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慧寺木结构修缮计划启动:守护古木结构,传承中华文化瑰宝

中林木结构 2024-12-20 09:04:01

引言

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慧寺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极为丰富。12月13日,海淀区北下关街道举办了大慧寺文化遗产焕活研讨会,将正式启动修缮保护计划,为这座历史古刹注入新时代活力。

大慧寺,图源:百度百科

走进大慧寺

大慧寺始建于明正德八年(1513年),现仅存大悲宝殿一座。大悲宝殿采用典型的明代大木结构,坐北朝南,面阔五间,进深三间,高约21米至30米不等,重檐庑殿顶,这是明清时期所有殿顶的最高等级,与太和殿、武当山金顶、明十三陵长陵纁恩殿等著名建筑相同‌。殿内顶部为鎏金斗拱、蟠龙藻井,两层檐之间有采光用的菱花窗,梁檩皆有旋子绘画,枋柱插头处均安放彩色小佛,现存20尊。

大慧寺,图源:搜狐新闻

大悲宝殿内部装饰丰富,殿内供奉主尊为一木胎彩塑密宗风格的千手观音立像,高约15米,旁立两尊胁侍菩萨像‌,殿内还环列着28尊彩塑泥胎造像,高约4米,这些造像工艺精湛,是明代原作。此外,殿内还存有大型彩色连环壁画和彩色小佛等装饰,将明代的三大艺术,即建筑、彩塑和绘画相融合,具有极高的艺术魅力和观赏价值。

大慧寺内彩塑雕像,图源:百度百科

中国古木结构的魅力

传承千年的木构文化

中国古木结构建筑的最大魅力之一在于其“和谐”与“自然”的特质,中国的木结构建筑文化传承了千年,木构建筑不仅仅是空间的承载体,它们还常常成为中国文化和精神的载体,见证着中国的历史变迁与文化积淀。像大慧寺这样的古刹,它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中国木构文化的传承与象征。

始建于明代的飞云楼,中国纯木质楼阁建筑的代表作,被誉为“中华第一木楼”,图源:新浪微博

2.与木结缘的土木情怀

中国人的土木情怀源自悠久的历史与深厚的文化土壤。木的柔韧与坚固,恰似中国人内心的柔情与力量,而榫卯结构的巧妙则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微妙平衡。中国人对木结构的钟爱,是一种融入血脉的文化情怀,它承载着千百年的智慧,体现着中国人对自然、对和谐的永恒追求,更是国人对中国式建筑美学的高度认同。

开元寺钟楼,始建于唐代

南赵庄二仙庙大殿,始建于北宋

北岳庙,始建于元代,图源:百度百科

3.屹立不倒的建筑奇迹

与其他建筑材料相比,木材的重量较轻,弹性较好,在地震发生时,木结构的灵活性使其能够在震动中保持相对的稳定性;此外,木结构的耐久性也非常令人惊叹,经过精细工艺处理的木构件,能够长时间保持原有的结构强度和美观度。因此,在经过数百年甚至千年的岁月考验后,像大慧寺、应县木塔这样的古木结构建筑依然能够屹立不倒。

应县木塔,始建于辽代,图源:百度百科

现代木结构让古木结构新生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如何在不破坏历史文化遗产的前提下,合理运用现代技术来保护和修缮古木结构建筑,成为了当代建筑师们的一个重要课题。

现代木结构监测技术

首先,现代木结构技术通过精准的检测与监测,能够实时掌握建筑的健康状态。例如,利用激光扫描技术对建筑进行详细测量,获得建筑各个部分的三维数据,从而为后续修缮提供精确的依据。此外,温湿度监测、应力分析等现代监测手段,能够实时了解建筑的“健康状况”,从而避免因环境变化或自然灾害对建筑结构造成损害。

2.现代木结构修缮技术

其次,现代木材修复技术使得对古木结构的修缮更加科学与精准。通过木材的防腐处理、接合技术的改进以及木材替换技术的应用,古老木构件得以修复,并延长其使用寿命。同时,传统的榫卯结构结合现代材料和工艺,如现代木结构的节点工艺、CLT、重组木等材料的应用等,也可以大大提高建筑的整体稳定性和安全性。

3、现代木结构防潮防虫技术

防潮和防虫是古木建筑修缮与保护中的重要一环。通过涂刷现代防潮涂料、加装排水系统、设计防潮地面;使用防虫药剂、安装虫害监测与诱杀系统、使用微波杀虫、真空防虫等现代木结构防潮防虫技术,不仅能有效避免虫害和湿气带来的建筑损伤,还能在修复过程中尽量保留古木结构建筑原有的历史风貌。

现代木结构助力打造新文化场景

除了保护和修缮,如何将古木结构建筑融入现代生活、打造新的文化场景应用,也非常重要。以大慧寺为例,除了修缮保护外,还可以通过现代木结构打造出周边的历史文化街区,创造更多与现代生活结合的文化活动场景,在这方面我们已经有了如平遥古城、古北水镇、大唐不夜城等成功的“旧”改“新”木结构文旅项目尝试。

大唐不夜城,图源:搜狐新闻

结语

古木结构的保护与传承,不仅是在守护一段历史,更是在传承一种文化,一种古老智慧与现代技术相融合的建筑理念。随着现代木结构科技的进步和修缮技术的发展,中国的古木结构建筑将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成为连接古今的桥梁,让中国的木结构文化走向世界,走向未来。

中林木结构 预建碳中和

0 阅读:0

中林木结构

简介:中林木结构——助力双碳,木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