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经多个传闻之后,高合汽车似乎已经到生死边缘。
年还没有过完,高合汽车宣布停产6个月。
据财新网报道,高合汽车没有争取到新的融资,经营已经陷入困境。

据高合员工爆料,高合汽车不仅已经交不出车,也发不出工资,甚至因为交不起租金导致店铺关闭。

尽管电车增速可观,而且也在大幅侵蚀传统油车的市场份额,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电车的“内卷”已经卷出了天际,卷出了国际水平。
近日,多个媒体曝出比亚迪最新款的电车将价格拉低至7.98万元,主动祭出降价大杀器,一时间,一场比去年上半年更血腥的降价大战已经拉开了序幕。

热闹的电车领域已经是暗流涌动,一场以成本优势为前提的市场淘汰赛已经开始。
如果说在去年的电车领域真正能主动发起降价大战的车企还只有特斯拉,而今年,以年销量超过300万辆的电车销量之冠的能量主动挑起降价大战,意味着比亚迪正在通过体系性的优势以超级性价比的手段加速市场洗牌。

这就意味着2024年将是电车企业的淘汰之年。
对此,这两年,无论是余大嘴,还是米车的雷军,零跑的朱江明甚至是高合的丁磊,都公开表示到了2030年,中国市场的主要玩家数量会小于5家。
对于国内电动车企业来说,包括所谓的新势力,实际上是利用了电车偏重于设计而不需要像传统油车那样拥有太多核心技术的有利条件,且易于操作,再加上踩上了风口,所以开局可谓顺风顺水。不过技术门槛不高也是一把双刃剑,等到真正的企业巨头调转船头之后,意味着竞争将进入真正的白热化。
去年,曾经被业内人士一致看好、并顺利融资400亿的威马汽车倒下了,今年新年伊始,定位高端的高合命悬一线,这是巧合吗?
除了这些曾经的“明星”企业外,还有很多不知名的企业早已悄然倒闭,正如它们“悄悄地来”。
2024年比亚迪的销量目标估计会在360万台左右,比去年多了60万台,比亚迪要新抢占占60万台的市场份额,意味着又有多少同行陷入困境甚至直接倒闭!

丛林法则完全适用于汽车行业。
2023年已经淘汰了2家,2024年的淘汰只会更加惨烈,更多的汽车厂家会看不到明年春天的太阳。
竞争将是全面的。去年油车东风雪铁龙首先发起降价,引发降价潮,而今年开年比亚迪掌握主动权,率先降价,接下来无论电车还是油车都将无法独善其身,今年的价格战不仅比去年来得更早,也会更猛烈。

生存还是死亡?对于汽车企业来说不仅仅是个哲学问题,更是个现实课题。
因此,对于购车者来说,要避免车钥匙还没有到手车厂就倒闭的风险,建议还是选择企业规模和销量处于前列的品牌,相对来说更有保障,风险更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