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文章前,麻烦您点下“关注”,方便您后续讨论和分享,感谢您的支持,我将每天陪伴你左右
——【·前言·】——
你有没有想过,在那些庄严肃穆的佛教寺院里,手持禅杖、身披袈裟的“大佬”们,是怎么管理那一大帮弟子的?
“住持”和“方丈”这两个词,估计你听到耳朵都起茧子了,但你知道这两个词是怎么来的吗?
还有,别看他们都叫“大和尚”,这两者之间可是有着“级别”之分的。
——【·方丈的由来·】——
“方丈”这个词,听起来带着点神秘,好像和仙风道骨的高僧大德们绑定了。
但你可能想不到,这个词最初和佛教一点关系都没有,而是来自道家典籍《列子》。
《列子》里讲了三个仙山,其中一个就叫方丈,另外两个是大家更熟悉的瀛洲和蓬莱。
据说这些仙山上住着神仙,还有吃不完的仙草灵芝,当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一心想要求长生不老,就派了徐福去寻找仙山,结果徐福一去不回,估计是“噶了”。
虽然徐福没找到仙山,但关于仙山仙草的传说却一直在民间流传。
有意思的是,“方丈”这个词,一开始是指山,后来慢慢地就变成了对道教中有道行的人的尊称 。
再后来,佛教传入了中国 ,“方丈”这个词又有了新的含义。佛教大约诞生于公元前六世纪到五世纪,创始人是释迦摩尼。
佛教传入中国后,和中国本土文化不断融合,汉朝时期,白马寺的建立,标志着佛教正式在中原地区扎根。
随着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寺庙也越来越多,一些德高望重的僧人,因为声名远播,被称为“得道高僧”,他们是一个寺庙的灵魂人物,自然也配得上“方丈”这个尊称,毕竟“方丈”原本就代表着神仙居住的地方。
于是,“方丈”逐渐演变成了对寺庙主持的尊称,一直沿用至今。
——【·智慧的方丈·】——
说到“方丈”,就不得不提到1917年夏天发生的一件事 。
当年,还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的青年毛泽东,和同学萧子升相约一起游学,他们去了长沙、宁乡、安化、益阳、沅江等地,一路走一路看,增长了不少见识。
有一天傍晚,他们来到了千年古刹——密印寺,当时的密印寺香火很旺,方丈是一位得道高僧,很多人都慕名而来。
毛泽东和萧子升虽然只是两个名不见经传的穷学生,但方丈还是破例接见了他们。
更让毛泽东和萧子升惊讶的是,方丈看到他们后,竟然一眼就认出了他们, 还准确地说出了他们的名字。
毛泽东很纳闷,就问方丈是怎么知道的。方丈笑着说,他是从他们 的签名上看出来的。
原来,毛泽东写的“毛”字,笔画虽然少,但却占了三行;而萧子升写的“萧”字,笔画虽多,却只占了一格。
方丈认为,字如其人,从他们的字迹就能看出他们的性格特点。
毛泽东一向信奉唯物主义, 但此时也不得不佩服这位方丈的智慧。
据和毛泽东同行的萧子升后来回忆,密印寺方丈是一位学识渊博的人,对儒释道三教都有很深的造诣,他的一些独到见解,给了毛泽东很大的启发。
——【·住持的演变·】——
再来说说“住持”。最初,这词可不是什么职位,而是个动词,意思很简单,就是“hold住”佛法,别让它断了传承。
你想啊,当年佛祖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悟道,创立佛教后,肯定得有人把他的思想和教义传下去吧?
这传授佛法、让佛法“安家落户”的活儿,就是“住持”的最初含义。
早期佛教刚传入中国的时候,寺院规模小,僧人也不多,管理起来so easy!但随着佛教的传播和发展,寺院规模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管理工作也变得越来越复杂。
这时候,就需要一个“带头大哥”来管理寺院的各种事务了,于是,“住持”这个词就逐渐从一个动词演变成了一个实打实的职位。
说到这儿,就不得不提唐代一位牛人——百丈怀海禅师。
这位老兄可是个狠角色,他制定了著名的《百丈清规》,相当于佛教界的“管理条例”。
在这部“条例”里,明确规定了寺院的各种规章制度,其中就包括“住持”的职责。
自此,“住持”就正式成为寺院的CEO了,负责讲经说法、主持法会、管理财务、维护秩序等等,说白了就是寺院的“一把手”。
到了宋代,“住持”制度更加完善,基本每个寺院都设立了“住持”这个职位。
你想想,全国那么多寺院,每个寺院都有一个“住持”,这队伍可就壮观了!
——【·两者的区别·】——
那“方丈”和“住持”到底有啥区别呢?说白了,就是“级别”不一样。
“方丈”通常是那些德高望重、修行高深、在佛教界有较高地位的住持才能获得的称号;而“住持”就相当于“普通干部”,只要符合条件,就能担任。
当然了,想成为“方丈”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不仅需要经过严格的考核和选拔,还得举行一种叫做“升座晋院”的仪式。
简单来说,就是新住持上任后,要举行一个隆重的仪式,才能正式成为“方丈”,相当于古代皇帝登基。
而且,想当“方丈”还得看“硬件”够不够硬。
首先,寺院规模得大,僧人数量得足够多,建筑也得有排面。其次,得得到省级宗教管理部门和佛教协会的认可,相当于官方认证。
最后,方丈可以同时管理好几个寺院,相当于“跨区域管理”,而住持就只能管理一个寺院,这就是“一把手”和“部门经理”的区别。
——【·其他称呼·】——
再来看看佛教里其他称呼,“和尚”这个词,大家应该都很熟悉吧?
一提到它,脑海里是不是就浮现出光头、袈裟、慈眉善目的形象?没错,这确实是和尚给人的普遍印象。
但是,你有没有想过,“和尚”这个词,真的可以随便用来称呼所有出家人吗?
其实,在佛教里,“和尚”可不是随便就能叫的。
它代表着一种荣誉,一种地位,只有那些真正有学问、有成就、在佛法上有很高造诣的僧人才能被称为“和尚”。
换句话说,它相当于佛教界的“博士”头衔,可不是一般人能当的。
唐代东渡日本的鉴真大师,大家应该都知道吧?他之所以被称为“唐大和尚”,就是因为他对佛法有着非常深刻的理解,在佛教界有着极高的地位。
除了“和尚”、“僧人”、“住持”、“方丈”,佛教里还有一个常用的称呼——“法师”。
这个词可不是随便叫的,只有那些真正精通佛法,能够把佛法讲清楚、说明白的人,才能被称为“法师”。
“法师”也有等级之分,精通佛教经典的叫“经师”,相当于研究佛经的学者;精通佛教戒律的叫“律师”,相当于佛教的“法律专家”;擅长佛教理论的叫“论师”,相当于佛教的理论家。
而最厉害的“法师”,那就是“三藏法师”了,他们不仅精通佛经、戒律,还精通佛教理论,是真正的佛学大师,比如我们熟悉的唐僧——玄奘法师,就被尊称为“三藏法师”。
——【·总结·】——
所以你看,佛教里的这些称呼,每一个背后都有着深刻的含义,代表着不同的地位和成就。
了解这些称呼,不仅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佛教文化,也能让我们在与佛教人士交往时更加得体。
参考资料:
少林寺方丈释永信:少林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杰出代表 2023-12-02 09:52·中国新闻网
打问成都大慈寺,唐玄奘究竟是不是在你那儿受戒的? 2022-06-05 23:13·世照网传媒黄河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