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迷热议!最新型号歼-20A以特殊状态亮相,成飞的产能要爆发了?

刚刚说体育 2023-03-11 01:00:48

随着社交媒体上出现数架红色机头、黄色机身涂装的歼-20A,明显有别于之前外界见到的歼-20A形态,歼-20的产量问题随即又成为舆论中心。特别是当有观点联系上,“歼-10生产线移交贵飞,歼-20新脉动生产线增加,产能即将爆发”的传闻后,舆论对于歼-20A的产能猜测越发夸张。只不过万物皆有其发展原则,歼-20A的产能并不是可以随意爆发而不受限制的。

▲黄色涂装表明歼-20处于试飞或测试待交付状态

“成飞将移交歼-10C生产线到贵飞,让后者充分利用歼-10系列的外贸价值,自己则集中精力发展歼-20系列”,是近年比较常见的一则传闻。其源头是贵飞在一年多前发布的宣传资料中,出现了疑似歼-10的身影,不过这则传闻怎么看都觉得很不现实。“成飞最后将歼-7生产线转交贵飞,后者以此为基础发展出歼教-9”是另一则流传多年的传闻,也是“移交歼-10C生产线”传闻的有力佐证,但这个传闻并不正确。成飞在60年代收到沈飞交付的歼-7设计、制造资料时,贵飞其实也接到了歼-7的制造任务,两者在当时都是航空三线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成飞对歼-7的改造大获成功,也令人印象深刻

事实上,在七八十年代海空军收到的歼-7机群中,不仅有成都飞机制造厂的产品,贵飞也在1987年完成歼7Ⅱ设计,并随后生产了200多架。换句话说,并不存在“成飞向贵飞移交歼-7生产线”的事情,后者其实是与成飞一起得到沈飞转交的技术资料。而在歼7Ⅱ之后,贵飞就转而向双座教练机发展,不过和成飞的关系确实很密切。在1987年,屠基达院士秘密率队前往埃及,接收后者移交的两架米格-21。其中单座米格-21MF后来交给成飞,促成了歼-7III的问世。而另一架米格-21US双座教练机就交给了贵飞,催生出国产歼教-7,并在1987年参加法国巴黎航展,轰动一时。

▲目前国内还有少量歼教-7继续服役

进入21世纪后,贵飞在歼教-7基础上继续进步,推出了专供国内海空军使用的歼教-9“山鹰”。得益于成熟性能,歼教-9出人意料地击败教练-10,大量进入海空军服役。而同一时期成飞依然在对外销售歼-7,在2012年10月甚至出现对孟加拉国出口的歼-7BGI,与歼-20原型机并肩停靠的盛况。在成飞依然出口歼-7系列时,贵飞歼教-9已经量产并供应海空军,试问又怎么可能出现前者向后者移交生产线的情况呢。此外,贵飞近年除了进一步挖掘歼教-9潜力,推出外贸型号FGT-2000之外,还研制了“翼龙-4”和“翼龙-5”两款无人机。

▲歼教-9以及其出口型号的表现是很不错的

更重要的是,现代战斗机生产线结构非常复杂,搬迁难度之大远远超过外界想象。贵飞假如真的接手歼-10C生产线,那么就需要对其生产厂房、设计制造团队、上游供应商以及材料库存进行全面升级。整个工程要耗费数年时间和以十亿为单位的高昂费用,但最终得到的不过是一款进入生产末期,去掉巴基斯坦空军订单(目前由成飞自己生产)很难超过80架外贸订单的机型,这种费力不讨好的动作实在是没什么意义。至于说集中精力在歼-20身上,也没有什么现实需求。成飞在2012年前后,甚至同时进行歼-20A试飞、歼-10B生产、歼-10C改进、“枭龙”改进和歼-7的生产工作,也没见到哪项任务被延误。真正有意义的地方,还是在歼-20的脉动生产线上。

▲歼-10C性能不俗,但目前已经进入发展末期

上世纪初期,福特汽车建成了世界第一条汽车生产线,并逐渐扩散到其他制造领域。之后,更进一步的“脉动装配线”(也称“脉动生产线”)问世,进一步提高了生产效率。后者的“脉动”一词,源自新生产线上产品“停一下,动一下”的运动节奏,与人体脉搏跳动节奏相似。在飞机领域应用脉动生产线是很容易想到的事情,但就像051和055都是驱逐舰一样,汽车脉动生产线和飞机脉动生产线存在着巨大的技术差距。直到2001年,波音才在经过几十年努力后,率先在“阿帕奇”武装直升机生产中应用脉动生产线技术,之后逐步扩散到其麾下其他产品。洛克希德·马丁之后也成功偷师,并应用到F-22A隐身战机的生产中。

▲波音在印度设立的“阿帕奇”机身生产线

国内第一条军用飞行器脉动生产线是为歼轰-7A敷设,时间大致是在2011年。以此为基础,官方随后报道了歼-10C、歼-16、运-9、运-20A、直-20、武直-10应用相关制造技术的消息,歼-20A通过脉动生产线制造毫无疑问。不过,官方从未公布过具体生产线数字,外界也只是根据一些信息进行猜测,这里只给一条信息,即一条重型战斗机脉动生产线年产量,一般在18到24架。而从理论上来说,只要一条脉动生产线建成,增加数量不过是时间问题,像美制F-35就能通过不断增产,达到数天出厂一架的程度,但歼-20和F-35是不一样的。

▲F-35产量惊人但单机性能是个硬伤

F-35要供应全球十几个国家,而歼-20短期内没有出口的可能,并且歼-20是重型机,性能高于同代中型机,采购、维护成本也明显超过单发F-35,属于质量高但数量偏少的类型。因此,从服役后的各项配套考虑,国产歼-20稳定年产能维持在60到80架,是比较理想的数字(F-22A最高年产量不超过60架,并且只持续了一年)。目前一般认为歼-20A装备规模在5个作战旅左右,预计将在2023年底超越产量不到190架的美制F-22A,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重型隐身战斗机群。而到2035年前后下一代战斗机问世时,国产歼-20系列总产量,预计将能达到甚至超越F-22最初预计的750架,成为真正意义的镇国重器。

0 阅读:67

刚刚说体育

简介:每日分享好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