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整为零想突破中国包围?菲律宾太小看中国海警,做法极其危险

深度武备 2024-12-07 11:16:00

菲律宾在南海的最新动作暴露了其险恶用心。近期,一支看似普通的菲律宾渔船编队在中国鲎藤礁海域活动,但从中国海警公布的现场照片来看,这绝非单纯的渔业活动,而是一次精心策划的政治挑衅。

从战术层面分析,菲方采用了"化整为零"的渗透策略。这支编队由一艘母船带领多艘小型渔船组成,母船不仅担任指挥角色,更携带大量淡水和燃料桶,明显是为长期驻留做准备。这种编队方式完全不符合普通渔民的作业特点,反而更像是经过军事化训练的特殊编组。

更值得警惕的是母船的角色。根据现场照片,这艘母船不仅承担补给功能,还具有指挥协调作用。这种作战方式与美军在印太地区推行的"分布式作战"理念高度吻合,暴露了背后可能存在的军事指导。

菲律宾这次的"渔民战术"充分暴露了其险恶用心。表面上是渔民进行补给活动,实则是精心设计的"双赢陷阱"。这种战术的高明之处在于利用了中国海警一贯遵守国际法、克制对待平民的行为准则。在菲方的算计中,这是一个"进可攻、退可守"的完美布局。

如果中国海警保持克制,不对渔船采取行动,菲方就能成功在鲎藤礁海域建立长期补给点,为未来的实际控制铺路。而一旦中国海警依法采取水炮等非致命性驱离手段,菲方早已准备好的摄像设备就会立即记录下这些画面。这些经过精心剪辑的视频和照片随后会在国际媒体上广泛传播,将中国"欺压无辜渔民"的叙事推向高潮。

菲律宾在打"弱者牌"的同时,还能为美国的介入制造完美借口。美国国务院发言人一直在等待这样的"表演":一边谴责中国"胁迫"平民渔民,一边借机强化其在南海的军事存在。这种"以渔民之血赚取战略红利"的做法,充分暴露了马科斯政府的政治无耻。

菲方显然认为这是一个高明的"困境策略":如果中国不敢动手,就能实现实际控制;如果中国采取行动,就能在国际舆论战中占据道德制高点。但他们忽视了一个关键事实:这种拿渔民当筹码的做法终将遭到国际社会的唾弃。毕竟,真正的渔业活动不会需要如此军事化的编队和补给体系,这种赤裸裸的政治操弄最终只会损害菲律宾的国际信誉。

鲎藤礁的战略价值不容忽视,该海域位于南海礼乐滩和安塘滩南侧,是重要的油气资源富集区。菲律宾此次选择在该海域挑衅,显然是对中国海洋权益的蓄意挑战。早在2024年4月,菲方就曾在此区域进行类似的违法活动,但都被中国海警依法处置。

马科斯政府这种"以渔民之名行挑衅之实"的做法极其危险。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海洋战略研究所副所长杨晓指出,如果菲律宾试图在鲎藤礁或其他岛礁开辟新的冲突热点,必将面临中方更强有力的反制措施。考虑到中国在该区域的管控能力,菲方根本不可能获得任何实质性优势。

从实力对比看,菲律宾这种"蚍蜉撼树"的举动近乎可笑。仅从数据来看,中国海警局现役执法船只超过1300艘,其中万吨级以上的大型执法船就有20多艘,单艘排水量就超过菲律宾最大海警船。而菲律宾海岸警卫队的现役船只总数不足100艘,其中能够在远海长期执勤的大型船只更是屈指可数。

在海上民兵力量方面,差距更为悬殊。中国拥有超过20万注册渔船,其中远洋渔船超过2600艘,这些船只都具备在南海深处长期作业的能力。相比之下,菲律宾的远洋渔船数量不足200艘。一旦需要,中国可以在24小时内在任何争议海域集结数百艘各类船只,形成压倒性的存在优势。

更重要的是补给能力的差距。中国在南海诸岛礁上建设的补给基地和码头设施,可以为海上力量提供持续的后勤保障。而菲律宾不得不依赖母船这种原始的补给方式,一旦遭遇中国海警的有效封锁,这些所谓的"补给编队"将立即陷入燃料和淡水短缺的困境。

实际上,中国完全可以采取"包围围困"战术,派出多艘海警船和海上民兵船只对菲律宾船只进行全方位包抄。在这种态势下,菲方船只连最基本的机动空间都无法保证,更不用说完成什么实质性的补给任务。马科斯政府应该清醒认识到,在南海较量中玩这种"小聪明",最终只能是徒劳无功。

菲方显然低估了中国的决心和能力。在南海问题上,除菲律宾外,其他地区国家都已就管控局势、减少风险、避免外部干预达成共识。马科斯政府不顾地区共识,一意孤行充当遏华"桥头堡"和"敢死队",这种做法注定不得人心。

0 阅读:19
评论列表
  • 2024-12-07 17:24

    千万别像俄罗斯乌克兰

深度武备

简介:冷静客观中立,既是学者的使命,也是对未来负责的人生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