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后来回忆,她到了北京后,头一回碰见了江青。在江青家里,她总是想当家作主,想要大家都听她的,甚至大声嚷嚷,对人指手画脚。
【想让妈妈来北京,但无法实现】娇娇和她妈妈贺子珍,在苏联待了整整7年。这些年里,娇娇一直学的都是俄语,压根儿没碰过汉字。快回国那会儿,贺子珍开始犯愁了。娇娇去了哈尔滨后,被安排进了小学三年级,但她的中文说得不太好,连幼儿园小朋友的水平都赶不上。所以在学校里,娇娇换了好几个教语文的老师。其中,刘少奇之前的夫人王前,也给娇娇上过语文课。学中文嘛,得从头开始慢慢来。贺子珍为了让娇娇能讲汉语,就鼓励她和别的小朋友聊天时尽量用汉语。而且,她还给娇娇加了个新任务,那就是每天写日记,也得用汉语写。
贺子珍讲道:“这法子练中文,简直一流的。”不过,娇娇看起来有点吃力。娇娇心里琢磨着,想让自己的中文更上一层楼,同时俄语也不能落下。某天,贺子珍忽然问娇娇:“现在的姑娘们跟我们那会儿真不一样,你有没有兴趣学弹钢琴啊?”娇娇点头答应后,贺子珍立马给娇娇物色了一位教钢琴的老师。瞧这样子,娇娇回国后过得挺滋润,可背后却藏着不少麻烦事儿呢。娇娇因为中文不太溜,在学校里老是跟别人说话对不上茬儿,贺子珍也因此老埋怨她。有次,陈正人和彭儒夫妇因为突然有事,得把孩子托付给贺子珍,想让她帮忙照看几天。贺子珍爽快地答应了:“你俩就放心吧,我每周都会给孩子们做点好吃的呢。”
不过有一天,娇娇放学回家,却没看到彭儒家的孩子小胖。贺子珍好奇地问:“咦,小胖咋没跟你一起回来呢?”娇娇摇摇头说:“我找了半天,都没瞧见他的人影。”贺子珍着急地喊:“没找到你就先回来了,那他要是有个三长两短可咋办?你赶紧再去找找,找不着就别回来了。”她这话是对着一个才十岁多点的孩子说的,显得有些急躁。后来朋友来家里串门,跟贺子珍说:“娇娇还那么小,别太凶她了。”可贺子珍是个倔脾气,朋友说的话她非得做到,一直到小胖回家,这事儿才算在娇娇心里,贺子珍妈妈虽然挺严厉,有时还会生气,但她心里还是爱着妈妈的。想当年在苏联,她们一起吃了不少苦头,这些事儿娇娇一直都记着呢。某天,娇娇意外碰见了姨妈贺怡。贺怡兴奋地跟娇娇说,毛主席想让娇娇去北京,还亲自给娇娇带了一封信呢。
这封信啊,其实是毛主席回复给娇娇的。前阵子,娇娇给毛主席写了封信,里头就问了个事儿:“您到底是不是我的爸爸呀?”毛主席看了娇娇的信,心里头那个激动和高兴啊,立马就拿起笔来给娇娇回了信。宝贝闺女,老爸我就是你爸,心里头老惦记你了,盼着你能快点儿回到老爸这儿来。娇娇马上要去北京啦,贺子珍在她走的时候跟她说:“到了北京,记得听爸爸的话,别让他不高兴哦。”娇娇眨巴眨巴眼睛问:“那妈妈你什么时候过去呢?”贺子珍温柔地答:“妈妈还得再过阵子才去呢。”娇娇长大后才明白,妈妈常说的那个“以后”,其实就是个推辞,妈妈心里其实挺不好受的。而且,她也懂得了,要去北京真的不容易。
娇娇去北京的那天,天气晴朗,阳光明媚,双清别墅的景色更是美得让人陶醉。毛主席牵着娇娇的手,带着她从这个房间走到那个房间,一会儿和这个人聊聊天,一会儿又和那个人说说话。毛主席特别喜欢娇娇,把她当成了自家的“小洋娃娃”。娇娇年纪还小,才十二三岁,打扮得特别漂亮,皮肤白白的,眼睛亮晶晶的,大家都夸她继承了贺子珍的好相貌。毛主席跟娇娇说,她其实还有个妹妹,现在在苏联看病呢,用不了多久就能见面了。娇娇心里老琢磨着一件事,就是妈妈啥时候能来北京啊。贺怡本想和贺子珍一块从石家庄去北京,但半路上被一些人给拦下了。没办法,最后贺子珍只好去了南方安顿下来。
娇娇在爸爸身边过得挺开心的,但她心里一直想着妈妈。她不知道妈妈能不能来北京,和她一起过日子。她隐隐觉得,这事儿可能没那么容易实现。毛主席那时候跟她说,江青带着李讷去苏联看病了,很快就要回家了。后来,李敏讲道:“要是江青回来了,那我妈铁定就来不了北京咯。”
【第二个妈妈】体验老爸给予的关爱,时间真的过得飞快,感觉好短啊。1949年9月份,江青和李讷一起回到了国内,从那以后,娇娇的爸爸不光是她一个人的了,也成了李讷的爸爸。孔东梅,贺子珍的外孙女,在她的书里提到,娇娇小的时候,江青应该见过她。
1940年的时候,毛主席把娇娇送到了苏联。那时候,江青已经和毛主席成了家。贺子珍在苏联生的孩子不幸去世后,毛主席心里挂念着贺子珍的情绪,赶紧安排把娇娇送去苏联陪她。那时候,去机场送行的队伍里头,江青也在其中。当娇娇来到北京,江青就把她当作亲闺女一样对待,总夸她这儿好那儿好,让旁人看了都觉得她真是个温柔体贴的好母亲。后来李敏聊起,初到北京那会儿,耳边全是夸贺子珍的,都说她年轻时是个大美人,举手投足间尽显大家闺秀的气质。不过,等见了江青之后,这类话就很少再听见了。娇娇初见江青时,就觉得她长相挺有特点,五官很清楚,皮肤白白的嫩嫩的,下巴和嘴唇之间还有条小沟。她特别爱看书,也喜欢唱唱戏。江青平时讲话总是细声细气的,但要是真动怒了,那声音可就震耳欲聋了。
在毛主席面前,江青特别喜欢娇娇,老是夸她画画有天赋,还想给她找个老师来教。不过,娇娇不太喜欢这样张扬。说起这事儿,娇娇心里五味杂陈。她想,自己明明有亲妈,可为啥就不能跟妈妈在一起呢。虽然娇娇已经十多岁了,可她还是怎么想都想不明白。江青老往毛主席那儿跑,跟主席说娇娇不喊她妈妈。她还对娇娇讲:“你就把我当成你亲妈呗。”这啊,就是她想跟娇娇拉近距离的一个法子。毛主席为了让娇娇听话,笑着劝道:“你就喊声妈妈嘛,你要是不叫,她心里会不舒服的。”
其实毛主席就是说,尽管是继母,但她终究还是母亲,喊声妈妈也没啥大不了的。特别是住进中南海以后,尽管我和妹妹是同父异母,但一块过日子,多少还是会有些不习惯。某天,娇娇瞧见妹妹李讷正摆弄着些木头块儿,心里头痒痒的,想凑过去一起玩。可李讷这小家伙,一把就将木头块儿紧紧搂在怀里,像护食的小猫咪似的,谁也不让碰。有时候,妹妹会紧紧搂着那些彩笔玩具,嘴里还念叨着:“这可是我的宝贝玩具哦。”后来聊起妹妹,李敏笑着调侃道:“那玩具明明是爸爸给咱俩买的,咋就成了你一个人的啦?不过话说回来,那时候妹妹还小,调皮得很。”江青一看李讷那副受气的样子,就直接责怪道:“你咋老欺负妹妹呢?”但实际上,娇娇心里挺不是滋味的,她根本没有欺负妹妹嘛。
毛主席一听江青又来抱怨,心里头就很不痛快,他开口道:“你就别老提娇娇了,我对孩子们可都是一样的心疼。”说到姐妹俩之间的不和,毛主席可有他的妙招。他跟李讷讲:“你是小的,得多听听姐姐的。”然后又转头对娇娇说:“你是大的,得多担待点妹妹。”他还特别提醒娇娇,别和后妈置气。之后,娇娇踏入了小学的校门。虽然在苏联已经念到了4年级,可因为中文不太溜,她只能从二年级开始读起。不过,娇娇的学习本事可不含糊,没过多久,她就转学到了八一小学。我妹妹比我小三岁,她现在上的是育英小学。上学前,毛主席跟娇娇讲:“娇娇啊,这只是你的小名,要不我给你取个正式的名字怎么样?”
娇娇问道:“你说,‘毛娇娇’这个名字听起来是不是特别悦耳呀?”毛主席讲过:“一上学,咱就得有个正经大名儿。”后来,毛主席给娇娇取了个新名字,叫“李敏”,他解释说这个名字是从《论语》里来的。李敏有次好奇地问爸爸,为啥她姓李而不姓毛。毛主席笑着告诉她,因为在陕北那会儿,他用了个化名,叫李德胜。没错,李敏和李讷之所以都姓李,很可能是因为毛主席对他们学习抓得紧,不让他们觉得自己有啥特别。毕竟在上学那会儿,很少有人晓得她们的真实身份。
李敏去了毛主席身边后,贺子珍先在沈阳安顿了一阵子,接着就奔向了南方。李敏在学校那会儿忙得不行,毛主席也是整天忙得团团转。这样一来,贺子珍在南方就经常是一个人生活,时间一长,她就总感到孤单。这种长期的孤单,让贺子珍的身体也常出问题,老是生病。特别是在50年代中期那会儿,贺子珍老生病。但奇怪的是,每次娇娇去探望她之后,贺子珍的病就很快好了。毛主席留意到了这个现象,就对李敏说,心里的病啊,还是得用心里的办法来治。贺子珍和毛主席一起度过了十年的艰难岁月,对于贺子珍的状况,毛主席心里其实是有数的。他们两人经历了很多风风雨雨,所以毛主席很能体会贺子珍的感受。贺子珍过得怎么样,不用多说,毛主席心里都明白。
1959年那会儿,贺子珍接连生了两场大病。曾志后来回忆起来说,感觉毛主席对贺子珍的病情好像早有预料。1959年,在毛主席和贺子珍见面之前,他曾在庐山和井冈山时的老朋友曾志那里叙了叙旧。毛主席跟曾志说,要是当年贺子珍没去杭州,而是选择来广州和曾志一起共事,可能她就不会生病,更不会长时间找不到工作了。没错,一个日子过得满满当当的人,压根儿没空瞎琢磨,这样一来,生活才更有滋味呢。人生的路啊,说白了就是找点事做做,再有人惦记着。不过呢,贺子珍有好长一段时间,生活就像空了一样,她后面的日子真是让人挺感慨的。
【或许有点悔恨】李敏平时学习忙得不可开交,只有到了周末或放假的时候,才能抽空去南方探望贺子珍。但不管怎样,贺子珍都特别期待李敏能来。瞅着女儿一天天长大,贺子珍是越看越喜欢,心里头那个美啊,都不知道咋表达了。贺子珍心里头老惦记着的那一年,估摸着就是1959年了。贺子珍跟毛主席在庐山好不容易碰了个头,这可是打从1937年贺子珍走掉以后,整整22年来的头一回见面呢。贺子珍走的时候,年纪还不到三十,转眼间,她已经是个五十岁的妇人了。时间过得真快,一眨眼,周围的一切都变了样。望着眼前这番景象,贺子珍和毛主席心里都五味杂陈,感慨万千。
据知情人士回忆,因为江青的缘故,贺子珍和毛主席的那次交谈,时间也就一个多小时左右。后来,贺子珍心里充满了愧疚,她感叹道:“我当时咋就老哭呢,咋就没多留点时间和他好好聊聊呢。”李敏说起贺子珍晚年时,提到她有两个心愿。首先,就是想再亲眼见一见毛主席。
1959年8月份,李敏在中南海办了婚礼。看那时候的照片,婚礼场面挺大,但布置得很朴素。李敏身上那件裙子,说是新娘服,但她却笑着摆手,说这其实是给她女儿准备的礼服。这么说是有原因的,这衣服可不是专门为婚礼准备的,它是按照“爸爸供给制”来的,就是每两年给孩子添一件新衣。一开始啊,它只是一块普通的布料。原本打算给李敏和李讷各做一件新衣服,但李讷做完她的那份后,布料就不够了。剩下的布,顶多只能做条连衣裙,连袖子和领子的布料都裁不出来。没办法,李敏就只能做了个没袖子也没领子的连衣裙。
不过孔令华感觉,婚礼上穿这么低的领口礼服好像有点不太得体。后来他灵机一动,去买了个胸针,让李敏戴在三角领那儿。这样一来,胸针就把衣服的不足给遮住了,而且看起来还挺漂亮。这很明显地表现了孔令华是个非常细心周到的人。贺子珍没出席婚礼,反倒是病倒了,情况还挺严重。江西省委那边传来话说,她已经好几天不吃不喝了。
大家费了好大劲劝贺子珍,但她就是不听。后来,李敏去了南方照顾她。贺子珍心里挺不是滋味的,对李敏说:“娇娇啊,我现在就想再见见你爸爸,哪怕只是握握手,也就心满意足了。”可遗憾的是,自从在庐山那次碰面后,贺子珍就再也没有机会见到毛主席了,一直等到1976年毛主席去世,也没能再见上一面。1972年的时候,贺子珍得知了陈毅去世的消息,心里特别想念这位老朋友,结果她又病倒了。有次李敏来探望,跟她说起,北京那边有个叫“四人帮”的团伙。贺子珍心里老惦记着毛主席,怕他们会对毛主席不利,所以就一直留心着北京那边的动静。因此,在毛主席去世后,贺子珍悲痛地说:“毛主席最终还是被他们害了。”毛主席逝世后,贺子珍悲痛欲绝,她直言不讳地说:“毛主席还是未能幸免于他们的阴谋。”不过,贺子珍终究没能见上毛主席最后一面,这事儿真是让人挺遗憾的。
要说有啥特别的经历,那就是1979年那会儿,她去了趟北京,亲眼见到了毛主席纪念堂里毛主席安详躺着的遗体。1979年6月份,全国政协开了个会,就是五届二次会议,会上决定让贺子珍也当上全国政协委员。贺子珍就跟组织说了,她特别想去北京瞅瞅。没过多久,中央组织部打来电话,告诉贺子珍,她的请求已经被批准了,相关事情也都已经安排妥当。这年9月份,贺子珍搭上了中央专门给她准备的飞机,头一回来到了北京。贺子珍可是个大功臣,但她花了整整40年才去到咱们国家的首都。这些年里,她不光得跟疾病较劲,还得跟心里的重压搏斗。
李敏回想起那天,她和贺子珍一块儿去了北京毛主席纪念堂。当看到毛主席的遗体时,贺子珍的眼泪立马就流了下来,跟之前在庐山那会儿一样,根本停不下来。贺子珍心里一直有个念头,那就是想写一本书,把她和毛主席在井冈山那段日子的故事都记下来。可因为身体不太好,贺子珍始终没能动手去写。1984年3月份,贺子珍的身体状况急剧变差,她不仅中风了,还查出了肝炎、糖尿病,而且一直高烧不退,情况挺严重的。李敏一家火急火燎地赶到上海,心里盼着医生能使出浑身解数救人。可遗憾的是,病魔太狠心了。1984年4月19日那天,贺子珍的心脏永远地停止了跳动,她走完了75年的人生路。贺子珍同志,那位陪伴伟大领袖毛主席多年的老战友,为中国革命倾尽心血,她的一生历经坎坷,如今终于走完了这段不平凡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