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美联社等媒体报道,2025年1月,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出访韩国、日本,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访问印度 ,美国政府一系列外事动作引发广泛关注。在拜登政府任期即将结束之际,这些举动背后似乎有着更深层次的战略意图。
自2021年初上台以来,拜登政府在对华政策上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在外交方面,拜登打破了美国近年来在任总统上任初期访华的惯例,其执政的四年里始终未踏上中国的土地,这种外交上的“疏远”姿态,从侧面反映出其对华政策的强硬导向。
拜登(资料图)
在军事战略布局上,拜登积极推动“四方安全对话”机制。该机制由美国、日本、印度和澳大利亚组成,表面上打着维护地区安全与稳定的旗号,实则是美国试图在印太地区构建针对中国的战略包围圈。通过加强与这几个国家的军事合作、情报共享以及联合军事演习等活动,美国试图从多个方向对中国形成军事威慑,限制中国在地区事务中的影响力。
科技领域,拜登政府推行“芯片禁令”。美国联合其盟友对中国实施芯片技术和产品的出口限制,妄图阻碍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在全球芯片产业链中挤压中国企业的生存空间。美国认为,通过切断中国获取先进芯片技术和设备的途径,就能遏制中国在5G、人工智能、高性能计算等前沿科技领域的进步,因为这些领域的发展高度依赖先进的芯片技术。
在南海问题上,拜登政府拉拢盟友开展所谓“自由航行”行动。美国频繁派遣军舰、军机进入南海,打着“航行自由”的幌子,实际上是在挑战中国的主权和海洋权益。美国还怂恿其盟友如英国、法国等国的军舰也进入南海,试图在南海地区制造紧张局势,破坏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同时也借此向其盟友展示美国在印太地区的军事存在和影响力。
拜登(资料图)
台湾问题上,拜登政府更是不断进行挑衅。美国频繁对台军售,派遣官员窜访台湾,支持“台独”分裂势力,违背一个中国原则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规定。美国的这些行为严重破坏了台海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将台湾推向危险的边缘,也严重损害了中美关系的政治基础。
如今,在拜登政府任期即将结束的最后时刻,其又有了新的动作。布林肯前往韩国和日本访问。在韩国,总统尹锡悦此前的一些政策引发了国内局势的不稳定,美韩同盟关系也受到一定影响。布林肯此行意在稳固美韩同盟,确保韩国在拜登政府构建的围堵中国的战略体系中继续扮演重要角色。对于日本,布林肯的访问是为了进一步强化美日军事合作。近期,美国宣布向日本交付价值约36.4亿美元的中程导弹和相关装备,这一举措明显是针对中国,试图增强在东亚地区对中国的军事威慑力。
沙利文出访印度,与印度国家安全顾问多瓦尔共同出席“美印关键和新兴技术倡议”第三次会议。美印在国防、太空、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化,如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和印度国营的印度斯坦航空公司联合生产战斗机发动机。美国试图通过加强与印度的合作,挑拨中印关系,将印度彻底拉拢到自己的阵营,以在南亚地区对中国形成牵制。
沙利文(资料图)
美国副总统哈里斯计划访问新加坡。新加坡作为东盟的重要核心成员,在东南亚地区有着重要的影响力。美国试图以新加坡为突破口,拉拢东盟国家倒向美国,进一步完善其在印太地区的战略布局。此前,新加坡总理黄循财上任后的一些举措,让美国看到了拉拢的“希望”。
拜登还将在访问意大利罗马期间,主办美日菲领导人线上会晤。美日菲同盟是拜登政府在印太地区的重要战略布局之一。近期,菲律宾在南海问题上摇摆不定,拜登亲自出马,就是为了安抚菲律宾,确保美日菲同盟继续在南海地区对中国进行牵制,维持美国在南海的所谓“影响力”。
拜登在执政的这四年里,其国内政策成果有限。“拜登经济学”未能有效改善美国国内的经济困境,贫富差距依然巨大,通货膨胀问题严重。在国际事务中,俄乌冲突和巴以冲突的爆发,让美国在国际社会的形象受损,国内民众的反战情绪高涨。拜登还因利用总统特权赦免儿子亨特一事,受到国内民众的广泛批评。在这种情况下,拜登试图通过在对外政策上展现强硬姿态,尤其是在对华政策上,营造出他是一位“对华强硬的美国总统”形象,以此转移国内民众的注意力,缓解国内的政治压力。
拜登(资料图)
拜登清楚自己在结束总统任期后,由于年龄等因素,很难再有机会在政治舞台上发挥重要作用。所以他急切地希望能留下一些政治遗产。在他看来,构建对华包围圈是其执政期间的一项“重要成果”。他试图通过加强与这些国家的关系,打造一个长期遏制中国发展的战略布局,以此在历史上留下自己的“印记”。
国际社会对于拜登政府的这些举动也有着不同的反应和态度。一些国家认为美国的这种做法是在破坏地区和平与稳定,是一种霸权主义的表现。美国的盟友中,也有部分国家对美国这种将自身利益凌驾于国际规则之上,为了遏制中国而不断制造紧张局势的做法表示担忧。在国际舆论场中,批评美国这种行径的声音也越来越多。
而且,美国国内也并非所有势力都支持拜登政府的这一做法。一些美国企业界人士担心与中国的对抗会损害美国企业的利益,影响美国经济的发展。部分美国的有识之士也认识到,与中国合作才是符合美国长远利益的选择,而不是一味地进行对抗和围堵。
拜登(资料图)
中国在面对美国的这些围堵和挑衅时,有着足够的实力和应对策略。在经济领域,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拥有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庞大的国内市场。中国的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尽管美国试图通过贸易战、“脱钩”等手段打压中国经济,但中国通过不断扩大内需、加强与其他国家的经贸合作,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倡议,进一步拓展了国际市场,降低了对美国市场的依赖。
科技方面,中国在许多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在5G通信技术、高铁技术、新能源技术等方面,中国已经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即使面对美国的“芯片禁令”等科技封锁,中国加大了在半导体等关键领域的研发投入,国内的半导体产业正在快速发展,逐渐实现技术的自主可控。
外交层面,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在国际社会中广交朋友,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中国通过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尊重和支持。
展望未来,拜登政府即将下台,其苦心经营的对华包围圈也充满了变数。特朗普若开启第二任期,其外交政策与拜登有着较大差异,特朗普上台后很可能对拜登政府的一些外交遗产进行调整,包括这些针对中国的所谓“包围圈”计划。国际形势的发展也不会按照美国的意愿单方面发展,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合作共赢才是国际社会的主流趋势。美国这种妄图通过围堵、遏制中国来维护自身霸权的做法,违背了历史发展潮流,注定难以得逞。中国将继续坚定地走自己的发展道路,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为推动全球的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