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文|章仕仁
前 言
在众多国货品牌中,金丝猴奶糖可是一代人的回忆。
然而好景不长,集团创始人居然在不景气的时候,以26亿的价格转手把公司卖给了美国人!金丝猴自此成为“洋品牌”。
可正当群众义愤填膺的时候,不曾想金丝猴奶糖在美国倒腾了三年,又以2.7亿的价格卖给了河南一家公司,回归祖国了!
这买卖真的划算吗?其中又有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呢?
从电器厂到20亿糖果帝国
1979年,31岁的赵启三站在沈丘县一家濒临倒闭的电器厂门前,接下了这个烫手山芋。
当时这家小厂负债122万元,仅剩37名员工,前景黯淡,然而赵启三并未被眼前的困境吓倒,反而看到了其中蕴藏的机遇。
凭借敏锐的商业嗅觉,赵启三意识到在改革开放初期,电器对大多数人来说仍是奢侈品。
转型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没有资金、缺乏设备、原料紧缺,赵启三带领员工们度过了一段艰难岁月。
他们蹲过码头,睡过车站和澡堂,拉着板车走村串户叫卖产品,靠着员工凑出的麦子和借来的1万元高利贷,赵启三请来上海的糕点师傅,总算生产出了第一批产品。
功夫不负有心人,食品厂逐渐站稳脚跟。
赵启三不断推陈出新,将一线城市流行的牛肉干、罐头等美食引入河南各地,经过十余年的辛勤经营,这家小厂已跃升为市值上千万的企业。
1991年,赵启三在一次考察中发现了国产糖果的巨大潜力。
也就是这一年,金丝猴迎来了辉煌的巅峰时刻,年销售额突破20亿元大关,从一个濒临破产的小厂到年销20亿的糖果帝国,赵启三用了近30年时间,书写了一段令人惊叹的创业传奇。
然而商海浮沉,风云变幻,就在金丝猴站上巅峰之际,一系列新的挑战悄然而至。
26亿卖身美企
2008年的辉煌过后,金丝猴品牌开始遭遇前所未有的发展瓶颈,曾经风靡一时的奶糖,在琳琅满目的超市货架上逐渐失去了往日的光彩。
销售额停滞不前,从2007年开始就再无增长,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消费者的口味也在悄然改变,金丝猴似乎渐渐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从早期模仿大白兔的圆柱形奶糖,到后来推出类似徐福记的糕点和旺仔软糖的产品,这种模仿战略曾为金丝猴带来不少红利,然而,随着品牌意识的加强和消费者眼光的提升,这种做法越来越招致争议,甚至引发了一些负面新闻。
2014年,金丝猴糖果跌出了行业前十名,这对曾经的糖果巨头来说无疑是一记重击。
赵启三多年来筹划的上市计划也屡屡受挫,迟迟未能实现,种种困境交织,让这位饱经沧桑的创始人心力交瘁。
就在此时,美国糖果巨头好时集团向金丝猴抛来了橄榄枝,对于陷入困境的金丝猴来说,这无疑是一线希望。
经过深思熟虑,赵启三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将金丝猴品牌卖给好时集团。
2014年,好时以24.168亿元的价格收购了金丝猴80%的股权。
两年后,剩余的20%股份也以2.353亿元的价格被收购,总计约26亿元,这个曾经的民族糖果品牌就此易主,这一消息一经传出,立即在国内引发轩然大波。
许多国人感到既愤怒又无奈,纷纷质疑这一决定。
对赵启三来说,这个决定也是百感交集,从一个濒临破产的小厂到年销20亿的糖果帝国,他倾注了30多年的心血。
然而,面对品牌发展的瓶颈和市场的残酷现实,他不得不做出这个艰难的抉择。
然而,这场看似双赢的交易真的能给金丝猴带来新生吗?
美国好时集团又能否驾驭这个根植于中国文化的老牌糖果品牌?
好时公司的尴尬收购
当好时公司以26亿元的高价收购金丝猴时,他们满怀信心,胸有成竹,作为全球知名的糖果巨头,好时看中的正是金丝猴在中国三、四线城市的深厚影响力。
他们的野心不小:借助这个老牌国货的名声,撬开中国糖果市场的大门,在这片充满机遇的土地上分得一杯羹。
然而,现实很快给了好时当头一棒。
更让好时始料未及的是管理层面的巨大鸿沟。
金丝猴作为一家根植于中国文化的民营企业,其内部管理模式与美国公司截然不同,讲人情、称兄弟的经营方式,让习惯了西方企业文化的好时高管们无所适从。
他们试图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却屡屡碰壁,仿佛两个世界的人在用不同的语言交流。
这种文化冲突不仅体现在内部管理上,更延伸到了与经销商的关系处理中,当好时派人去与那些跟随金丝猴多年的经销商沟通时,却遭遇了冷遇。
随着时间推移,金丝猴的市场份额不升反降。
曾经在货架上占据显眼位置的金丝猴奶糖,如今变得愈发不起眼,好时公司眼看着这个耗资巨大的收购项目逐渐成为一个烫手山芋,不得不开始考虑止损的办法。
短短三年时间,好时就意识到自己可能犯了一个代价高昂的错误。
他们收购了金丝猴的品牌,却无法驾驭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和市场根基,这场原本雄心勃勃的并购,最终演变成了一出商业悲喜剧。
2.7亿买回的民族品牌
2018年,一则消息悄然传开:好时公司决定以2.7亿元的价格出售金丝猴品牌。
这个数字令人唏嘘不已,仅仅三年前,好时还以26亿元的高价将其收入囊中,如此巨大的落差,无疑是一记响亮的耳光,打在了那些对跨国并购抱有过分乐观期待的人脸上。
接盘者是河南御翔食品有限公司,一家鲜为人知的本土企业。
好时公司的决定并非一时冲动,三年来,他们在中国市场上的挣扎有目共睹。
原本期待能借助金丝猴品牌在三四线城市打开局面,却发现这个老牌国货在易主后失去了往日的光环,消费者的抵触情绪,加上管理层面的文化冲突,让这次收购变成了一场难以收场的闹剧。
对河南御翔食品来说,这无疑是一次难得的机遇,以不到收购价格十分之一的代价,他们获得了一个曾经辉煌的民族品牌。
这家本土企业或许更能理解金丝猴的文化基因,也更懂得如何与那些根深蒂固的经销商打交道。
金丝猴品牌的回归,在某种程度上象征着民族自信的回归。
它提醒人们,在全球化的浪潮中,本土文化和情感认同的力量不容小觑,那些承载着集体记忆的品牌,其价值远不止于账面上的数字。
然而回归并不意味着问题的终结,金丝猴品牌在经历了这场跌宕起伏后,如何重新赢得消费者的心?
如何在保持传统特色的同时与时俱进?这些都是摆在新东家面前的严峻考验。
结 语
它的故事远未结束,未来的篇章将如何书写?是重现昔日荣光,还是默默淡出历史舞台?
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和日新月异的消费需求,希望金丝猴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
信息源:
1.时代周报:2018年7月31日,“被耍的金丝猴奶糖:外资30亿收购2亿贱卖,前股东被曝截留提成”
2.电商报:2018年5月23日,“王者归来?这个被外资巨头收购的民族品牌或将重回国人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