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无冕财经(wumiancaijing)原创发布
作者:谭嘉琳
编辑:陈涧
设计:岚昇
自带流量的“红衣大叔”,又带360“火”了一把。
12月22日,周鸿祎此前发布的一段言论引发关注,其表示,中国95%的电脑都安装了360杀毒系统,才使得我国在今年7月份的微软蓝屏事件中基本“幸免于难”。
▲周鸿祎发文谈微软蓝屏事件。
此次放话,引发不少网友质疑,“这95%的电脑,难道是自愿安装360的吗?”
2009年,360杀毒推出免费正式版,把当时还在收费的主流软件金山毒霸、卡巴斯基杀了个措手不及。彼时周鸿祎的解释是,“只要是人人都需要用的互联网服务,就应该是免费的”,听上去颇有“服务大众”的意味。
只不过,免费后的360软件又陷入了“捆绑安装”“无法卸载”“广告弹窗骚扰”等争议,“流氓软件”的名号流传至今。
另一边,周鸿祎今年从网络安全专家转攻网红赛道,宣称“ALL in AI”,既推出360版GPT,又拍短剧、做科普为AI业务造势,但似乎仍难消除360软件的“恶名”。
被骂“流氓软件”,广告收入下滑
今年7月,全球大范围内的微软系统电脑都遭遇了蓝屏死机问题,航空、银行、制造等各行业也因此遭遇一时停滞。当时,特斯拉创始人马斯克还气得在社交媒体大骂,称其为“史上最大的IT失败”。
事件最终调查结果是网络安全软件CrowdStrike的更新故障所致,而中国的电脑系统大多数并没有安装CrowdStrike,碰巧能“幸免于难”。
不过,在周鸿祎看来,“为什么大部分中国企业对这次事件无感?因为95%以上的中国电脑都安装了360安全卫士或360杀毒或360终端安全管理系统”。
这一下因果“偷换”,直接把网友惹毛了——360可不是用户自愿安装的啊,别来蹭!
在小红书上搜索360杀毒,可见一大批网友吐槽360软件捆绑安装插件、广告弹窗不断、难以卸载等问题。综合网友评论,360软件杀毒能力确实可以,但它自带的一大堆问题,早已成为了困扰用户的“病毒”本身。
▲网友对360杀毒软件的评价。图片来自小红书。
尽管周鸿祎曾经多次澄清,360的软件不是不能卸载,只是操作起来有点儿麻烦,也正说明了软件有自我保护能力。但从目前的舆论来看,用户对这种说法并不买账。
这并不只是少数网友对360的偏见。熟知互联网史的老网民们,早已将“流氓软件”和周鸿祎捆绑到一起。1998年,周鸿祎创立互联网公司3721,就因为反复提示安装、擅自植入插件、卸载程序复杂的问题被称为“我国第一个流氓软件”。
受制于负面评价,2005年,周鸿祎决定二次创业,这次打出“网络安全”的名号,创办奇虎360,主推杀毒软件360安全卫士,还于2011年在纽交所上市。
而免费的360软件,赚钱方式与网友们的切身体验离不开——接连不断的广告弹窗。
据2011年财报,当年360总营收1.678亿美元,其中在线广告收入就达到1.23亿美元,占总营收的73.3%,这些收入也主要是通过360网站导航页、安全桌面软件和软件管家的广告位获得。而真正卖给B端的技术服务,如远程技术支持、针对企业客户的IT外包与系统集成服务,分别只有3万和36.4万美元,比重小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2018年,360通过借壳上市重回A股,但经营模式并没有太大改变。当年,360互联网广告及服务收入为106.58亿元,占公司收入比例为81.18%。
不过,用户已经看破套路——360赖在电脑上卸载不掉,不就是为了占领用户份额赚点儿广告钱。
失去“民心”的360,也开始逐渐被广告商抛弃。到了2022年、2023年,360的广告服务收入分别为47.1亿、45.21亿元,占比49.47%和49.93%;总营收也从2018年的131.29亿,掉落至2023年的90.55亿元。
长期以“网络安全专家”自居的周鸿祎,也不得不寻找新的增长曲线。
押注AI,还无法带来新增长
时至2024年,进军网红赛道成了周鸿祎的主线任务。
对于搞流量,周鸿祎自有一套逻辑——先让自己火起来,公司的业务也自然跟着火。这业务,主要指360的AI板块。
去年2月,ChatGPT4爆火出圈,大模型在互联网行业红极一时,3月,360趁热打铁发布了大模型产品“360智脑”。到了4月,周鸿祎在内部发布通知,要求360所有员工拥抱ChatGPT。
据360年报,目前360的AI业务主要分为对B端的安全大模型和对C端的AI搜索、AI浏览器和AI办公工具。
而周鸿祎本人,也倾尽全力为AI站台。
今年3月起,周鸿祎在个人抖音账号开设了“红衣聊AI”栏目,专门对AI热点进行科普和点评,目前已经更新到111集,播放量达到2.3亿次。同时,周鸿祎还频繁出没今年7月的中国互联网大会、11月的互联网乌镇峰会、12月的T-EDGE创新大会等,在每个会议上都大谈对AI前景的看好。
今年11月底,为了给360的AI新产品“纳米搜索”打广告,周鸿祎还不惜“豁出去”,拍起了“霸总短剧”。
▲周鸿祎拍短剧宣传“纳米搜索”。图片来自抖音。
不过,表面上360正风风火火“ALL in AI”,研发费用上却是另一番景象。
2023全年,360研发费用为31.04亿元,比上年同期还减少了6.33%;今年前三季度的研发费用为23.73亿元,也仅同比微增2.5%。而同样喊出“ALL in AI”的百度,在2023年的研发费用达到242亿元,同比增长4%,主要用于生成式AI的投入。
相比之下,在研发投入大、周期长的AI领域,360似乎并没有表现出多大的决心。
在下载量上,360两款主打的AI软件“360 AI搜索”和“纳米AI搜索”,也表现得平平无奇。以华为应用市场为例,360这两款软件总下载量只有107万次,与字节旗下大模型应用“豆包”的4亿次、百度旗下“文小言”的1亿次相差甚远。
目前,市场对于11月27日新发布的“纳米AI搜索”反响不一,一方面认为它集成了分析和输出文字、视频等多模态信息的能力,但另一方面也有人认为它“形式大于内容”,顾着集成功能而没有自己的特色。后续反馈如何,还待观察。
不过,360也承认,激烈的市场追赶下,AI业务还不足以拉起营收。11月25日的公告显示,目前360对C端AI产品的收入在占总营收不足2%,后续发展还存在不确定性。
但留给360摸索的时间不多了。2022年至2023年,360分别全年亏损22.04亿、4.92亿元;今年前三季度,360还净亏5.91亿元,同比增加56.3%。
二级市场上,除了周鸿祎的网红事业带来过短暂提升,360的股价基本没超过15元/股,市值最高时也是今年12月的834.35亿,回不去2018年4442亿的巅峰。
业绩告急之下,AI未来会成为360的救命稻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