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ebbbc2c271d1ffe6ccc6162f792856bb.jpg)
新春伊始,记者探访南部战区海军航空兵某团——
铸牢守护“飞鲨”的“第五道阻拦索”
■任 测 解放军报记者 郭澍东
新春时节,万物复苏,记者来到南部战区海军航空兵某团采访。
正午时分,该团官兵正在午休。突然,急促的哨声打破了营区的宁静,一场战备拉动骤然打响。
“战备机组,集合!”担负战备值班任务的该团机务中队机械技师、一级上士欧涛第一个冲出宿舍,下达集合口令。记者在现场看到,机务官兵穿戴装具、跑步登车,快速赶到机库,随后紧张有序展开各项机务准备工作。
“我们是为战友护航的‘第五道阻拦索’。”机务中队中队长告诉记者,航母上可供固定翼战机降落的跑道不及陆地机场的十分之一,战机必须精准挂住甲板上的4道阻拦索之一,一旦出现意外,直升机搜救将是战友的最后一道安全防线。
“我们早一秒完成机务准备,就能早一秒构筑起舰载战斗机飞行的安全屏障。”欧涛告诉记者,在航母上,搜救直升机是航母机库中距离升降机最近的战机,也是飞行任务中最先升空的那一架。因此,“快”是机务准备工作最基本的要求。
无独有偶。在该团空勤机组,“快”也频频出现在他们的讲评中。与机务官兵一样,他们同样是在航母上与时间赛跑的人。
“时间就是战友的生命。”该团一名搜救直升机飞行员对记者说。水温低造成落水人员失温、风浪导致落水位置变化、临近海面飞行易产生错觉……相比陆地,海上搜救面临的情况更为复杂,对速度的要求更高。只有苦练技能,做到人机合一,才能发挥空中救援的速度优势,帮助落水战友尽早脱离危险。
在这里,“快”不是一个人独自奔跑,而是一群人接力冲刺。
“海上救援离不开协同作业,每一个战位都很重要。”绞车操纵员马鑫告诉记者,任务中,他既要报告位置信息,帮助飞行员准确保持悬停状态;还要精准操控绞车,控制吊绳下降速度,让救生员精准降落到落水战友身边。“我的战位很重要,我的战位请放心。”马鑫自豪地说。
在飞旋的铁翼下与时间赛跑,在波涛滚滚的海面上争分夺秒。这些年,该团官兵不断锤炼快速出动、快速发现、快速救援的过硬本领,守护“飞鲨”平安起降,守望战友平安归来。
采访期间,记者在该团文化橱窗中看到一枚枚别致的徽章。官兵说,每完成一次重大任务,他们就设计制作一枚徽章作为纪念。这一枚枚任务徽章,仿佛一枚枚闪耀的奖章,无声讲述着该团官兵逐梦海天的强军故事……
来源:解放军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