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说起三年来王老师给我留下的印象,这是最恰当的一句。
在我青春的航程中,他引领我们驶入语文的广阔海洋。初次踏上旅程,他用一句“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定格了我们乐观的基调,让我们坚信自己能乘风破浪。
王老师授课特别讲究知人论世,他并不满足于对文字的一般解读,而是从课本的内容中深潜,去探索有趣的历史故事,那些“跑偏”的旅程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探险,使得学习变得生动而饶有趣味。这不仅仅是字里行间的知识传授,更是一种人生哲学的启迪。
“微笑人生”,是他教会我们的人生信条。凡是王老师的学生,都知道他的这堂课:“我的学生,就是要脸上带着微笑,心里装满微笑。”他希望我们乐观,永远对未来充满希望!他的脸上永远是微笑,感染着每一位同学。如果有同学存在疑惑他就耐心地解答,如果有同学说起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与烦恼,他倾听,开导,宽慰,甚至说起自己从前的经历与故事,如同春日里温暖的阳光,驱散我们心中的阴霾。
离开语文课堂,他便以另一种温暖的姿态,成为令人敬仰的班主任。他教育我们“慎独”,在无人监督时更要严格约束自己。渐渐地,我们班成了自习课的表率。他要求严格,但看似严肃的脸上,始终在眼底添着几分笑意。
他总强调“实事求是”的重要性,这不仅是他的教学原则,更是他对生活的态度。有时讲课说错一句话,他会当着全体同学立马纠错;或是觉得批评同学过于严厉,他也总是郑重地道歉。他虽然为人师,却始终保持一颗谦逊和自省的心。
虽然早已是德高望重的老师,他却从不懈怠,而是与时俱进,积极而谦虚,我们常常暗自“模仿”。他虽然教了一届又一届,但每一期新的语文书上总是写下了密密麻麻的批注;他看过的十多本文言版本《明史》,有用红黑蓝三种颜色记下的许多旁批,但是他给我们说,《明史》中有关天文地理的一些内容真的还读不懂呢;课余时分,他在《红楼梦》的字里行间耳鬓厮磨,那密集的批注仿佛是一场心灵的对话,引领我们走进了更加广阔的文学世界。
就是这样,积极而乐观,我们践行着他为我们写的班级宣言:“自信人生二百年,拼搏奋斗添异彩。”就是这样,进取而谦虚,他高调做事低调做人,还一直提醒我们在如今以及未来的人生中永远怀着谦逊之心。
记忆里高中三年的岁月是伴着王老师的教诲度过的,他的言行春风化雨般浸润着从青葱走向成熟的我们。我曾在最无助最迷茫的时候,半夜里拨通过他的电话,他耐心地劝说了我两个多小时;我们也曾兴高采烈地向他分享写好文章的喜悦,他微笑着,满怀骄傲。那些谈话至今回响在耳边,像是一泓清泉,浇灌着我成长历程中干渴的心田。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王老师从教三十多年,他陪伴着成百上千个像我这样的学生走完了高中这不算平坦的征程,全心全意地将他拥有的知识、经验与美德传授给我们,我们一直怀着感念与敬仰的心情,感激着教育我们指引我们的王老师,希望老师这棵常青树,岁月流转而不改其翠绿,也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位像王老师般高风亮节之人。
高2020级19班
贾佳怡
王治飞老师简介
正高级教师(语文),曾获省“师德标兵”、省“骨干教师”、省“中小学教学名师”、省“教书育人名师”、省高中语文学科带头人、市“师德标兵”、市县“十佳班主任”、“西充县名教师”、“于江震薪火传承奖”等荣誉,入选四川省中小学教学科研专家人才库,曾担任四川省高中语文教师技能大赛评委。有2篇论文在国家级中文核心刊物发表。有多项省市级科研课题结题并获奖。多次荣获县高考教学质量一等奖。从教以来,所教学生有1000多人考入大学本科学习,其中有600多名学生考入重点大学,尤其是有蒲小超(2004年全市理科第七名,超北京大学录取线5分,考入复旦大学)、冯潇(2007年全市理科第三,考入清华大学)、何梁(2010年全市理科第九,考入清华大学)等多名学生考入一流名校。所带班多次被评为省市县“先进班集体”。
四川省西充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