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中华边疆行]小小“太阳花”:向阳而生,传递温暖与吉祥

人民网呼伦贝尔11月24日电(记者金洪花、张敏颖)近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道中华2023边疆行活动记者一行来到内蒙古自治区鄂温克族自治旗民族文化产业创业园。当记者走进“太阳花”手工艺品制作工作室,一件件“太阳花”手工艺品夺人眼球、独具特色。

据“太阳花”非遗项目旗级传承人托娅介绍,“太阳花”是内蒙古自治区非遗文化遗产,是鄂温克族一项传统的手工艺品。它象征着温暖和吉祥,也寓意着鄂温克族人民热爱生活、向阳而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相传很久以前,鄂温克族人们生活在阴暗寒冷的森林里,常年见不到光明,人们祈求向往温暖与光明。而太阳是一位勤劳的姑娘,她的名字叫希温·乌娜吉,她每天都会把光明和温暖带给这些人,为了纪念太阳姑娘给人类带来的生机,鄂温克族人们用牛、羊皮和貂毛制作成各种象征太阳光芒图案的“太阳花”饰品,寓意吉祥和温暖。

托娅的女儿伊拉嘎是一位“80后”,她从中央民族大学毕业后,毅然选择回到故乡,她说:“我从小看母亲制作太阳花,她挑灯缝制的情景,是我记忆中最美的画面。现在母亲的年纪大了,我要接过这个接力棒,让太阳花绽放得越发丰满、娇艳。”伊拉嘎告诉记者,她和她的母亲经常开设“太阳花”制作免费培训班,来帮助当地群众掌握一门新的技艺,从而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参与到非遗的传承中来,也通过这种方式提高他们的生活收入。

伊拉嘎表示,作为“太阳花”制作传承人,母亲肩负着一项重要的义务与职责,她通过文化交流和培训过程,将这一独特技艺的知识和精髓传递下去,使其在未来得以延续和发展。

作为民族文化的浓缩体现,现代的“太阳花”已经发展成为一种艺术符号,逐渐衍生出多种文创产品。每一朵手工“太阳花”都蕴含着匠人的心血与智慧。她们通过创新的途径,把传统艺术与现代生活紧密结合,这些传统的文化象征正在为当地群众带来实际的收益,同时也在更大范围的传播与延续。

0 阅读:1
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平台由人民日报媒体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建设并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