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吃野菜的传统习俗,早期的人类更是依靠这些植物(野菜)繁衍生息。《诗经》、《黄帝内经》、《楚辞》等诸多古典名著中也均有记载,你像《诗经》里就有很多片段是描述当时劳动人民在田间地头采摘野菜的场景。我们熟悉的野菜,车前草、荇菜、芹菜、蕨菜、荠菜都曾记载出现在《诗经》、《楚辞》等书籍中,由此可见中华民族食用野菜的历史由来已久。
民间至今依然流传着:“阳春三月野菜香”之说,每年初春清明节前后,人们就会去河边、山上乃至田间地头去采摘各种野菜来食用。现在正值农历三月份,世间万物萌发,又到了一年一度吃野菜的季节了,今天笔者就来给大家分享一种非常美味的野菜,如果你也喜欢吃野菜,那么千万不要错过了,这种植物就是鼠曲草!
认识鼠曲草、了解鼠曲草
鼠曲草,原产于中国,为菊科鼠曲草属一年生草本植物。也有人叫它鼠耳草,黄花曲草,因其全株有白色蛛丝状绒毛,叶片大小形如鼠耳且开黄色花朵,故而得名。
明代著名的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是这样记载它的,说:“此草其叶形如鼠耳,又有白毛蒙茸似之,花黄如曲色,故称之为鼠耳草,黄花曲草、茸母”。也有人叫它清明菜,因为食用鼠曲草最佳的时候是清明节,因此清明节就和鼠曲草挂上了钩,清明菜的别名由此而来。
鼠曲草的价值
鼠曲草在生机勃勃的春天,仅仅是万千植物当中最不起眼的一种野草,但是它的价值却不可小觑。甚至可以说,鼠曲草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是一种具有深厚植物人文历史的植物。
首先来说说它的食用价值,鼠曲草在我国食用历史悠久,最早甚至可以追溯至南北朝时期,著名的学者宗懔在他撰写的《荆楚岁时记》就有记载鼠曲草,说:“是日(三月初三),取鼠曲菜汁作羹,以蜜和粉,谓之龙舌柈,以厌时气”。大概的意思就是说,每年三月初三的时候,人们就会采摘鼠曲草,用蜜汁加粉调和做成饼团,以此用来治疗时气病。
另外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亦有记载,说“鼠曲草曲,花黄如曲色,可和米粉食也”。可见在古人看来,鼠曲草不仅是一种具有极高的食用价值的野菜,它的药用价值也是不低的。
那么鼠曲草一般都是怎么吃呢?通常有两种吃法,一种是采摘新鲜的鼠曲草剁碎之后,裹上面粉再加上白糖,制作成糍粑,蒸着吃,味道软糯清香。你像在南方每年清明节前后都有吃清明粑粑(清明粿)的传统习俗,这种习俗上千年以来一直沿用至今。
还有一种吃法就是用来炒鸡蛋或者清炒了,不过和大部分的野菜不同。鼠曲草因为富含丰富的蛛丝状棉毛,它的口感既不清爽,也不多汁,因此在民间通常人们都是用它来制作粑粑(清明粿)或者包饺子,极少将它作为野生蔬菜食用。如果你还没有吃过清明粑粑,那么你一定要试试。
鼠曲草除了可以作为野菜吃之外,它的药用价值也非常的高,你像《名医别录》中就有收录这种草药。古人认为鼠曲草,性甘、味平,具有祛痰、止咳、平喘,祛风湿的作用。你像我们再日常生活中如果出现有痰、咳嗽,其实就可以用到这种草药。
好了, 今天的文章就写到这里了。大家对于鼠曲草了解了吗?你认识鼠曲草吗?你吃过清明粑粑(清明粿)吗?在你的家乡有吃清明粑粑(清明粿)的传统习俗吗?你的家乡还有鼠曲草这种野菜吗?想了解更多植物(野菜),笔者推荐大家购买上面这本《精编中草药》,里面就收录了农村数百种常见植物(野菜)。
特别对植物、中草药感兴趣或者家里有小孩子的,多看看不仅可以开阔眼界,还可以学到很多有用的知识,非常值得推荐的一本植物科普书籍。大家有什么想说的,也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分享您的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