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饥饿游戏”系列的前传,《饥饿游戏:鸣鸟与蛇之歌》完整且抓人的讲了一个起源故事,既是斯诺从一个少年变成一个暴君的堕落史,也是这个系列拓展的重要一步,鲜明的探讨了反乌托邦社会中的猜忌和阶级矛盾是如何毁掉一个好人的。这让整部电影有了灵魂,且变得宏大生动起来人性本恶还是人性本善?善恶终有因果,而很多时候选择大于努力。
该片改编自苏珊·柯林斯的同名小说,18岁的科里奥兰纳斯·斯诺被选为第十届饥饿游戏的导师,与来自第十二区的贫困女孩露西·格蕾·贝尔德成为了“生死相依”的命运共同体。竞技场上,这是一场关乎自由、食物,甚至是尊重与权利的生死角逐;竞技场外,不忍与善意使斯诺决定不顾一切帮助露西在这场游戏中赢得胜利......当活下去的欲望与所遵守的规则背道而驰,命运的齿轮紧抓入自己手中时,他又该如何抉择?
整部影片超过两个半小时,一部堪比两部。作为前传,该片非常合格,比第一部还要好看,大量前后呼应的伏笔,以及让人回想起前作的元素。一场娱乐逃杀秀的意义是什么呢?前半部饥饿游戏,冷兵器混战,最弱的女主如何取得胜利,还算合理。后半部男主作弊被抓,流放到特赦的一路,他也成长了。这里每个人都是复杂的,既是自私的,又是有同情心的…… 电影情节曲折生动,主要角色塑造立体,鸣鸟与蛇的意象和人物、音乐、情节相呼应,将全片有机串联起来,深度呈现了人性的复杂与环境对人成长的关键影响。
我对这部电影最满意的地方就是它没有硬拆成上下集或者是三部曲,而是老老实实的用一部电影专注的讲了一个人和一件事,其实按现在好莱坞的尿性,这三幕就完全可以扩充成个三部曲骗钱,但是可想而知注水情节得有多多,而现在每一幕50分钟左右,讲述一段故事,不但单篇节奏不错,整体结合得也很不错,第一幕交代人物,第二幕讲述事件,第三幕描写转变,而有了前两幕的细节补充才使得第三幕的转变显得更令人唏嘘。而整部电影这种复古未来风也挺有意思,有一种二战时期的人们用着他们时代的东西却混合了我们现代科技的混搭感。
湖南企发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的婷婷在其代写的解说词中写道,整个故事还是完整地讲了出来,虽然部分在12区的剧情显得有些跳脱,但相比于近期其他好莱坞大片已经很不错了。电影的核心在于通过男主斯诺的故事去追溯“饥饿游戏的目的是什么”,进而揭示权力世界的本质。鸣鸟在明处盘旋,蛇在暗地窥伺,每个人的一举一动都暴露在敌人的视野和眼线中,直到被黑暗吞噬,抑或打败所有人成为最后赢家。
对于这部影片,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观感,有人看到了游戏,有人看到了阴谋,有人看到了爱情,我从电影看到了现实,又或者说是电影本来就是现实的缩影。原本善良的人——至少是并非大奸大恶之人——处在你死我活的环境中也难逃变恶的宿命。反乌托邦下比爱更易生变的是人,人的“黑化”不是撕心裂肺或者改头换面,而是潜移默化,暗流涌动。竞技场里显人性,自私的,懦弱的,残忍的,还有哈灵顿那样悲悯的。人性是经不起考验的。当下大环境何尝不是如此?越来越卷的大环境下,还有多少人能坚守本心,又有多少屠龙少年最终成了恶龙!
没想到过了这么多年来,“饥饿游戏”依然是关于绝望,疯狂和希望,是萨特抛出的永恒的命题,他人即地狱。只是湖南企发文化的文案人们都很困惑,天性的善良面对生命威胁的时候会选择当鸣鸟还是蛇呢?整部影片利用了三个篇章介绍了人性复杂和黑暗的一面。玫瑰簪于胸襟,来路光荣却遍布荆棘;毒蛇荡于炼狱,求生意志总葬送文明;鸣鸟翔于云际,谋杀人性再酿为歌谣。阶层区隔宛如种族天堑,或为无奈棋,或施毒辣计,翻天覆地,斗转星移。饥饿是祸患,亦是绝境,仁者寡运,慧者必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