊肉,经过反复炖煮,再加上老旗人的秘制配方精心制成,味道浓郁,香飘四溢 。十四王爷烧鸡,有着一段有趣的历史故事。康熙皇帝的十四子允禵在景陵守陵时,王府的厨子为满足王爷的食欲,将御膳中烧鸡的做法与当地传统做法相结合,研制出这道味道纯美、肉烂适口的烧鸡,从此便流传开来 。这些美食各具特色,每一口都饱含着遵化的独特风味,让人回味无穷 。
七、旅游指南:畅游遵化的实用攻略
(一)景点推荐:必打卡的旅游胜地
遵化,这座历史文化与自然风光交相辉映的城市,拥有众多令人流连忘返的旅游景点。
清东陵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和国家 5A 级旅游景区,无疑是遵化旅游的璀璨明珠。这里埋葬着 5 位皇帝、15 位皇后、136 位妃嫔等共计 161 人,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宏大、体系最完整的古代皇家陵墓建筑群。漫步在陵区,长达 5500 米的孝陵神路,沿途的石牌坊、碑亭、石像生等建筑气势恢宏,彰显着皇家的威严与庄重。乾隆帝裕陵地宫的精美石雕,堪称 “石雕艺术的宝库”,四大天王、八大菩萨等佛像雕刻生动传神,令人叹为观止。而慈禧太后定东陵的奢华,隆恩殿采用黄花梨木,天花板上金龙和玺彩画,以及殿前 “凤引龙飞” 的龙凤图案浮雕,无不展现出她的权势与地位。在这里,你可以穿越时空,探寻清朝皇室的兴衰往事,感受古代建筑艺术的魅力。
万佛园是一处融合了佛教文化与园林景观的 4A 级景区。园内拥有万尊佛像,规模宏大,庄严肃穆。著名的山门巨匾 “燕山塔陵” 出自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之手,弥足珍贵。金宝塔雄伟壮丽,融合了汉藏建筑风格,塔刹内供奉着活佛舍利,其建筑结构层次丰富,每一处细节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此外,万佛园还有孝经碑、风水球、长生殿等 “十景九宝”,漫步其中,不仅能欣赏到优美的园林风光,还能感受到浓厚的佛教氛围,让心灵得到宁静与慰藉 。
鹫峰山则以其雄伟险峻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吸引着众多游客。这座海拔约 600 米的山峰,位于遵化市北部,万里长城雄踞群峦之巅,栖云古寺建于云雾山中。这里有 “鹫峰挺秀”“三台拱翠”“古刹栖云” 等十大景观,各具特色。东晋高僧曾在此修行,赞叹这里 “清净清雅地,无虑无忧心”;明朝抗倭名将戚继光也曾置身于此,留下了千古绝唱《舍身歌》。登上鹫峰山,你可以俯瞰群山连绵的壮丽景色,呼吸清新的空气,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历史的厚重沉淀 。
禅林寺古银杏风景园以其独特的 “四古” 景观闻名遐迩。这里北靠万里长城,南临般若湖,东连鹫峰山,西接清东陵。古山五峰山一山五顶,中峰撑出云表,形成了 “五峰拱翠” 的美景,被《清遵化州志》列为遵化十大景观之一。古刹禅林寺原名云昌寺,距今已有 1700 年以上的历史。而寺内的十三株古银杏树最为引人注目,一雄十二雌,树龄都在 2000 年左右。寺门外的 “龙种” 高大挺拔,寺内的 “四世同堂” 更是见证了岁月的沧桑变迁。金秋时节,银杏叶金黄灿烂,宛如一片金色的海洋,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观赏拍照,感受这古老而神秘的氛围 。
(二)交通住宿:便捷出行与舒适休憩
前往遵化,交通十分便利。如果你选择乘坐火车,遵化站有往返北京、天津、沈阳等城市的列车。从北京出发,乘坐火车大约 2 - 3 小时即可抵达。此外,遵化还有多条高速公路贯穿全境,唐承高速、京秦高速二通道等为自驾出行提供了便利条件。从北京自驾前往遵化,沿京秦高速行驶,大约 1.5 小时就能到达,一路风景如画,让你在旅途中就感受到愉悦 。
如果选择乘坐长途客车,北京四惠客运站每天有多趟班车发往遵化,车程约 2.5 小时。唐山也有多个汽车站有前往遵化的班车,方便快捷。在遵化市内,公共交通较为发达,公交车线路覆盖主要城区和部分景区,出行十分方便。此外,出租车也是常见的出行方式,价格合理,随叫随到 。
在住宿方面,遵化拥有各种档次的酒店和民宿,能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如果你追求高品质的住宿体验,遵化汤泉宫温泉度假村是个不错的选择。这里坐落在山上,拥有室内泳池,你可以在泡温泉的同时仰望星空,享受惬意时光。酒店还设有自助早餐和会议厅,服务设施完善。遵化燕山花园希岸 Deluxe 酒店也是一家高档酒店,全屋智能客控,特色早餐健康美味,还设有洗衣房、咖啡厅和健身室,为你的旅途增添舒适与便利 。
如果你想体验当地的风土人情,民宿则是更好的选择。遵化的民宿分布在各个景区周边,山水人家民宿位于遵化市区周边,环境优美,服务周到,设施齐全,价格在 300 - 500 元之间。田园牧歌民宿则位于乡村地区,这里田园风光无限,空气清新,适合亲子游,价格相对较为亲民,在 200 - 350 元左右。而云端民宿坐落在山区,山清水秀,房间设施高端舒适,价格区间在 400 - 800 元 。
八、未来展望:遵化的无限可能
展望未来,遵化凭借深厚的历史底蕴、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蓬勃发展的产业,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蓄势待发,前景无限。
在经济领域,遵化将持续推进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进一步提升钢铁与装备制造产业的智能化、绿色化水平。钢铁企业将加大研发投入,开发高附加值产品,延伸产业链条,提升市场竞争力。装备制造业将聚焦高端化、智能化发展方向,加强技术创新和人才引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集群。同时,新兴产业将成为遵化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文旅产业将充分挖掘清东陵、古长城等历史文化资源,以及鹫峰山、禅林寺等自然景观资源,打造更多高品质的旅游产品和精品线路,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将遵化建设成为世界知名的文化旅游胜地。现代物流产业将依托便捷的交通网络,完善物流园区的功能布局,提高物流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构建高效的物流体系,成为京津冀地区重要的物流枢纽 。应急装备等新兴产业也将在政策支持下,吸引更多优质企业和项目落户,不断发展壮大,为遵化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
文化方面,遵化将更加注重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深入挖掘清东陵皇家文化、长城文化、古寺文化等内涵,通过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展览展示等形式,让更多的人了解遵化的历史文化。同时,积极推动文化与旅游、科技等产业的融合发展,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打造具有遵化特色的文化品牌,提升城市的文化软实力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也将得到加强,遵化铁画、铁厂飞钹等非遗项目将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成为遵化文化的亮丽名片 。
在城市建设与生态保护上,遵化将秉持绿色发展理念,加强城市规划与建设,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城市品质。加大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加强山区生态修复、平原绿化和河流治理,打造宜居宜业的生态环境。以创建文明城市为契机,提升市民的文明素质和城市的文明程度,让遵化成为一座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城市 。
遵化这座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城市,正以坚定的步伐迈向未来。在新时代的浪潮中,它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不断创新发展,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成为京津冀地区一颗耀眼的明珠,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前来投资兴业、旅游观光,共同见证它的繁荣与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