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必武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探索与贡献

东亚二战经典探秘 2024-09-12 14:18:41

来源:湖北省董必武思想研究会

在中国的近现代史上,董必武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更是一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作为党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他投身革命,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进入新时代,深入研究董必武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做的贡献,对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意义。

为救亡图存积极探索

确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

(一)打破思想枷锁,确立民主革命思想

动荡的清朝末期,清政府腐败无能,不但不积极抗击外敌,反而残酷屠杀革命志士。在董必武的心中,一种忧国忧民、救国救民的思想油然而生。为了接受新的思想开阔眼界,1905年董必武报考湖北“文普通”学堂。在那里他结识了民主革命者刘静庵,阅读了大量改良主义的刊物和书籍,还经常参加日知会的各种演讲。这些都深深地影响着他,使他的思想产生了第一次飞跃。从此,董必武确立了民主革命的思想。

(二)投身革命,成为激进的民主主义者

听闻辛亥革命在武昌爆发,董必武欣喜若狂,在武昌起义后的第三天,便愤然剪掉头上的辫子,马上赶到武汉,参加了辛亥革命,并参加了汉口刘家庙、二道桥和保卫武昌的战斗。12月,董必武加入了由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被推选为同盟会湖北支部评议部评议员,参与领导湖北同盟会的工作。此时,董必武逐步成长为一名具有民主革命思想的激进的民主主义者。

(三)探求革命道路,初步树立马克思主义思想

1912年4月,袁世凯篡国,孙中山被迫辞去总统职务,辛亥革命失败。董必武在积极参加讨伐窃国大盗袁世凯的斗争的同时,继续探求新的革命道路。1913年7月,他参加“讨袁”的“二次革命”,1914年7月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中华革命党。董必武谒见了孙中山,并加入了中华革命党。1916年3月袁世凯死后,以孙中山为领袖的中华革命党,只是为了恢复《临时约法》依靠军阀进行活动,并无大的作为。

董必武于1917年2月再次前往日本,在日本的继续完成大学学业。在此期间,他开始阅读有关马克思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的书籍,并继续探索新的革命道路。在思想上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和无政府主义思潮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接受马克思主义和无政府主义。“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取得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创造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此时,董必武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并由激进的民主主义转向马克思主义。

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

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造条件

(一)深入了解马克思主义

十月革命把马克思主义带来了中国。董必武通过五四运动爆发前结识的日本留学归来的李俊汉等人,深入了解到了马克思主义和苏联合革命的经验,发现“列宁党在俄国革命中的宗旨和工作方法与孙中山先生革命的截然不同”。董必武认识到了中国还是得革命,这就必须用一种能够接近群众唤醒群众的途径,使更多人了解马克思主义。

(二)创办学校传播马克思主义

1920年3月,董必武与陈潭秋等人创立了私立武汉中学,降低学费的门槛便于贫困子弟入学,招考准用白话文,特别是其办学的政治特色尤为突出,“迎接五四运动带来的新思潮, 启发学生的革命思想”。董必武还通过恽代英等人主办的利群书社引进《共产党宣言》等马列著作和进步书籍和开设社会主义课程,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启蒙教育。

(三)创办报刊传播马克思主义

1921年,董必武和陈潭秋等创办《武汉星期评论》,并为该刊写评论。这些书刊和报纸成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工具。通过多种途径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组织工人学习新文化影响很大。1922年夏,他还在党领导下,给妇女读书会的成员介绍苏联十月革命,完成了在妇女解放和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中抢占思想高地制高点的任务,为马克思主义指导的革命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来源:湖北省董必武思想研究会

编辑:李祯

责编:高文凤

审核:林峰 范启悠】

0 阅读:0

东亚二战经典探秘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