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共和国75年外交的光辉历程(上)

东亚二战经典探秘 2024-10-04 13:00:33

作者:吕聪敏 来源:《外交官说事儿》

作者简介

吕聪敏 先后在中国驻英国代办处、外交部欧美司、中国驻加拿大使馆、外交部美大司任职,曾任国务院总理李鹏的外事秘书、国务院外事办公室副主任、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十届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人大制度理论研究会副理事长、各国议会联盟执行委员、中美议会交流机制中方副主席、中国加拿大议会协会中方主席等职。

我是一个86岁的退休外交干部,在人民共和国怀抱里长大,在中国共产党教育下成长。几十年外交生涯是激励我的精神力量。

作者吕聪敏

新中国外交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过的辉煌历程,外交实践中体现的正气、志气、底气和骨气,闪现着超凡的智慧之光。一步一步走来,一点一滴领悟,我逐渐明白了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够克服艰难险阻,引领中国人民迈出坚定的步伐,迎来一个又一个辉煌。

不久前,外交部的老同事见面聊天,作为新中国外交的参与者和见证者,我们集中就新中国外交的特质和成就交流看法。我们没有太多讲述新中国外交的过往细节,而是着重讲了新中国外交的几大精神支柱:正气、志气、底气和骨气。

我的发言把“弱国无外交”一词作为切入点,引起大家的共鸣。“弱国无外交”是人们很熟悉的一句话,也是一句警示语和金句。其真意是说,国家只有强盛,在国际事务中才能真正拥有话语权,才会有影响力,在国际舞台才能占有一席之地。

旧中国受人欺凌、任人宰割、遭受侵略,那是因为中国人的命运掌握在别人手里。半殖民地国家的外交只能是屈辱的。新中国为什么受人尊重?是因为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并通过自己的劳动和创造把一个充满生机、日益强盛的国家展现给世界。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

新中国走过了不平凡的岁月。75年的中国外交历经风风雨雨,道路艰难曲折。这是冲破各种阻力走向世界,在国际舞台上赢得尊严并占据应有地位的75年;这是顶住外来压力和干涉,维护国家独立、主权和发展利益的75年;这是倡导并践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同各国建立和发展友好合作关系的75年;这是高举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旗帜,坚持多边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75年;这是为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不懈努力的75年;这是坚持平等互信、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75年。

我是1963年南开大学外语学院毕业后进入外交部,开始从事外交外事工作的。几十年来,经历和见证了新中国外交的许多事件。

上世纪70年代初,作者在日内瓦访问时留影。

我时常在想,新中国外交事业不断发展,外交队伍从小到大,一代接着一代,一些好品格、好作风、好传统代代相传。不论形势有利还是环境险恶,我们的外交总是蕴含着一种正气、志气、底气和骨气。

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讲,这是一种“高屋建瓴、势如破竹、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豪迈气势。这种气势来源于国家的力量。周恩来同志讲过,国家没有实力,人家就瞧不起我们,就欺负我们。凡文事者必有武备,从来如此。新中国成立75年的实践证明,正气、志气、底气和骨气是我国外交工作和外交人员应有和必备的品格和素质。

新中国成立初期,巩固人民政权是中心任务。美国扶蒋据台,又发动对朝鲜的全面战争,并把战火烧到中国国土,开国外交经历了一段血雨腥风的岁月。

经过三年浴血奋战,抗美援朝战争取得了伟大胜利。这是一场震撼敌人、打出国威、巩固人民政权的斗争,为建国初始阶段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既是军事上的胜利,也是政治上、外交上的胜利。开国外交之所以初步打开了局面,靠的是中国人民的正气、志气、底气和骨气。

朝鲜停战后,亚洲紧张局势趋于缓和。中国政府为维护远东和世界和平,为新中国在国际上赢得广泛的同情和支持,以昂扬的姿态和全新的理念开展双边和多边外交,最突出的是办了三件大事:

第一件大事

1954年4月,周恩来总理步入日内瓦会议会场。

1954年4月至7月,周恩来总理率领中国政府代表团参加了日内瓦会议。在中国和大多数与会国家的努力下,会议达成了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协议。

第二件大事

1954年6月,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和缅甸期间,同印、缅两国总理共同倡导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准则。图为周总理访印时在机场受到尼赫鲁总理的欢迎。

日内瓦会议休会期间,周总理访问了印度和缅甸,分别与两国总理发表联合声明,共同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五项原则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和认同,成为处理国际关系的普遍准则。

第三件大事

 1955年4月,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发言。

1955年4月,亚非会议在印尼的万隆召开。这是亚非国家第一次在没有殖民国家参加的情况下讨论亚非人民切身利益的大型国际会议。周恩来总理率领中国代表团参加了会议,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与参会各国真诚协商,排除会内会外的干扰和破坏,克服重重困难,使会议取得巨大成功。中国代表团积极参与倡导的万隆精神和相关原则,经受了国际风云变幻的考验,迄今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以周恩来同志为代表的新中国老一辈无产阶级政治家、外交家,不仅体现了非凡的外交智慧和才华、豁达的外交风范和高超的外交艺术,而且体现了刚直不阿的正气、深蕴的底气和不屈不挠的骨气。

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继续敌视中国,中苏关系从友好到恶化,我国面临来自美苏的双重压力,处境困难。周恩来同志要求外交干部用唯物辩证的观点看待当时的形势。他说:“美苏一起压我们,这在一定意义上对我们倒是一件好事,考验了我们。我们经受住了考验。在处境困难时,经过努力定会找到出路,看到光明。”

当时的事实证明了周恩来同志这一论断的正确性。美苏对华施压,但我国同广大亚非拉国家的关系却有了飞跃性进展,与邻国的边界问题多数也是在这段时间内解决的。

1964 年,戴高乐总统(中)接见中国驻法首任大使黄镇(左)。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964年1月中法建交,这是中国同西方大国建立的第一个大使级外交关系,是中国外交的一大突破,在国际上引起震动。这一时期,中日民间交往空前活跃,共同提出中日关系政治三原则和贸易三原则,为两国邦交正常化积累了资源,奠定了基础。

中国之所以能够顶住美苏双重压力,外交工作取得重大进展,是因为在正确的方针政策背后,有一种充满自信的底气和不畏强权的骨气。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与周恩来总理在机场握手。

20世纪70年代初,是我国外交史册上具有浓墨重彩的篇章。以“乒乓外交”为先导,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发表《上海公报》,外交史学家称之为“破冰之旅”。此后不久,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这两件大事是继中法建交之后震撼世界的大事件。

1972年9月27日,毛泽东主席在北京中南海会见日本首相田中角荣。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风云变幻。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大气候对我国产生冲击,我国外交面临严峻考验。我们的党和政府顶住了西方的压力,打破了制裁,维护了国家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这是多年前的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我当时在中南海工作,作为风波的亲历者,我常常思考这样一个问题,究竟是什么力量使我们国家赢得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免遭一次历史倒退的悲剧?这股力量就是我们的党、我们的国家和人民不向邪恶势力屈服的骨气。

邓小平同志当时提出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策略,给我们壮了胆、长了志气、注入了底气,也给了我们斗争和工作的智慧和力量。当我们对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不无忧虑时,小平同志说:“中国人民不怕孤立,不信邪。不管国际风云怎么变幻,中国都是站得住的。”

邓小平同志

面对西方反华势力对我国施压和威逼,他直言正告:“任何外国不要指望中国做他们的附庸,不要指望中国会吞下损害我国利益的苦果。” “中国绝不依附于任何大国或国家集团,绝不屈服于任何大国的压力,中国不打别国的牌,也绝不允许任何人玩中国牌。”邓小平的声音气壮山河,让世界各国人民闻之震撼。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功绩在于确定国家工作重点实现战略转移,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新征程,进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历史时期。

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世界多极化趋势日益发展,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超越了战争力量的增长。二战后形成的国际经济旧秩序极大地损害着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南北差距扩大,经济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显得更为重要。在此大背景下,邓小平同志对战争与和平问题作出科学论断,提出:

带有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发展问题。

世界总的形势在变,各国都在考虑相应的新政策,渴望建立新的国际秩序。普遍感到,霸权主义、集团政治或条约组织行不通了。

世界现在有两件事情要同时做,一个是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一个是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也是核心问题。

基于这一科学论断,邓小平同志适时地提出了集中精力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

在党中央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之后,小平同志及时指出,当今的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存是客观现实。他明确提出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平等互利的经济合作,利用国际和国内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文明成果,加速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促进各国共同发展。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

小平同志提出并认真贯彻“一国两制”方针,推进了祖国统一大业。1997年7月、1999年12月,中国先后对香港和澳门恢复行使主权,洗雪了中国人民长期蒙受的耻辱,对祖国统一大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这是邓小平同志把外交大局和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高度结合的伟大创举。

新的历史时期的外交实践证明,邓小平外交思想英明正确和富有远见。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继承和坚持、发展和创新辩证地统一起来,使毛泽东、周恩来外交思想和实践焕发出新的光彩。

广大外交干部见证和亲身经历邓小平外交思想的成功实践。正如钱其琛同志所说,我们深感邓小平同志外交思想博大精深,他的外交实践丰富多彩,是我们学之不尽、用之不竭、常学常新、受益无穷的宝贵精神财富。

底气和志气来自正义、正气,理直才能做到气壮。骨气来自信仰,对国家、对民族的忠诚和热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振兴中华伟大事业的坚定,对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维护,必然铸就外交的铮铮铁骨。

正气、底气和骨气,靠的是国家的力量。国力不强,谁会在意你的存在,谁会理会和同情你的合理诉求?只有民富国强,才能树立起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 未完待续 -

【作者:吕聪敏

编辑:《外交官说事儿》贾贾】

0 阅读:20

东亚二战经典探秘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