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原美食】李子伟谈甘谷羊肉泡

香波聊旅游 2024-07-24 03:23:48

甘谷羊肉泡

李子伟

一日,与老友朱先生聊起羊肉泡馍,感慨万分,天水市区的羊肉泡粗糙味差,价位既高,汤肉乏鲜,失去了传统风味。论起天水各地的羊肉泡,一致认为,甘谷羊肉泡保持原来风味,名声在外,食者甚众。心动不如行动,立即从网上购得去甘谷的火车快票。

早上8:48开车,9:20即至甘谷,堂侄孙接站,直接到姚庄路口的姚家羊肉泡馍馆。买了20元一碗的羊肉泡馍,饼子是很大的一块,我俩都没吃完。

装了碎饼的大碗交到里间,厨师从沸腾的肉锅里用手勺舀汤歘(Chua,天水方言,象声词,快而响的声音)在馍上,然后用勺子扣住碗中的馍块,将汤汁欻欻地滗进锅里,如是三次,泡馍吸足了汤汁,最后往碗里舀满羊汤,端上了桌。

这样的羊肉泡,因为碗中馍块已被欻了三次,吸饱了汤汁,舀进碗里的原汤不会减少,这才是真正地道的羊肉泡馍。而且,他们还间:要肥的还是要瘦的?或者是肥间瘦的,颇具人性色彩。

一碗羊肉泡端上桌,清香四溢,花椒稍稍出头,正是调味高手所为。羊肉片新鲜细嫩,馍块柔韧筋道,吃到最后,仍有嚼头。碗中除了泡馍与肉片,绝无其它充数之物,肉片与泡馍食尽,清汤半碗,慢慢饮下,扪腹自得,不虚此行。

而天水市区的羊肉泡馍,绝无大锅煮鲜肉,遑论原汤欻馍之举,皆是用一点羊油兑些清水,肉是冰箱里存的,将肉与粉条搁进兑了水的所谓羊汤中,在大铁勺里烩,烩好了,舀进碗中,很快,三分之一的汤被馍块吸走了,碗中汤汁立即下去许多。而泡的馍,几乎没有死面硬饼,自治巷一家最好的也是死活面饼,起面多,死面少。而澄源巷口的“狠狠”羊肉泡,干脆是起面饼,汤浇进碗里,立即变成了面糊糊。我曾当面问老板,为啥不用死面饼?答曰:送来的就这样。那意思是爱吃不吃,反正城里人多的是,上下班饥不择食,凑合吃就行了。美其名曰羊肉泡,肉很少,尽是粉条,应当叫粉汤泡馍才是。五中斜对面一家羊肉泡馍,一般的35元一碗,加肉的45元一碗,优质的55元一碗。一天早上我要了一碗45元加肉的,肉很少,何谈加肉,尽是粉条,还有些萝卜片,味道既不鲜,又不香,有股放置多日的陈旧味。我们去甘谷专门吃羊肉泡馍,单程火车票12、5元,来回25元,加上一碗20元的羊肉泡,刚好45元,相当于市区的一碗加肉羊肉泡馍,质量、数量远胜之。

羊肉泡馍,馍的质量非常重要,羊肉汤汁被馍吸足吸饱,馍又不浓不散,吃到最后依然筋道,香味尖汆,这才是真味。而市区羊肉泡,馍在碗里很快化成了糊糊,羊肉泡馍的风味尽失。

羊肉泡馍是西北著名的饭食,豪爽、大气、宽容,如米芾之书法,沉着痛快,亦如山水画中的“抱石皴”,大气迴肠,很适合西北人的豪迈性情。真正的羊肉泡馍,应该是甘谷的这种泡法。

饮食好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我不喜欢西安的羊肉泡馍,尽管很有名。然而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把馍掐成指甲盖一样大小的粒粒,有东施效颦,故作斯文之嫌,经过一烩,舀进碗里,很快变成了一碗面糊糊,只能是“一口香”,吃到最后,连糁饭都不如,更不要说喝鲜汤了。当然,他们也有“水围城”与“水盆”的做法,但他们自己认为不是正宗。

为了吃一碗真正的羊肉泡馍,专门去了一趟甘谷,值得!

作者简介:

李子伟,甘肃甘谷安远大城村人,1946年生,学者,民俗学家。中国诗经学会会员,中国民俗学会会员,甘肃古代文学学会理事,甘肃先秦文化与文学研究中心研究员,甘肃伏羲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天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天水市苏蕙文化研究会会长,天水师院陇右文化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天水市地方志编审委员会委员、天水市民间祭祀伏義协会副会长。长期从事古代文化、文学、历史及地域文化与民俗的研究,出版《诗经译注》、《陇右文化》、《陇上画师张维垣》、《天水民俗录》、《天水远古文明探索》、《秦州风情》、《麦积民俗》、《麦积神话传说》、《安远史话》、《陇南琐忆》、《寸草春晖》等专著十余部,主编《天水民俗大全》于2021年6月由甘肃文化出版社出版。数十年来发表论文、散文、随笔、诗歌、小说等各类文章300多万字。曾荣获“全国优秀读书家庭” 称号,受到国家文化部和全国妇联的表彰奖励,2016年又获“中国书香之家”称号。曾获“甘肃省示范读书家庭”与“甘肃省书香之家”称号,曾两次获“天水市书香之家”称号。

0 阅读:27

香波聊旅游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