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与韩信,谁是用兵高手?俩成语就是答案

读书悟文化 2024-02-10 03:24:22

破釜沉舟与背水一战,前者出自项羽,后者成名于韩信,这两位都是秦末风云人物,项羽以凶猛著称,韩信则以善用兵闻名。

在巨鹿之战中,项羽破釜沉舟,率先破秦,不仅奠定了自己西楚霸王的地位,而且一举拿下秦军主力,迫降章邯的二十万大军,加速了秦朝的灭亡,“破釜沉舟”就是这一系列事件的导火索。

无独有偶,三四年后,还是在赵国的土地上,又发生了一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就是井陉之战,统帅变成了兵仙“韩信”。

在此战中,韩信背水一战,以三万兵力击溃赵国二十万大军,为刘邦消灭了北方战场上最强劲的敌手,扭转了刘邦在楚汉战争中的不利战势。

说起来,破釜沉舟与背水一战,都是以少胜多,都达到了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效果,但这两个策略在使用时所针对的对象与条件却有着根本的不同。

破釜沉舟与背水一战,从本质上来说,都是心理战术,但背后驱动机制是不一样的。

项羽本人以英勇著称,但本人再勇猛,也不可能以一己之力敌千军万马,所以英勇的将军更大的意义在于,为手下树立典范,鼓舞士兵的士气。

军队有强弱,士兵也有精兵与普通士兵之别,精兵士气高,通常会选择进攻,对于他们而言,进攻的收益永远大于撤退。

相反,普通士兵在敌军攻势猛烈时,往往容易打退堂鼓,而在敌军撤退时,他们则不介意去追击,简言之,普通士兵的战术通常为“敌进我退,敌退我进”,一句话,普通士兵打不了硬仗。

幸运的是,项羽在巨鹿之战中所率军队,士兵大都是他和叔叔项梁亲自带出来的,精兵的比例相对来说要比一般的军队要高。

但是面对于自己数十倍的秦朝野战军,没有人能保证战场上的士兵士气一直保持高昂的状态,一旦局部出现溃败,战场形势马上就会演变为一场由秦军主导的屠杀战。

一般将帅在激励士兵的时候,都会说,后退者,定斩不饶,本帅也一样。像这样的激励战术,也会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如果真的兵败如山倒的时候,将帅和士兵会一起选择撤退,此时保命以备东山再起,要比无谓地把头颅递上去给敌人当战利品要强得多。

但是项羽在战前把战争结果具象化了,通过破釜沉舟给出两种结果,胜则活着,败的结局只有一种,就是死,而战斗的时间仅限三天。

对于精兵而言,这个战术是非常有效的,因为他们本来就倾向于进攻。但对于普通士兵而言,三天的干粮吃完,也没得退,与其死不如选择死战。

所以,项羽通过破釜沉舟将军队内的精兵和普通士兵的士气都调动了起来,同时将压力给到了秦军。

当秦军接收到项羽选择进攻而没有给自己退路这一信息时,同样队内的精兵和普通士兵也开始了一场选择。

对于秦军精兵而言,在进攻与撤退之间,一个理性的统帅会极大可能选择避开对手的锋芒。

而对于普通士兵而言,如果在战场上双方都以普对普,那么从心理上来说,双方都希望对方先撤退,但是项军选择自断后路,在无路可退的情况下,秦军便会率先做出选择,那就是撤退。

这样一来,项羽破釜沉舟的策略就达到了以一抵百的效果,从心理上战胜了对手,保证全体军队在战场上高昂的士气,从而始终保持强进攻态势,最终迫使对方选择撤退。

而背水之战就不一样了,和项羽类似,韩信的汉军也远少于赵军,并且对韩信更为不利的是,他的亲兵都被刘邦调走了,数万人都是新兵蛋子,在战斗力上远不能与项羽的子弟兵相比,而且赵军大将是陈余,其战斗力不可小觑。

在这种情况下,韩信在决战前也做了相应的部署,派出一支两千人的轻骑,埋伏在战场之侧,而他自己则率主力渡过绵蔓河,背水列阵。

背水列阵,向来为兵法大忌,主要原因在于没有战略纵深,发挥不出主帅的主观能动性,优势情况下没有后援来扩大优势,而在军心涣散时,又很容易被对手打个全军覆没。

赵军大将一看汉军背水列阵,原本对连战连捷的韩信还有几分惧怕,打算与汉军相持,而眼前的一幕突然改变了他的想法,他要全歼汉军,还要给韩信好好上一课,叫他知道什么叫兵家大忌。

战争开始了,赵军猛攻汉军前锋,汉军完全不占优势,兵少战斗力也弱,且战且退,很快就退到了绵蔓水边。

此时汉军士兵不得不被迫暂时做出选择,出于求生的本能,即使他们是新募军也知道,如果此时不力战,用不了多久就得集体跳河了。

没有希望的战斗是一步险棋,一旦士兵心理防线开始崩溃,接着便是全军尽没的可怕后果。

然而韩信所需要的,也正是由背水列阵所产生的短暂相持时间,以及赵军急于全歼汉军的疯狂心态,以致最后全营出击。

因为他的杀手锏根本不在背水列阵,而是在埋伏侧面的两千轻骑。就在前方赵军与汉军激烈拼杀时,两千轻骑以最快的速度跑到赵军大营后方,砍倒赵军大旗,换上汉军军旗。

等到赵军猛一回头看时,发现大营已经换成了汉军大旗,他们以为中了汉军的调虎离山之计,于是,士气开始崩溃,战场局面反转,汉军反败为胜。

仅此一战,韩信俘虏了赵王歇,斩杀了赵国大将陈余,赵国亡。

很明显,在井陉之战中,韩信背水列阵的战术,只是虚晃一枪,为两千轻骑赢得行动时间,从而提振主力军士气,最终成功反杀赵军。

通过上述对破釜沉舟与背水一战的简要分析,项羽与韩信,谁是用兵高手,此刻各位心里已经有了答案,那就是韩信更高一筹。

而且在垓下之战时,韩信再度将项羽拿捏致死,让我们接着再领略一下韩信的风采。

尽管项羽纵横天下数年,也称得上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但与刘邦比,除了他自己,其手下几乎没有可以拿得出手的大将。

所以,楚汉战争的局面,时常是这样的,项羽追着刘邦打,把刘邦打得丢盔弃甲,而项羽留守后方的手下却被韩信、彭越等刘邦手下大将杀得落花流水。

其实楚汉战争打到这个份上,结果已经不远了,只要别让刘邦用兵,胜利就不远了。

在垓下之战中,韩信手握三十万大军,兵分三路,除了中路军,还有两翼的机动部队。

战斗开始,项羽一马当先,亲自充当骑兵锥形阵的箭头,向韩信的中军大营冲击,他要阵斩韩信,生擒刘邦。

楚军的冲击力度超强,靠近项羽的汉军像被割韭菜似的纷纷倒下,而汉军则又如背水破赵一样,不断有组织地向后撤退。

从早战到下午,汉军前阵几乎被打残,楚军也死伤过万,而项羽精神不减,领着他的骑兵阵营继续冲击韩信中军。

之后不利的局面出现了,楚军骑兵阵营与步兵阵营的距离越拉越远,最后被潮水般的汉军从中间切割开来。

当这个场面出现的时候,韩信笑了,他等的就是这样的机会。只见他令旗一挥,两翼杀出,汉军开始包围并虐杀失去了骑兵保护的楚军步兵。

此时战场上出现了这样一种场面,项羽的骑兵在不断地冲击汉军的后营,而楚军殿后的步卒则不断被汉军骑兵虐杀。

一个艰难的选择出现在了项羽面前,是放弃殿后的步兵自己一路向前冲,还是回头去救援?

最后,历史告诉了我们答案,项羽还是选择了回头救援,当他掉转马头,率领精锐去救步兵时,韩信长长地输了一口气,这一回头,楚军必然锐气尽失。

这一仗,韩信又赢了,项羽只剩下“不肯过江东”历史温情,让我们相信他曾是一个有情有义的英雄豪杰。

韩信帮助刘邦赢得了天下,却没为自己赢得一席生存之地,又何尝不是一个悲情英雄呢?

0 阅读:1

读书悟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