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住店,听到地名就跑路,你说奇不奇怪?还真别说,这事儿还真有!这究竟是咋回事?难道地名真有啥玄机,能预知吉凶?躲过一劫背后,又藏着怎样的秘密?
事情还得从刘邦那会儿说起,这家伙得了天下,心里头却七上八下,总觉得有人要害他。为啥?因为他封了一堆“异姓王”,这些人手握兵权,保不齐哪天就反了。
你想啊,刘邦心里能踏实吗?
这些异姓王也不是省油的灯,一个个都是战场上拼出来的,你刘邦想夺权,他们能干瞪眼?就拿韩信来说,原本是齐王,后来又成了楚王,结果刘邦还不放心,直接给贬成了淮阴侯。这不就是从“省长”降成了“市长”嘛!搁谁心里能舒服?
还有个叫韩王信的,也是异姓王。守着边疆,天天跟匈奴干仗。打仗就要死人,死了人就要招兵,可他地盘小,兵不够用,就找刘邦借。借多了,刘邦不乐意了,你小子是不是想借兵造反啊?韩王信一看,这日子没法过了,干脆投奔了匈奴。
刘邦正愁没理由收拾他呢,这下可好,直接带兵平叛。汉八年,刘邦清剿韩王信的残余势力,一路向东,来到了赵国地界。
韩王信的残党躲在东垣城,刘邦要去攻打,就得路过赵国的柏人县。赵国的国相贯高,那叫一个热情,非要请刘邦住下。
刘邦寻思着,天色也不早了,就答应了。结果,他随口问了句:“这地儿叫啥?”
这一问不要紧,刘邦一听是“柏人县”,心里咯噔一下。“柏人?这不是‘迫于人’吗?不行,这地儿不吉利!”
于是,刘邦连夜跑路。结果,他前脚刚走,后脚就来了几十个拿着刀的刺客,扑了个空。你说悬不悬?
刘邦逃过一劫,心里那叫一个庆幸。他一直觉得,自己能当皇帝,靠的不仅是实力,还有运气。
不过,这事儿还没完。第二年,有个官员跑来告密,说柏人县的刺杀事件,是赵国国相贯高策划的。
刘邦一听,火冒三丈。贯高是谁?他可是自己女婿张敖的手下啊!这女婿要杀老丈人,还有没有天理了?
刘邦立马把贯高和张敖抓到了长安。
经过审讯,贯高承认了自己安排刺客的事实。刘邦怒问张敖:“你为什么要杀我?”
张敖一脸懵逼:“我啥都不知道啊!”
刘邦当然不信,心想你小子肯定在装蒜。
其实,刘邦心里一直对张敖有点愧疚。当初,刘邦被匈奴围困,差点成了俘虏,他想把自己的女儿鲁元公主送给单于求和,可当时的鲁元公主已经嫁给了张敖。虽然这事最后没成,但刘邦觉得,这肯定让张敖心里不舒服。
可张敖却说,自己根本不在意这件事,他也不知道什么暗杀计划。
就在这时,贯高站了出来,说:“皇上,所有的事情都是我干的,跟赵王没关系!”
刘邦更纳闷了,自己跟贯高也没啥过节,他为什么要杀自己呢?
贯高冷笑一声,说:“我不是为了自己,我是为了赵王!”
原来,当初刘邦路过赵国,张敖以女婿的身份迎接他,那叫一个恭敬。可刘邦呢?一点皇帝的架子都没有,坐没坐相,说话还带脏字,完全不把张敖放在眼里。
贯高看在眼里,气在心里,他觉得刘邦太侮辱人了,就想替张敖报仇。
于是,贯高召集了一帮人,策划了刺杀刘邦的计划。
刘邦听完,半信半疑。他觉得,自己跟女婿的关系挺好的啊,怎么会有人因为这个要杀自己呢?
刘邦命人对贯高严刑拷打,想让他说出真相。可贯高咬紧牙关,死活不肯松口,就是不想把张敖也牵连进来。
刘邦见贯高如此有骨气,也就不再追究了,就把他们俩送回了赵国。
贯高觉得自己已经为赵王洗脱了嫌疑,就自杀了。
你说刘邦真的讨厌张敖这个女婿吗?我觉得未必。如果他真的讨厌张敖,就不会去见他,更不会去赵国骂他一顿了。
刘邦之所以如此小心,是因为他当了皇帝之后,如履薄冰,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被人推翻。所以,哪怕只是一个不吉利的地名,他也要避而远之。
这事儿,信则有,不信则无。
不过,从刘邦的故事里,咱们也能看出一些门道。
首先,要小心驶得万年船。 刘邦能当上皇帝,靠的不仅是实力,还有他那份谨慎。
其次,要懂得笼络人心。 刘邦虽然当了皇帝,但还是改不了他那套“流氓”作风,结果得罪了人,差点丢了性命。
再者,要学会明察秋毫。 刘邦虽然对异姓王心存疑虑,但他也能分辨出谁是真心,谁是假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