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龙脊,笼罩在一片朦胧之中。我站在观景台上,望着眼前这片被春雨浸润的土地。梯田如链似带,从山脚盘绕至山顶,层层叠叠,高低错落。远处的山峰在云雾中若隐若现,宛如一幅水墨丹青。






春雨淅淅沥沥地下着,时大时小,时急时缓。雨丝如烟,将整个梯田笼罩在一片薄纱之中。忽然,一阵山风吹过,云雾散开,阳光透过云隙洒下,梯田顿时泛起粼粼波光。水田如镜,倒映着天光云影,恍若仙境。这般景象,让我想起当地瑶族老人的话:"龙脊的春天,是老天爷在作画。"





沿着青石板路拾级而下,我来到一处正在劳作的梯田。瑶族妇女们头戴斗笠,身披蓑衣,赤脚踩在泥泞的田埂上。她们弯着腰,仔细地整理着田埂,为即将到来的插秧做准备。雨水顺着她们的斗笠边缘滴落,与田间的流水融为一体。她们的背影与梯田的曲线完美契合,仿佛是大自然的一部分。







走进金坑红瑶寨,空气中飘荡着糯米的香气。瑶族女人们坐在吊脚楼前,一边梳理着及腰的长发,一边用古老的织机编织着彩色的织带。她们的手指灵巧地在经线纬线间穿梭,织出的图案既有传统的纹样,又融入了现代的元素。一位年长的阿婆告诉我:"这些织带是我们瑶族的'文字',每一道纹路都在讲述着祖先的故事。"










在寨子深处的大山里,我冒雨拜访了一位余氏百岁老人。经历了穿越竹林中的崎岖小路,靠近老宅的小路都是用青石板铺成。雨下个不停,石板路面湿滑,谨慎的前行着……终于找到了那神秘百岁老人的幽居山舍。老人独居在远离村落的山腰里,被四面的竹林环抱,老宅被弥漫在晨雾中。靠近时门前时,老人家正在门口看着这不停的春雨,见有客来访,急忙回过神来和我们打招呼。走进简陋的房舍里,发现木屋墙壁上挂满了各种草药,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药香。
老人虽然年过百岁,但精神矍铄,说话时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她向我讲述着瑶族的古老传说,讲述着这片梯田的变迁。窗外的雨声淅沥,仿佛在为她的故事伴奏。
老人每天清晨都会喝一碗自制的草药茶,她说这是她长寿的秘诀之一。她的饮食以清淡为主,多吃蔬菜和粗粮,少吃油腻和辛辣。她特别喜欢吃山里的野菜和自家种的蔬菜,认为这些天然的食物对身体最有益。老人还坚持每天在院落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她说:这样便于呼吸新鲜空气,保持身体的活力。
在心态上,老人总是保持平和乐观,她有一个和谐幸福的家庭。她说:“人生就像这山里的天气,有晴有雨,重要的是心态要稳。”她从不与人争执,遇到困难时总是冷静思考,寻找解决办法。她相信,只要心态好,生活就会顺遂。老人还常常帮助村里的年轻人,传授他们种植草药和农作物的经验,她说:“帮助别人,自己也会感到快乐。”
这次拜访让我深刻体会到,健康的生活习惯和积极的心态是长寿的关键。老人的智慧和从容,让我对生活有了新的认识。




作为摄影师,我深知每一次快门按下都是与这片土地的对话。在拍摄瑶族妇女插秧时,我蹲在田埂上,任由泥水浸透裤脚。当她们弯腰的瞬间,我按下快门,定格了她们与梯田融为一体的身影。在拍摄织女时,我等待阳光透过云层的刹那,让光线勾勒出她们专注的侧脸。每一张照片,都是这片土地的注脚,都是这个春天的见证。




夜幕降临,寨子里亮起了点点灯火。我坐在吊脚楼上,整理着一天的收获。相机里的照片,笔记本上的文字,都在诉说着这个春天的故事。远处传来瑶族山歌,悠扬的歌声在梯田间回荡,与潺潺的流水声交织在一起,汇成了一首赏心悦耳的大地交响曲,一天的疲劳随着悠扬的旋律飞向远方。



春雨又开始下了,打在芭蕉叶上发出沙沙的响声。我望着窗外朦胧的梯田,忽然明白,龙脊的美不仅在于它的壮丽,更在于它与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共同谱写的生命之歌。这里的一山一水,一人一物,都在诉说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智慧。







在这个明媚的春天里,我有幸在龙脊梯田邂逅了无与伦比的绝美风光,更深刻地,我遇见了那些触动心灵、温馨感人的故事。这些珍贵的记忆,不仅定格在了我的镜头之下,更深深地镌刻在我的字里行间,成为我人生旅途中一段不可磨灭的珍贵记忆。我将永远珍视这段经历,视其为生命中一笔宝贵的财富。
来源,宜朗视角,本平台转载仅供学习交流,如有不妥请留言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