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渐消失不种的6种庄稼,曾经家家必种的粮食,你吃过几种

楠说大千世杰 2024-12-29 04:33:26

新世纪以来,中国经济水平迎来迅速提高,饮食水平不断进步,餐桌上的食物种类更是愈发多样。

可是曾经很多频繁出现在家家户户餐桌上的庄稼,却开始消失不见了。

如果仔细观察,会发现有6种庄稼在中国土地上逐渐变得稀少,农民都不愿种植了。

这6种庄稼不再受到农民欢迎的原因十分复杂,既有种植步骤的繁琐,也有着经济方面的因素考量。

那么究竟有哪6种庄稼从中国土地上消失不见了呢?其分别存在怎样的弊端呢?

一、燕麦

第一种快要从中国土地上消失的庄稼便是燕麦。

现如今很多都市白领都喜欢将牛奶、燕麦片作为早餐,但目前市面上大部分在售的燕麦片大多来自国外进口,并非本土种植生产。

燕麦属于禾木科植物,叶片长7-20厘米左右,种子细长,外壳坚硬,是一年生草本植物,此前在我国的华北、东北、西南等地区有着广泛种植历史,适合在山区旱地、川地等地区进行种植。

燕麦具备丰富的营养成分,是优质粗粮之一,还有丰富的葡聚糖、蛋白质以及膳食纤维等元素,能够对于食用者起到调节血糖、降低胆固醇的功效。

并且燕麦还是制作面包、蛋糕、饼干等面制品的重要原材料,是十分优质的粗粮庄稼,具备不错的销售市场。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燕麦种植面积的不断削减呢?

导致燕麦种植面积减少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因素考量。

其一便是燕麦产量较低,并不符合大部分农民的种植经济预期。

燕麦作为一年生草本植物,一年成熟一次,喜湿且对于光照等条件具备较高的需求。

导致燕麦种植面积不断减少的第二个原因,则是燕麦销售市场并不繁荣,相比较其他的粗粮,燕麦处理工序繁琐,加工成本昂贵,在口感上也并不如一些精粮顺口美味。

在这种原因下燕麦市场逐渐萎缩,燕麦也逐渐从普通老百姓餐桌上消失,成为日常饮食中的调剂。

二、荞麦

在健康饮食愈发提倡的当下,荞麦受到消费者的广泛喜爱,荞麦面更是成为低脂饮食中的主要原材料之一。

荞麦为蓼科荞麦属植物,属一年生草本植物,成熟的荞麦植株可达30~90cm高,花期一般在每年的5-9月份,6-10月份迎来成熟。

荞麦原产于中亚国家,在印度有着较为普遍的种植,后来经过中亚的传播在全球范围内流行,我国贵州、云南等地区有着较为悠久的种植历史。

荞麦适应性极强,能够在各种复杂的自然环境以及气候条件中生存。荞麦的种子呈三角形,颜色则是以黑褐色为主。

荞麦蕴含丰富的营养物质,像是膳食纤维、蛋白质、维生素含量十分丰富。

除此之外,荞麦还蕴含着大量的锌元素、铁元素等微量元素,是营养丰富的优质粗粮之一。

荞麦还具备良好的药用价值,对于降低血糖、降低血脂具备重要作用,荞麦凭借丰富的营养以及药用价值,成为我国健康膳食的代表粗粮之一。

尽管随着我国普通人养生观念的逐渐普及,荞麦食品行业迎来繁荣,但我国荞麦种植面积却在不断缩小。

多是出于经济层面的考量,荞麦亩产相比较其他主流农作物来说要更低,并不符合农户大面积种植的经济效益。

此外澳大利亚作为荞麦生产大国,澳大利亚大量荞麦出口导致荞麦市场价格持续走低,在追求高产高效高经济效益的浪潮下,荞麦无疑是农作物市场的“逆行者”,只能逐渐被我国农户所抛弃。

三、稗子

稗子同样属于禾本科植物,成熟之后杆长能够达到40cm~90cm左右,叶子则是呈现扁平形状,橞粒则是呈圆形。

稗子原产地是欧洲以及印度,早些年间不过是田间的杂草,生命力极强,在全球60多个国家中都有种植,可谓是遍布全球。

由于与水稻种子十分类似,因此稗子也被称为“野生水稻”,在我国历史上的农荒时期,稗子被视为粮食种类的一种,拯救千万人的生命。

稗子与普通农作物相比,只需要播种,不需要进行任何特殊照料,就能够获得不错的收成,味道上尽管不如普通的细粮吃起来好吃,但也并不至于难以下咽。

因此在此前粮食紧缺的年代,种植稗子在我国农村十分常见,农民会将稗子与其他农作物混合起来进行食用。

但如今我们的生活渐渐好了,稗子的营养物质、味道口感等在众多农作物中并不出众,所以种植面积不断缩减。

四、高粱

高粱同样是近年来我国种植面积迅速减少的农作物之一,高粱此前是我国十分普遍的粗粮农作物,成熟的高粱植株枝杆粗壮,叶片呈现线状披针形状,颖果呈现淡红色。

高粱喜温、喜光、耐涝、耐旱,具备较强的生命力,对于生长环境的要求并不严苛,是传统优质农作物,我国种植高粱历史有5000年左右。

全球高粱种植历史十分悠久,关于高粱的起源主要有两个说法。

一个说法是说高粱起源于非洲,另一种说法则是起源于中国。

高粱具备丰富的营养物质,其蕴含丰富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等,并且微生物B含量极高。

曾经高粱也是我国北方地区主要依赖的粮食作物之一,但现如今高粱种植面积却在不断缩减,这是什么原因导致呢?

高粱种植面积的减少,与现代人饮食习惯的改变有着直接联系。

高粱味道相比较细粮要更为粗糙,受众群体数量不断减少,高粱在粮食市场的市场份额不断萎缩。

与中国高粱种植面积减少相对的,则是美国高粱种植面积的不断增加。

美国土地成本要更低,自然环境更为适合高粱的生长,美国高粱的大量出口导致高粱价格的持续下跌,经济效益不断贬值,致使我国农户对于高粱种植不再热衷。

五、菰米

我国种植面积不断减少的第五个农作物则是菰米。

菰米具备诸多名字,像是菰粱、安胡等,是中国古代盛行的主要农作物之一,在中国具备长达三千年左右的种植历史。

菰米是古代君王日常饮用的“六谷”之一,可谓是地位尊崇,菰米之所以获得古代帝王的喜爱,是因为其营养价值极为丰富,对于身体健康有着诸多裨益。

菰米属于全谷物,具备丰富的微量元素以及脂肪酸等,对于降低血糖、降低血脂起到至关重要的改善作用,而且菰米中蕴含18种氨基酸,这点要远高于现代人日常食用的大米、面粉等。

尽管菰米营养物质十分全面,但也难逃逐渐远离中国家庭餐桌的命运。

导致菰米种植面积下滑原因中,产量问题仍旧占据主因,菰米亩产难以达到普通水稻的零头,经济效益低下,种植面积不断减少。

但菰米口感独特,目前成为中国高端饮食的代表,在高端餐厅中时有出现,是健康饮食的代名词。

六、糁子

种植面积减少的第六种传统农作物则是糁子。

糁子同样是中国传统农作物之一,具备数千年的种植历史,由于种植难度较低、成熟过程较快,曾经一度是中国历史上主要粮食作物之一。

糁子营养物质丰富,不仅可以用来果腹,还能对于保护视力、补血益气有帮助。

但糁子的弊端同样明显,首先便是产量上不去,不符合现代农民追求高经济效益的要求,再者是处理起来较为繁琐,产生昂贵的人工成本。

尽管糁子种植面积已经大幅度减少,但由于口感独特,营养丰富,也偶尔活跃在中国老百姓餐桌之上。

其中使用糁子制作的黄米糕,更是我国北方的特色糕点美食之一。

结语

中国农作物种植历史十分悠久,但随着时代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农作物逐渐被淘汰,曾经盛行的6种农作物如今种植面积不断减少,这6种农作物分别是高粱、燕麦、稗子、荞麦、菰米以及糁子。

导致这六种农作物种植面积不断减少的原因各不相同,但主要可以归类为产量较低、经济效益不佳、对于种植环境的要求较高、口感风味差等。

新时代下对于农业生产提出全新要求,高产高经济效益成为新时代农民的广泛追求,因此只有对于传统农作物进行基因改良,令其增产增效,才有适合时代发展需求。

[免责声明]文章的时间、过程、图片均来自于网络,文章旨在传播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请观众勿对号入座,并上升到人身攻击等方面。理性看待本事件,切勿留下主观臆断的恶意评论,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本文如若真实性存在争议、事件版权或图片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作者,我们将予以删除。

参考资料

森罗万象原创 2024-12-17 《曾经家家必种,如今却渐渐消失不种的6种庄稼,你吃过几种?》

枫叶的枫1516 2024-12-16 《渐渐消失不种的6种庄稼,曾经家家必种的粮食,你吃过几种?》

小亭子助农者2023-12-12《逐渐消失的10种农作物,你吃过哪几种呢?吃过5种以上暴露年龄了》

0 阅读:0
楠说大千世杰

楠说大千世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