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陈晓离婚这事儿,网上吵翻天了。
有人说他早该离了,也有人心疼陈妍希。
要我说啊,这事儿没那么简单,别光顾着站队,咱们得好好捋捋。
陈晓人设,早崩了?
说起陈晓,当年也是妥妥的古装男神。
可这几年,总感觉他变了。
颁奖礼上对老婆翻白眼,采访里突然黑脸,以前大家都觉得他真性情,现在回头看,好像都成了“人设崩塌”的证据。
特别是他和赵丽颖、袁姗姗那些事儿,又被网友翻出来。
什么片场喂食,电话里暧昧娇嗔,一桩桩一件件,简直就是娱乐圈“暧昧教科书”。
那时候,粉丝还磕CP磕得起劲,现在看来,全是“工业糖精”。
最让人无语的是,他好像总能全身而退,把锅甩给别人。
赵丽颖取关他,他说“配合宣传”;袁姗姗表白,他装无辜。
这一套操作下来,把自己摘得干干净净,留下女方被骂“心机”。
就拿他和袁姗姗那事儿来说,当时袁姗姗在节目里对着电话娇滴滴地说:“见到你本人肯定会爱上”,这话搁谁听了不觉得暧昧?
结果赵丽颖出来打断,还被CP粉骂“破坏”。
陈晓呢?
一句解释都没有,仿佛这一切都与他无关。
现在想想,他真是太会保护自己了,可也太不负责任了。
所以说,陈晓人设崩塌,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
只不过以前有滤镜,大家看不清罢了。
陈妍希,被“网暴”?
再说说陈妍希,自从结婚后,就没少被diss。
身材走样、演技差,演小龙女被嘲“小笼包”。
这次离婚,更是被曝出各种“黑料”,什么“夜店照”、“绯闻男友”,说她私生活比大S还精彩。
虽然工作室发了律师函,但还是止不住谣言满天飞。
说实话,这些爆料有多少是真的,谁也不清楚。
但可以肯定的是,陈妍希这次是被“网暴”了。
娱乐圈对女明星的要求,向来比男明星苛刻。
男的有点花边新闻,大家觉得“风流倜傥”;女的稍微有点风吹草动,就被骂“不知检点”。
陈晓和袁姗姗当年那些事,弹幕里一片“男生开黄腔很正常”;换成陈妍希,估计早就被骂死了。
这种性别偏见,真是太可怕了。
而且,陈妍希这些年为了家庭,也牺牲了不少。
台媒拍到她凌晨独自带娃就医,陈晓却在横店拍戏。
陈父去世,她独自操持葬礼,陈晓还在片场谈笑风生。
这种对比,真是让人心疼。
明明是两个人的婚姻,为什么受伤的总是女方?
明星婚姻,全是戏?
这场离婚风波,也让我们看清了明星婚姻的真相:很多时候,都是一场戏。
表面上恩爱甜蜜,背地里各玩各的。
陈晓和陈妍希的婚礼,当年也是轰动一时。
陈晓掀头纱那一吻,甜到掉牙。
可谁能想到,这背后却是无尽的争吵和冷暴力?
知情人士爆料,他们俩经常吵架,有一次陈晓甚至把陈妍希锁在门外一整夜。
这种冷漠,真是让人不寒而栗。
更可怕的是,明星CP的感情,很多都和利益挂钩。
资深经纪人透露,85%的明星CP合约包含分手赔偿条款。
感情早就成了商业博弈的筹码。
所以说,别太认真,明星婚姻,看看就好。
你以为的爱情童话,可能只是资本运作的结果。
谁该为爱买单?
离婚声明发出后,陈晓后援会早就准备好了“离婚舆论战”物料,而陈妍希闺蜜曝光的朋友圈截图里,赫然写着:“原来深情可以表演十四年。
”。
这句话真是意味深长。
这场婚姻里,到底谁是真心,谁是假意?
恐怕只有当事人自己知道了。
但可以肯定的是,陈妍希这次离婚,要承受的压力和指责,肯定比陈晓多得多。
这就是娱乐圈的现实:女性永远要为感情失败买单。
明明是两个人的错,最后承担责任的总是女方。
这种现象,真是太不公平了。
所以说,我们应该反思一下,为什么总是用“完美受害者”的标准去审判女性?
为什么总是对“情场高手”的人设买单?
难道女性就活该被困在婚姻里,被舆论绞杀吗?
其实,陈晓和陈妍希离婚,是他们自己的选择。
但这场风波,却引发了我们对娱乐圈情感叙事的反思。
明星也是人,他们的婚姻也充满了柴米油盐的琐碎。
我们不应该过度消费明星的感情,更不应该用性别偏见去审判他们。
让情感回归情感本身,别再用放大镜去看待明星的私生活。
也许,这样才能让大家都能少一点恶意,多一点理解和祝福。
毕竟,聚光灯照不到的地方,才是真实的人生。
谁也不该独自承受舆论的绞杀,希望他们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