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值9.1,也是部好电影?但《好东西》不是观众的“好东西”

令狐伯光体 2024-12-07 05:57:23

文|令狐伯光

今天来写写电影《好东西》吧,这部电影由邵艺辉自编自导,宋佳、钟楚曦、曾慕梅、章宇、赵又廷、周野芒主演,这电影上映前后争议挺大的,首个预告明晃晃的打拳引起巨大的争议,然后电影还未上映某平台开分9.1。

大家记住,这电影这个评分就是个笑话,虽然某平台本来就是个笑话,但这评分让它直接成为笑话,某些影史经典都不到9.1,这也广泛证明现在互联网平台没有公平,只有立场,只有情绪,没有事实。

然后这电影票房其实已经属于大爆了,它目前票房差不多4亿,预测总票房是7亿上下。大家可以不要小看这个票房,对于一部没什么商业属性的剧情片票房绝对属于爆了,而且今年电影市场很低迷。

电影大片除了春节档和沈腾《抓娃娃》表现很好,其它电影票房好的也就《默杀》《志愿军2》上了10亿,口碑很好的《九龙城寨》《异形》《周处》票房都在这个区间,就是影迷群体口碑很好,质量过硬,普通观众其实没怎么看的,它票房就这样了。

而对于这部电影本身质量而言,它的定位我认为在今年国产电影当中,其实是和朱一龙的《负负得正》,还有《从21世纪安全撤离》是相似的,属于日益壮大的城市8090后,所谓接受一定教育水平,音乐文化审美的中年观众(也就是小资)的电影。

只是大家定位不同,《负负得正》走爱情文艺路线,可惜电影完成度差了点,《21世纪》又太过冷门了点,这电影又明显比《出走的决心》要商业得多,属于新时代的新电影,话题反应比较也新。

如果从国产电影角度出发,刨除性别议题,中国电影其实非常需要这样的电影(中间派)。

因为当前国产电影文艺片其实是可以的,电影节一大把,今年上映的什么《乘风而去》《走走停停》《狗阵》《刺猬》《风流一代》《出走的决心》等等,加上香港的《白日之下》《年少日记》,其实高质量,高口碑的文艺片很多。

最大的问题是商业大片多数扑了,比如《解密》《异人之下》,然后《志愿军2》《危机航线》是表现还不错的,然后剩下商业剧情片都是立场先行,质量一般般,甚至你都很难评价它到底好还是不好,比如《热辣滚烫》《第二十条》《逆行人生》《野孩子》《虎狼之路》等等。

如果你再加上一个喜剧,你会发现当前的中国电影就齐活儿了,问题全在这里。

今年暑期档的时候,我就写过了,我们其实很缺少《周处》《九龙》《异形》这类电影,《21世纪》《负负得正》算是,也就《默杀》票房好些(但也是话题功劳),这个《好东西》其实定位也在这个层面。

这是这部电影在国产电影当中的大概定位,其实应该多多出现这类有新意的电影才对。

下面再写写电影本身,因为电影还在上映就不剧透了,其实也没有什么好剧透的,毕竟电影上映到了现在。

《好东西》算是部好电影,但它也不是“好东西”

这电影没有明确的故事线,剧情偏弱,所以别对它讲精彩故事抱有期待。看见小红书有人说很无聊,但是怎么说,我感觉它更像散文,诗集一样,有温馨有欢笑也有疼痛,我能精准get到里面每一个点,从声音蒙太奇那里就已经很感动了,后面三个人之间的互相治愈也是,最后去演出做个小孩那里也很感动。

在茉莉说女孩怎么打鼓的时候,我真的很怕台词是男孩怎么打你就怎么打(这种鼓励是现实里最常见的鼓励女人做的可以像男人一样好的方式)但是台词是你怎么打女孩就怎么打。铁梅是被架着的女性主义者,她既遵循着社会对好妈妈的标准,同时也是抛弃婚姻的独立女性,俩个她都想做好。

她认为可以做的面面俱到,但是她也是人,人就会犯错,也就有了后面和小叶的对话,做不好也是可以的。小孩寄托了对于下一代女孩怎么走的期望,电影并没有让她去当个符合独立女性思想标准的雏形,也没有让她放弃选择直接去当观众,而是试过了依然选择自己想要的,但前提是要试,要上台。

感觉很符合当下一些女性婚姻爱情事业的讨论,害怕遇到坏男人所以不去恋爱,因为要做独立女性,所以放弃感情,不想去尝试新事业就想找个男人嫁了当家庭主妇,网上这种批判吵架很多,我觉得电影提供了一种思路,就是先去试试你不敢走的那条路,试过之后才知道自己到底喜欢哪一个,既不被独立女性的标签绑架,也不选择堕入传统失去自己的选择,而且重复发挥自己的选择,自己的思考是最重要的,去选到自己的“好东西”。

但是如果从电影本身角度出发,这部电影更像是日常生活类型的剧,就像把三个多月的日记浓缩后拍了出来,章与章之间结构松散,也没有明确的主旨,偶尔会蹦一些文艺青年的酸句子,但后四分之三的时间叙事节奏把握的很好,讽刺性的笑点也特别多。

只是叙事手法还是不太成熟?当编剧想讨论一些道理时,总是太过正经以至于脱离了电影当时的情景,具体就表现为:演员用生活化的表演念着一本正经的书面用语,让观众感觉割裂。但是当编剧具体的描绘每个角色本身时,观众反而开始更能代入,更有共鸣。

角色自身对于女性主义的理解,也更能以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意到而言不到的方式传递给观众了。 前期宣传的“女权”“女性主义”这些点,其实和电影整体风格不太搭,正式观看时会有些预期违背,所以看的时候别把它当个女权抗争的宏大主题电影,就当个日常喜剧番看会更轻松,也不会太失望。

而且电影一些巧妙的设计,以及两位女主演后期有张力的表演桥段本身就很精彩,所以这部电影从电影本身来讲,还算是一部不错的电影。

当然,前提是你得怎么定义电影了,如果是你熟悉的爱情片那种,肯定就不是你要的。

成也性别主义,败也性别主义,《好东西》真的成了“好东西”

电影艺术扩张手法没问题,宣扬女权主义OK,但是它明显还是吃了性别主义的饭。

说到底,时代到了这个位置,感觉很多东西已经免不了了,当初预告争议那么大,现在豆瓣9分这么高,明白人自会理解,我个人觉得单纯以电影角度论,比《走走停停》要差一档,也就《负负得正》的水平。

首先虽然你不是寻常电影,但剧情有很多没有交代清楚问题,逻辑链缺失,以及人物塑造太过于强化女主,贬低男性的:女主是因为什么离开记者岗位,是什么让女主形成这样的作风。

离婚主因是老公出轨,次因是个无业家庭妇男,婚姻阶段老公无业的,她做记者赚钱养家,老公无业哪来的钱?剧情后面前夫变成开专车的了,说明前夫转变了开始工作。前夫疑似上海人,这种男人设只有电影和梦里才会有吧。

女主角居住的上海老洋房市中心地段,住户人少,房间大,怎么变成廉价的租房。

日料店聚餐初次不熟悉的人,吃饭聊天话题就开车了。鼓手对女主一见钟情,前夫和鼓手初次见面,争风吃大蒜互动设计的更是可笑,剧情多次隐晦叙述(雪碧开喷,课间十分钟)把鼓手与女主谈恋爱目的的凸出为上床,男人只为了性。

医生与女配首次上床就明确要做炮友,最后听说女配角自杀就转变心态要接受女配?浪子回头?

大家可以去看看导演和著名影评人毛尖的对谈,导演自己也承认没有上过班,电影中的人物关系也是对男人的某种想象,说实在,她的有些表述还是很幼稚的,比如因为“直接”"真实"所以会伤害别人,她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其实是说不是我的问题是这个社会有问题。

现在的电影,早已经不是电影了,它就是立场的工具。

0 阅读:0
令狐伯光体

令狐伯光体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