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伯在我家养老2年,堂哥每月给3000,大伯生病后堂哥问我要10万

小清福幺幺 2024-09-06 16:16:55

原创文章,全网首发,严禁搬运,搬运必维权。本文为微小说,情节虚构,请理性阅读。

“建国啊,这几天大伯的身体不大好,咱们要不要带他去镇上的卫生院看看?”张梅一边洗着碗,一边抬头望着站在窗前的王建国。

王建国皱了皱眉头,心里有些担忧,但转头看了一眼正在屋外晒太阳的大伯王老汉,还是摇了摇头,“没事,应该是年纪大了,天气一冷就容易有点不舒服,过几天就好了。再说了,这镇上的医生也就那样,能有什么办法。”

张梅叹了口气,擦了擦手走到王建国身边,“可咱大伯也不能一直这样拖着啊。要不,给立伟打个电话,让他回来看看?毕竟他在城里,见识广些,也许能想个办法。”

王建国心里虽然明白妻子的话有道理,但还是犹豫了一下,“立伟在城里忙得很,平时根本抽不出时间。再说了,咱们每个月拿着他寄的3000块钱,这已经够不好意思了,哪还能再麻烦他。”

话虽如此,但张梅还是不放心,“那要不这样,咱们先观察几天,如果还是不好,就带大伯去镇上看看,再不行咱们就去城里找立伟,他肯定不会见死不救的。”

王建国点了点头,表示同意。

转眼到了晚上,吃完晚饭后,一家人围坐在炕上聊天。大伯王老汉拄着拐杖,慢悠悠地说,“建国啊,梅子,这两年多亏了你们,我这把老骨头才没倒下。立伟每月寄的钱你们可别省着,平时该吃的吃,该用的用。”

王建国笑了笑,“大伯,这都是我们该做的。再说了,立伟在外面挣钱也不容易,我们能帮他分担一点也算是尽孝了。”

张梅也附和道,“是啊,大伯,您就别操心这些了,养好身体最重要。”

王老汉听着两口子的话,心里暖洋洋的,但还是叹了口气,“我这年纪大了,身体一天不如一天,有时候也怕拖累你们。”

“哎,您这话说的,咱们是一家人,哪有拖累不拖累的说法。”王建国赶紧打断了大伯的话。

然而,虽然嘴上这样说,王建国心里却并不轻松。每个月3000块钱虽然不算少,但一家四口加上一个老人,这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大伯王老汉的身体状况也时好时坏,王建国和张梅得时刻关注着,一旦有个风吹草动,家里就乱作一团。

那天晚上,王建国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着。他看了看身边熟睡的张梅,心里百感交集。两年前,大伯身体开始每况愈下,村里人都知道他和堂哥王立伟是唯一的亲人。王立伟在城里打拼,不愿让大伯去城里拖累他,便和王建国商量,决定把大伯接到王建国家里,由他来照顾,而王立伟每月寄3000块钱作为补贴。

起初,王建国也犹豫过,但想到堂哥在城里有自己的生活,自己在农村生活成本低些,便答应了下来。于是,大伯就这样搬进了他的小院,日子虽然辛苦,但两年来也算平稳。可是,王建国心里总有个疙瘩,怕堂哥有一天会嫌自己照顾不周,到时候闹出什么不愉快。

想到这里,王建国叹了口气,心想,这家里的日子,还得一步步过下去,不能出一点差错。他暗暗决定,明天一定要好好看看大伯的身体,再不行就去镇上找医生看看,总不能让大伯的身体再拖下去了。

就在这时,张梅翻了个身,迷迷糊糊地问,“建国,你怎么还没睡?”

“没事,睡不着,想点事儿呢。”王建国拍了拍她的手,“你先睡吧,明天我带大伯去镇上看看。”

张梅听了点点头,又沉沉地睡去,而王建国却依然睁着眼睛,心事重重地望着天花板。

几天后,王建国带着大伯王老汉去了镇上的卫生院检查,结果却让他心头一紧。医生告诉他,王老汉的病情已经比较严重,需要立刻住院治疗,否则可能会有生命危险。

王建国听后,眉头紧皱,心里盘算着家里的经济情况。张梅站在旁边,紧张地问医生,“医生,大概要花多少钱?”

医生看了一眼检查单,“如果是住院治疗,初步费用大概需要两三万,不过要是手术和后续治疗加起来,可能得十万左右。”

听到这个数字,王建国和张梅都愣住了。这对他们一家来说,简直就是天文数字。王建国抿了抿嘴唇,沉声道,“医生,您看能不能先开点药,我们回去商量一下,再决定是不是住院。”

医生摇了摇头,“这个病情不容耽误,拖延下去会很危险。”

王建国没有办法,只得和张梅扶着王老汉先回家再说。一路上,张梅忍不住低声抱怨,“立伟每月给的3000块钱,哪里够这个病啊?你得和他商量一下,看看能不能多拿点钱。”

王建国叹了口气,“我也知道这钱不够,可是立伟现在在城里也不容易,他还有孩子要养,我们也不能全指望他。”

“可你不说,他就不会知道,咱总不能眼睁睁看着大伯病成这样吧?”张梅有些急了。

王建国点点头,回到家后,便拿起电话给王立伟打了过去。电话接通后,王建国尽量压低声音,将大伯的病情和费用一五一十地告诉了王立伟。

电话那头,王立伟听完沉默了片刻,随后冷冷地说,“建国,大伯住在你家,照理说你们一家人也该尽点力。每个月的3000块钱已经是我能给的极限了,这次的住院费,我看就由你们来承担吧。”

王建国愣了一下,声音里带着不满,“立伟,大伯毕竟是咱们俩的亲人,这笔钱对我们来说太多了,你不能把全部责任都推到我身上。”

王立伟的语气依旧冷淡,“建国,别怪我说话直接,大伯在你家住了两年多,你们已经从我这儿拿了不少钱,这次的治疗费,你们该出手了。”

王建国一时语塞,心里涌起一股难以抑制的怒火。他本想好好和堂哥商量,但王立伟这态度让他彻底失去了耐心。

“立伟,咱大伯的情况你也知道,我照顾他这两年,啥苦没吃过?你就每月给3000块钱,说实话,这点钱根本不够。现在你让我自己拿出10万来给大伯治病,你觉得这合理吗?”

王立伟似乎也有些不耐烦,“建国,我知道你辛苦,但谁不辛苦?我在城里打拼不也不容易吗?再说了,大伯住在你家,两年的吃喝用度你一分钱没花过吗?这次的医疗费,你就别指望我了。”

王建国听到这话,心头一凉,他没想到堂哥会如此冷漠,“立伟,你这话太伤人了!大伯是咱俩的亲人,你这样推卸责任,将来怎么对得起自己?”

电话那头陷入了短暂的沉默,随后王立伟冷冷地说了一句,“建国,我的话就说到这儿,钱我不会再出,怎么治你们看着办吧。”说完,电话被挂断了。

王建国愣愣地站在那里,握着电话的手微微发抖。他从未想过堂哥会这样无情,这一刻,他感到前所未有的无助和愤怒。

张梅看着他脸色不好,连忙问道,“立伟怎么说?”

王建国苦笑了一下,“他不肯出钱,让我们自己想办法。”

张梅听了,心里也是一阵失望,“这可怎么办?咱们家哪有这么多钱?”

王建国长叹一声,无奈地坐在椅子上,脑子里一片混乱。他想了很久,才咬牙说道,“再想办法借借吧,不能让大伯就这么拖下去。”

张梅点了点头,眼里满是担忧。

几天后的一个清晨,王建国坐在厨房里,拿着手里那几张皱巴巴的存折,心里一阵阵发紧。这些年来,家里的积蓄早就所剩无几,为了孩子的学费、日常开销,他和张梅几乎没有什么余钱。如今为了给大伯治病,他只能硬着头皮拿出所有积蓄。

张梅从外面进来,看见王建国脸色沉重,关切地问道:“建国,你想好了吗?要不再跟立伟商量商量?”

王建国摇了摇头,苦笑道:“跟他商量有什么用?他心里早就下了决心,咱再说什么也没用。大伯的命比钱重要,咱们不能眼睁睁看着他不管。”

张梅叹了口气,“那就这么办吧,钱没了可以再挣,大伯的身体要紧。”

王建国点点头,“我去找村里的人帮忙,再借点,咱们凑凑,总能把这关过了。”

说干就干,王建国和张梅开始四处筹钱。他们走访了亲朋好友,解释了大伯的病情,得到了不少人的理解和支持。虽然村里的人都不富裕,但大家还是尽力帮忙,有的人借钱,有的人甚至拿出了家里仅有的积蓄。

“建国啊,大伯是个好人,咱们可不能让他出事。”村里的李大爷把500块钱塞到王建国手里,“这点钱你先拿着,别嫌少,关键时候能顶用就行。”

王建国感激地握住李大爷的手,“大爷,这钱我记着呢,以后一定还你。”

“还什么还?咱们都是乡里乡亲的,救人要紧。”李大爷摆摆手,笑着说道。

经过几天的奔波,王建国终于凑够了大伯的治疗费用,把他送进了医院。手术进行得很顺利,医生告诉王建国,大伯的病情得到了控制,后续只需要静养即可。

这一天,王建国和张梅站在病房外,看着里面虚弱却安详的王老汉,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地。

张梅轻声说道:“建国,咱们这么做是对的,大伯这条命是咱们救回来的。”

王建国点点头,但心里依然有些不平衡,“梅子,你说咱这么辛苦把大伯照顾好,立伟那边呢?他就这么一点责任都不愿意担。”

张梅拍拍他的手,“算了,别计较了,咱们尽了心就行。至于立伟,咱们也别再指望他什么了。”

几天后,王老汉康复出院,回到了王建国家。王建国心里已经有了决定,他坐在堂屋里,认真地对大伯说道:“大伯,这些年我们照顾您是应该的,但我觉得,您还是回立伟那边住吧。他毕竟是您的亲侄子,也该承担起这份责任。”

王老汉愣了一下,随后眼里闪过一丝泪光,“建国,我知道你们对我好,可是……”

王建国坚定地摇了摇头,“大伯,您不用再说了,您回去住,立伟每个月寄的钱我们也不要了,这样大家心里都清楚,免得再有矛盾。”

第二天,王建国亲自送大伯去了城里,把他交给了王立伟。堂哥对王建国的决定很是不满,但看着王建国坚决的态度,也无话可说。

王建国离开时,王立伟忍不住抱怨道:“建国,你这不是赶人吗?大伯这么大年纪了,你就不怕别人说闲话?”

王建国冷静地回道:“立伟,闲话别人总会说,但我问心无愧。你我都是大伯的侄子,照顾他是咱们共同的责任。大伯在你这儿,我放心。”

回到家后,王建国和张梅坐在炕上,终于松了一口气。张梅轻声问道:“建国,咱们这样做,真的对吗?”

王建国沉默片刻,轻轻握住她的手,“梅子,咱们尽了最大努力,这就够了。以后的日子,还要继续过下去。你说,咱们还能再遇到什么难关吗?”

0 阅读:18

小清福幺幺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