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里藏锋,微短剧的长尾与后劲丨对话大芒计划陈亚飞

影视独舌 2023-08-26 11:35:15

昨日,2023中国网络视听精品创作峰会划下圆满句点。其中备受关注的业态,无疑是8月25日上午,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网络视听节目管理司主办、芒果TV承办的“积微成著向未来”2023网络微短剧行业发布会。

发布会上,各平台就微短剧的发展风向分享了各自的最新思考和看法。芒果TV注重多元衍生IP的打造,腾讯视频用年轻人视角呼吁微短剧少年气,优酷、抖音将市场其他品类验证过的爆款思路用于微短剧,爱奇艺深耕云腾计划,快手以具体的人为本,点众、九州和容量对产品化思维贯彻到底……

平台们纷纷在各自基因之上突破题材舒适圈,将微短剧卷向现实主义,给用户提供正向的情绪价值,并共同发布了《网络微短剧全行业共促繁荣发展的联合倡议书》,这意味着,微短剧行至发展第四年,来到了一个新的发展节点,进入了规模化、多元化、规范化的创作新纪元。

从起初的野蛮生长到如今,微短剧在体量和质量、内容和商业上不断打破天花板,涌现了一批优质的作品与内容创作者。与此同时,竞争激烈的微短剧,也出现了流量和资源向头部聚集、赛道愈发内卷的现象。

新一轮的变化正在酝酿,如何适应最新的市场环境,更好地满足观众审美变迁后的观剧需求,真正做到“微而不弱,短而不浅,剧有品质”,是微短剧要完成的“请回答2023”。

芒果TV大芒计划工作室是微短剧最早入局者之一。三年来,大芒短剧的题材和质量水准不断走高,打造了《念念无明》《虚颜》等多部出圈代表作,以高爆款命中率成为微短剧赛道中的亮眼存在,不断开拓微短剧的新边界。

发布会现场,芒果TV与咪咕公司启动了微短剧共创签约仪式,双方将整合各自优势资源,携手探索微短剧在内容和商业上的新融合、新玩法和新消费,推动微短剧行业的蓬勃发展。

每一种艺术门类都有其独特的内容生态逻辑,轻量级、灵活性、实验性,决定了微短剧的学问,与长剧、网络电影都不尽相同。如何在这一内容生态保持爆款优势的同时,给微短剧增添不一样的想象力?

为此,影视独舌对话了芒果TV大芒短剧负责人陈亚飞,听他详解了大芒短剧的进化论,“以作品孵化人才、以人才循环爆款”的生态营造,以及关于微短剧的行业观点。

三年蓄力,大芒进化论

过去的三年,是求新求变的芒果TV深度参与、见证微短剧之变的三年,也是大芒计划工作室不断摸索、试错、复盘和蓄力成长的三年。

芒果TV结缘微短剧于2019年,当时微短剧市场的前景尚不明确。在整个大芒计划的版图里面,微短剧只是中长视频创新业务中的一个环节。

“大芒短剧在2019年到2020年发展相对平缓;2020年和2021年那两年有了一些经验和教训,当然以教训为多;直到2021年第一部口碑作品《进击的皇后》出来之后,我们才找到感觉;2022年开始连续发力,出了《念念无明》《虚颜》,今年做了《风月变》,我们在一些赛道找准了方向。”陈亚飞表示。

陈亚飞

如今年,超微短剧每天的流水额是8000万到1亿,全年大概有200~300亿的市场空间,和电视剧市场相比已经不遑多让。不过,微短剧始终在走一条与长剧差异化竞争的路线,它更强情节、快节奏,对于短小体量和实验题材有天然优势,无需去对标长剧的题材、演员和制作力量。

“立项之前,一定要想清楚我们主打的点是什么。用户需要把心中的情绪很快释放,微短剧代表了很多用户的部分需求,甚至是主流需求,它未来的发展方向也会随着用户的情绪需求有一些调整。”

微短剧是大芒计划的主力发展方向,陈亚飞非常看好这个不断向上的市场。近两年,微短剧行业变得越来越挤,也越来越卷,虽然“卷内容”是共识,但制作升级也是伴随而来的现象。

“假设拿到一个剧本是80分,按理说往后走任何一个环节都要做好减分的准备,但如果预算往上走,从剧本到演员、拍摄,理论上都可以加分。”

微短剧的属性决定了它不会无限升级制作成本。大芒短剧做过每分钟几千块钱的项目,也做过每分钟5万的项目。陈亚飞发现,在这个区间之内,每分钟1~2万的成本最具性价比。

“它基本可以摸到B级网剧的质感门槛,能够解决品控要求,也能够降低平台成本,达到微短剧里的较高水准。”

几年下来,大芒短剧的题材也从古装、甜宠,走向悬疑、现实、合家欢等类型的全覆盖。

国风、破迷和疗愈,是大芒短剧的三个主内容赛道。国风对标古装,破迷和芒果TV在悬疑综艺的受众基本盘有关系,疗愈则是大芒短剧对年轻人社会情绪的洞察。

对于这样的多元题材覆盖,陈亚飞表示:“如果完全追求ROI(投资回报率)或流量的话,我们80%的项目会往古装赛道填充,但大芒短剧还有一个孵化职能,我们要尝试不同的类型,给团队成长的空间,也给公司试错提供支持,毕竟长剧试错成本太高,短剧可以用较低成本反推用户的偏好和类型的成败。”

微短剧基本法之上,还有平台水准

“我们希望大芒短剧的每一部定制作品,都能够代表芒果的平台水准”,这是陈亚飞反复提及的一句话。

大芒短剧以定制剧为主,分账剧占比较低。定制剧的评估项目分为内容和商务两个方向。大芒计划工作室对内容的关注度优于对创意背后主创的关注度——创意是大芒工作室的制片人团队第一时间去感受的东西。

陈亚飞表示:“微短剧的核心是故事,故事不吸引人,其他没用的。微短剧进入门槛低,不代表改好一个IP的难度低。从2019年到现在,我们内部评估认定故事为S级的项目不超过10个,到现在为止没有看走眼的。这至少能够印证,不太好的本子无论之后的环节怎么加分,成功的难度都很大。”

大芒短剧对合作方的项目提案要求有一个基本范式,内容上合作方需提供包含故事大纲、人物小传、主创团队在内的项目基本介绍,以及前几集剧本来判断编剧的文字功底和风格;如果谈到合作环节,还需要合作方提供项目时长、预算以及是否有商务。

但对于能达到S级的一个本子或创意,大芒短剧对商务是没有需求的。

“像制片人杜浩来和我们提案《念念无明》的时候,他甚至没达到我们要求的一个提案范式,但他想做的故事,我们团队的几个制片人都很感兴趣,因为六七十分的内容大家可能会通过,也有可能否定,但对于特别好的内容,大家都会有能做成的敏感性。”

创意之外,主创是大芒计划的制片人们第二步去沟通和检验的东西。迄今为止,大芒计划合作的团队将近100个,“我们并不看重主创之前的光环,更看重他对内容的坚持和投入。”

具体到不同类型的公司,陈亚飞会在沟通的时候给出不同侧重方向的建议。

对于初创公司,陈亚飞更多看重它是否有完成一个项目的经验,担心在某一个环节存在明显短板。如果是头部剧集公司,心态是团队反复沟通的关键词。

“大制作长剧和微短剧的内在逻辑完全不同,做微短剧并不是降维打击,因此做小规模短剧的心态一定要摆正,才能更好把握品控和效率的平衡。”

对于与合作方的关系,陈亚飞表示:“我不认为存在什么甲方和乙方,我们就是一起把项目做好,荣辱与共。我们的合作方里,极少数亏钱,大部分都能在大芒这边挣到钱。”

大芒计划的合作模式比较灵活,一种是一开始就把项目利润和保证合作方公司开销的东西提前列出来;一种会用到灵活的激励机制,如果达到约定标准,平台可能会给合作方成本的50%的合作金额奖励。

“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激励团队,不要从制作费用里面去扣预算,而是往内容爆款的方向去走。”

芒里藏锋,打造“爆款与人才双向循环”生态

谈及2023年大芒短剧的KPI,陈亚飞表示有信心完成投资回报率。而爆款作品,制片人团队还在不断寻找中,“我们非常希望能在无糖文化之外,发掘出其他的潜力微短剧团队。”

这既是KPI,也是芒果TV作为平台的责任。

无糖文化是陈亚飞团队反复研究的案例,他们希望把无糖文化的成功复制到其他的初创团队上,有时还会邀请创始人杜浩来做分享,以帮助其他团队成长。

作为微短剧的第一生产力,毫无疑问,人才的储备决定了微短剧的路能走多远。大芒短剧的人才储备分两块,一个是平台内部的制片人培养。目前大芒计划工作室有四个制片人团队,在挑选合作方的时候,制片人会从最早的项目构思开始介入,一直到后期完成,上线后跟进宣发全程,所有的经验和教训他们都全盘接收。

在陈亚飞看来,“大芒计划区别于其他平台的定位,除了项目标准,更核心的东西是能不能打造和沉淀一支好的制片人团队。”

另一个则是初创公司和工作室的后备人才孵化,外部的优质头部人才,随着个人经验的成长,不一定只停留在短剧行业,源源不断地把导演和制片人培养起来,微短剧才能迎来长线发展。

对此,陈亚飞表示:“人才来源于实践,是通过项目打造出来的。人才的来源方向一定是全行业,不管在哪个平台,只要通过作品能够让大家看到发光点,继而就会有更多的作品来做试金石。”

大芒短剧从一开始的先发优势,到三年上升期制造了多部爆款作品,始终处于微短剧领头羊的位置。然而,越是深度参与这个行业,陈亚飞对微短剧的心态变得愈发宽容和敬畏。

“一方面,很多爆款是入行不久的初创型公司做出来的,另一方面,长视频平台和短视频平台都进来了,大家各有优势,芒果TV没有哪一方面能绝对超过所有竞争对手,能不能创作出好作品,取决于能不能把行业资源和团队精力投入进去。”

如果说出圈的爆款作品,会潜移默化地影响观众的生活方式和看剧偏好,那么芒果TV在生态营造上的作用力,毫无疑问将推进微短剧在更长周期内的正向循环,赋予这个行业更多的发展后劲。

【文/飞鱼】

0 阅读:0
影视独舌

影视独舌

此用户有点懒,还没有正式介绍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