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白夜破晓》相比,于和伟新剧,才是真正的“硬核”

令狐伯光体 2024-12-10 06:37:08

文|令狐伯光

最近有两部警匪剧播到一半多了,一部是等了七年,万众瞩目的《白夜破晓》。但是这部剧确实有点狗尾续貂了,倒不是特别烂,只能说是一般般吧,另一部就是惠楷栋导演,于和伟主演的《我是刑警》。

这部剧确实不错,有前五集有原来老刑侦剧那味道了,目前演员都是老戏骨,没话说,刑侦靠现场,痕检,法医,摸排,群众,案情分析的全员智慧,抓捕也是部署,盯梢,加绝对优势的出击。剧情不墨迹,就推进案情,加入一些背景和生活。再加上第一案就是中国持枪抢劫第一案,就前五集而言观感非常好。

虽然后面感觉节奏稍微缓了下来,但仍然是一部非常上乘的国产警匪刑侦剧。

和《白夜破晓》相比,《我是刑警》为何脱颖而出

因为这部剧正在播出,这里就不复述剧情了,在我个人看来这部剧好,主要好在三个方面。

1、首先就是真实,可以说是国产剧里相当真实的一部剧了,这个电视剧就特别有当年那些大案纪实电视剧的味道。只是演员更加专业了。当年看的一些大案的电视剧,像918文物盗窃案,白宝山案等等的。

电视剧拍的跟纪录片似的,感觉有些演员就是警察本人,然后演技也不是很娴熟,但是有一股子的真实感。然后《我是刑警》这个电视剧在很多桥段,包括叙事方式上就很有当年的那个味道。而且很多演员的演技非常的好,是表演,但是却又很真实,生活化。

尤其是马苏最后说他对未来的畅想都破灭的时候真的就像是在看《今日说法》一样。就好像真的是一个努力生活的女人,结果所有的小希望都破灭了,那种伤心太真实了。

而且,1995年,东北工厂逐渐也是下坡路了,她说卖白条鸡一天挣20,感触真挺多的,当时工厂三线,厂消防队,与经警都是归厂公安处管,一个月工资四百块钱左右,车间的有的地方能达到七八百,这还是国营编制,大集体编制挣得更少,95年猪肉三四块钱左右,这都算好的。

1994年最牛逼的是猪肉8块钱一斤,大米到两块多一斤贵的非常离谱,再后来一直到03年大下岗时期,我爸工资也不过600左右。

这部戏比较好的就是演员,很多演员都是北方的,岁数年纪,乃至发型都比较符合那时候。还有一个就是特定的语言例如刀枪炮,缺点目前看比较明显的就是服装,要知道那黑龙江的冬季,是没人穿皮夹克的,那个属于秋季的服饰,冬天没有人穿的,可惜没有能复刻那时候流行的开衫而是坎肩居多。

所以说,真诚真的就是必杀技,其实真的不算催泪,就是一直在叙事,但耐不住每个角色太丰满,剧情太真。就说第五集,直接给我干哭两次,白玲无助的坐在审讯室,说着自己一只鸡赚1.2,诉说着早就打算好了的以后,憧憬着未来的美好生活。

而高建设,那个一口一个玲子的高叔,那个自己赚100玲子结婚随50份子钱的高叔,那个说陈小军是个靠谱老实的人的高叔,那个陈小军嘴里年老体迈摔一下都不一定爬的起来的人,甚至杀死对方前还喊着高哥,毫无防备的回头就这样被他拿板凳活活的拍死,这一切仅仅就是为了自己想要一把枪。

我前期还以为是那个姓胡的,我还寻思秦川查他拦着还装的跟真的一样割豆腐吃排骨的,肯定就是他,因为我觉得他想篡位,我都想好了他是一个怎样策划一切怎样爬到高位怎样得到满墙奖状的一个表面正义的警察。结果根本就不是我平时看的那些,没有大反转大悬疑。

它似乎没有多精彩多高光的勾心斗角,什么都没有,就是在慢慢给我叙事,就是平淡的告诉我案子如何平淡平常的发生,这样其实才是好剧。

《我是刑警》为何成为爆款?这样的刑侦剧,才硬核

2、《我是刑警》另一个优点大概就是在破案过程当中也非常的真实,至少相对真实。

比如鹤岗1.28我最早是看的小说,事情发生在95年,那时候国内这种高智商犯罪的几乎没有,街面上都是些地痞流氓小打小闹,此案主犯极有头脑,提前半年开始策划,或者说提前几年做的案都是为了抢这个南岗矿做铺垫,要是成了就金盆洗手,拿抢来的钱做生意。

此案从策划到实施,连破案刑警都感到震撼。我觉得有两点是此次失败的关键,一个是有4人进小金库打牌,这个是他们没想到的,第二个是主犯田原作为主抢手有勇无谋,不按计划行事,太恋战才导致自己中枪。也很佩服当年破案的这些大咖,非常有水平。

1999年拍了个《犯罪升级》,也是以鹤岗煤矿大案为原型拍的刑侦电视剧,90年代这种纪实刑侦电视剧很受欢迎的,比如《西安--大案刑侦录》,魏振海为原型,西安秦惠浪灭门案,西安枪杀出租车司机案等。

90年代的大陆警匪类纪实的短集电视剧是拍的很精彩的,拍摄都比较真实了,也相对还原案件,当时一般拍这类都是普法教育播放的,可谁知这种题材确实太火,才有后来更多的商业性质的警匪剧。

这部剧第一个案子拍得非常不错,但是第二个案子就有些生活化了,也就是所谓的节奏慢。

很多人在说这几集看的不是很爽快,没前几集大案来的过瘾,但我觉得这样其实很现实,就我个人理解来看,毕竟这是以于和伟的秦川串起来的年代刑侦剧,也需要表现主角的成长,这几集也表现了秦川的成长与转变,同时央视那边应该也需要这种年代刑侦剧表现我国公安系统的一步步的成长,这几集的诈骗案就应该实在点出这一点。

我一直记得电影《三大队》里的一句台词,大案的背后都是破碎的家庭。三十几集的电视剧慢慢看,别着急。我每次看到那些,动不动就说:案子说破就破、好几年破不了的,主角一来就能破、还有之前那个诈骗案,巧合抓捕说是编剧安排的、叶茂生的牺牲太儿戏、剧情平淡,没有第一个案子好看。

这类言论挺无语的,这剧拍的过于真实,以致于有些案件或者剧情非常不符合逻辑,但是符合现实。碰到个小偷什么的,民警制止,最后连中数刀牺牲,这样的新闻少见吗?厉害的警察我们生活中见不到,就断定是电视剧艺术化,主角光环,其实电视剧还是保守了。

这里面很多角色都是有原型的,想看大案要案去看纪录片,又不是没有。这部剧真实朴素,我看的非常有感觉,演员们演的非常好,是我这几年看的最好的刑侦剧。我一直觉得,评论影视剧唯一需要谨慎的就是军事、刑侦类型的剧,很多人既不是警察,也没遇到过类似的事,也没参与过,就能对着犯罪分子,或者人民警察、军人侃侃而谈,应该怎么怎么做。

他们只要看着不符合自己的逻辑,就贬低,说电视尬吹,不真实。真是太搞笑了。

和《白夜破晓》相比,于和伟新剧的成功,并不是偶然

3,这部剧另外好的大概就是演员了,截止目前没有一个拉胯的流量明星,大家可还记得《小巷人家》里面拉胯的流量明星,一半差评都在那上面了,也没有《白夜破晓》里面的关系户。

但演员这里就不说了,当然这部剧还一个比较明显的缺点,那就是国内审查还是严格,很多细节不能展现,关键是台词也要改,对不上口型,还要t重新配音,这点很不好。

我个人不是东北人,但我就能看出很多配音上面的毛病。比如白玲审讯,她说了一句东北话(口型) 扒瞎(胡说八道的意思),但是还是配音成了普通话,估计怕大家不懂啥意思,所以配音了, 其实我觉得不应该配音,这样更原汁原味。

而且黑龙江话和辽宁/吉林话不同 ,相对来讲黑龙江话更接近普通话,容易懂,偶尔掺杂一些方言 很正常,如果很难懂的那种方言,配音普通话是可以理解的,但其实不是这样。这剧在配音问题上最怪的是给群演全后期配音,而且听上去是几个配音人员反复利用,音色大差不差。

主要角色们不管方不方言吧至少看剧听感是舒适的,群演说话瞬间出戏,尤其是警察去找居民问话的时候,两相对比之下更是一会儿入戏一会儿出戏,这方面听着难受。

不管如何,还是希望这部剧不要烂尾吧。

0 阅读:20
令狐伯光体

令狐伯光体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