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定均和儿子遇难殉职,追悼会上张烽有些奇怪,多年后提了个要求

百年人物志 2024-12-08 09:52:52

1944年8月,皮定均收到了新的命令,组建豫西抗日游击支队。皮定均随即率部挺进豫西,积极开展工作。

为了早日站稳脚跟,他同战士们广泛发动群众,经过数月的奋战,率部先后作战100多次,终于在这里开辟了豫西抗日根据地,打开了抗日局面。

期间,皮定均曾在佛光峪得到了当地村民们的帮助,他跟大家住在一起,吃百家饭。这样的经历令皮定均终生难忘。多年后,他还曾将这些故事讲给自己的孩子们听。

2007年清明节前,皮定均的小女儿皮卫华来到洛阳,佛光村祭奠烈士英灵。她多次代表父母感谢豫西人民。人们听到她说的最多的话就是“谢谢豫西人民”。

皮卫华的到来再次将人们的思绪拉回到了皮定均将军轰轰烈烈的革命岁月中。

1955年,新中国实行军衔制,评定军衔的参考标准主要是军功、资历和任职。原本,按照这些标准,皮定均符合少将军衔资格。然而,名单上报毛主席后,毛主席破例批示道:

“皮有功,少晋中。”

皮定均被授予中将军衔一事被传为佳话。

毛主席提到的“皮有功”主要指的是当年中原突围一事。

1946年6月,蒋介石不顾全国人民的和平愿望,单方面撕毁“和平协定”,发动内战。30万国民党大军集结围困我中原军区6万多人。

中原军区所处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蒋介石向西北、华北运兵的重要通道。进入1946年以来,蒋介石便在这一带动作不断,可见他发动内战的阴谋由来已久。

蒋介石下令6月26日发起攻击,7月1日总攻,用两天时间歼灭中原军区的主力,并任命刘峙担任总指挥。

得知中原军区的情况后,中共中央毛主席立即发来急电,要求他们立即突围。

根据中共中央指示,中原军区很快便制定了突围方案,旅长皮定均率领第一纵队第一旅承担掩护主力向西突围的重任。一个7000人的旅要掩护5万多人顺利转移,可谓凶多吉少。第一纵队的司令员王树声甚至低声交代皮定均第一旅的几位领导干部要每人准备一套便装。他的意思大家自然心知肚明。

皮定均回到旅部后,立即投入到了作战部署中。会上,皮定均下达死命令:

“全旅指战员不惜一切代价,阻击敌人,拖住敌人,誓死完成掩护主力突围的光荣任务。”

当晚,部队便开始了行动,摆出阵势迷惑敌人,让敌人误以为部队打算向东突围。皮定均的安排成功为中原军区主力赢得了两天向西转移突围的宝贵时间。

为了最大程度地调动敌人,保障主力部队顺利突围,减轻他们的压力,皮定均毅然选择与主力背道而驰,向东转移。这条路线不仅有无数道封锁线,更有数十倍于己的敌人。

尽管如此,皮定均依然率部孤军作战,在他出色的指挥能力和战士们的顽强作战下,皮定均率领第一旅在奋战24个昼夜,经历了20多次大大小小的战斗,辗转1000多公里后,以3个团5000人的完整建制顺利突围。这次突围成为了我军历史上的一个奇迹,震惊中外。

行军过程中,由于连日行军,部队十分疲劳。原本部队打算休息一下再出发,然而,当皮定均从侦察员那里得知敌人的动向后,当即决定吃过饭后立刻出发。

这一决定引起了不少领导同志的反对,大家心疼战士们连续赶路,多次请求休息一天再走。皮定均却很“犟”,毫无商量的余地,一再强调“吃完饭就走”。

他的态度一度引起了其他同志的不满。尽管如此,军令如山,大家还是出发了。之后,不管谁来劝,皮定均行军的决心始终没有动摇分毫。

后来,军中战士们回忆,如果当时没有皮定均一再坚持,哪怕部队休息三个小时,后果也不堪设想。因为敌人乘汽车很快便赶到了。

正是因为皮定均的坚持,部队得以免遭劫难,顺利突围成功。

新中国成立后,朝鲜战争爆发,皮定均于1952年随参观实习团赴朝考察学习,他随身携带笔记本,从战场双方兵力部署、装备情况、后勤供给,到战士们的生活条件、思想态度等,事无巨细都在他的调查范围之内。

此行结束时,他写的笔记本已经有了一大摞。

1957年冬,皮定均被安排到北京高等军事学院学习。在校期间,他没有旷过一节课,课堂上十分认真,连星期天都被他用来读书学习。

1969年起,皮定均先后在兰州军区、福州军区担任司令员。然而,就是这样一位优秀的将领,却不幸在一次意外中牺牲。

1976年初,经中央军委批准,解放军决定在东山岛进行一次规模相当大的军事演习。5月,演习部队已经开往位于福建前线的东山岛。然而,由于国内特殊的形势,北京只派去了军事观察员。

得知情况后,正在医院接受眼睛治疗的皮定均再也坐不住了,基层部队军心不稳,演习科目也没有百分百落实到位。

7月7日上午10时10分,皮定均乘坐飞机抵达漳州机场,计划转乘直升机飞往东山岛。但这时,天空突然布满了阴云。负责飞行的同志建议“等一等再飞”。

已经站在停机坪上的皮定均一会看看手表,一会看看天气,不安地来回走走停停。半个小时后,皮定均等不及了,他询问道:“能不能绕开雷区走呢?”

一旁的副军长没再拒绝,同意了皮定均的意见。但负责飞行的同志本想劝再等等,结果见大家都急切地想要赶往东山岛后,也不好再说了。

就这样,直升机出发了。20分钟后,飞机便与地面的无线电失去了联系。机场的指挥员立即意识到可能出现了意外。果不其然,不久后,大家在灶山发现了坠毁的飞机残骸,飞机上的13人全部遇难。皮定均的长子皮国宏当时也在机上。父子俩一同遇难殉职了。

噩耗传出后,军中战士们震惊不已,皮定均的夫人张烽和孩子们悲痛欲绝。他们没有想到,父亲竟然死于空难,这太过突然了。

皮定均的追悼会如期举行,他生前的老战友、老部下纷纷赶来送别,向他做最后的告别。然而,到场的人们却发现张烽有些奇怪。她身穿一身黑衣,表情凝重,沉默不语,也不见有一滴泪落下。

不了解张烽的人恶意揣测她并不悲痛。但实际上,张烽早已悲痛欲绝,但她却在心中暗暗给自己鼓劲,要好好送别丈夫,不能过度地沉浸在悲伤中,她还要将两人的孩子们抚养长大。

张烽曾是八路军129师的一员,1939年成为了一名中国共产党员。两人于1943年结为革命伉俪,此后互相扶持,不离不弃,陪伴彼此度过了无数风风雨雨。

皮定均逝世后,张烽独自将孩子们养大,并教育他们好好做人,好好做事,继承父亲的遗志。

他的孩子们一个比一个有出息,次子皮国勇参加海军,从一名普通的战士做起,一步步成长为副参谋长、副司令员。并被授予了海军少将军衔。

小儿子皮效农曾在“皮旅”服役,还担任了福建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的副会长。

长女皮卫平也曾参军入伍,后在政府中担任要职,还是厦门红十字会的常务副会长。

皮卫华曾在南京军区参军,后学习医学,进入福州军区总医院工作,一干就是十年。

张烽在离休后,也十分关注国家大事,并热心于社会公益事业。她经常资助家乡的人民群众和一些穷苦人,还以实际行动支持“春蕾行动”。

1991年,张烽向中央提出了一个请求。不久后,中央下令将皮定均将军的骨灰从八宝山迁出。一部分安放在登封革命烈士陵园,因为当年皮定均和豫西的人民群众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当地人民向张烽提出了这一请求。她得知后,哭得泣不成声。

另一部分则安放在灶山,这里是皮定均殉职的地方。2009年5月26日,张烽在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病逝,享年86岁。

参考资料:党史纵览2016年7期 、《北京日报》、党员文摘2020年7期、《中国空军纪事》、凤凰资讯报2014年11期、洛阳日报、铁军2014年7期、钟山风雨2018年1期、《党史博览》、文萃报·周五版2020年40期

0 阅读:16
百年人物志

百年人物志

这是一个有态度的历史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