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赵公子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中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前言
没想到都2024年了还会发生这样的事情,深圳机场本该人来人往、秩序井然,却因一位网红的“表演”掀起轩然大波。
这个引起就是“小虎行”,一个以搞怪测评在网络上走红的博主。
然而,这一次,他精心策划的“测评”剧本,却演变成了一场众目睽睽下的闹剧,也将他自己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这一切还得从“小虎行”的“特权病”说起……
膨胀的“特权病”
在“小虎行”的测评视频中,机场志愿者成了他恶作剧的目标,他无视志愿者的服务规范,执意要求对方摘下口罩,接受他的“测评”。
面对志愿者的拒绝,“小虎行”不仅没缩手,反而更嚣张,直接把对方的口罩摘了下来,这一幕正好被一个经过的旅客看到了。
这位热心的旅客看不下去,上前劝阻“小虎行”的不当行为,然而,让他没想到的是,“小虎行”非但不听劝,反而更加嚣张。
他不仅恶语相向,甚至还拿出手机,对着他进行直播,试图利用粉丝群体对这位旅客施加压力。
面对“小虎行”的挑衅,这位旅客忍无可忍,最终出手打掉了他的手机。
“小虎行”在机场的所作所为,迅速在网络上发酵,引发了网友的强烈谴责。
大家批评他不守规矩,不讲公德,把“网红”当成了特权的标签,这只不过是“小虎行”“特权病”问题的一小部分。
有网友说,这已经不是“小虎行”第一次在公共场所搞特殊了。
之前,他在坐飞机时,以“检查服务质量”为名,要求空姐蹲下来和他说话,完全不考虑空乘人员的职业尊严和航空公司的规定。
面对质疑,他祭出投诉这招,想靠着人气施压,让对方屈服,“小虎行”这事暴露了网络时代一些网红特权思想严重的问题。
他们将网络平台视为法外之地,将流量视为“尚方宝剑”,肆意妄为,践踏社会公德和他人权益,将“特权病”演绎得淋漓尽致。
以上内容参考自红星新闻2024年10月16日关于“网红强迫志愿者摘口罩,还要亲自动手?视频曝光后,网友炸了!”的报道
那么,这个社会怎么了才会发生这样迷惑的事情呢?小虎行这些家伙为什么这么嚣张?
根源:流量与责任的失衡
是什么让“网红”这个原本充满阳光和正能量的群体,逐渐被“特权”的阴影所笼罩?要解开这些疑问,或许要从网络时代流量与责任的失衡说起。
网络平台的兴起,给普通人提供了展示自己的机会,也让网红经济越来越火。
然而,在流量至上的价值导向下,一些网红对于自己的出格行为往往都是无所谓的态度,甚至某些不法平台为其提供流量扶持,助长了其嚣张气焰。
而某些平台的放任,又反过来加剧了部分网红群体的价值观扭曲。
在大流量和粉丝的追捧下,他们渐渐沉醉于虚拟世界的假象中,觉得粉丝的支持是理所当然的,甚至把网上的影响力当成了现实生活中的特权。
他们忘了,“网红”身份不是特权,更不能用来无视规则、伤害别人。
除了平台监管的缺失和网红自身价值观的扭曲外,粉丝群体缺乏理性追星的意识,也是导致网红“特权病”蔓延的重要原因。
有的粉丝不太会独立思考,追星追得太投入,就算偶像做了错事也看不见,还常常帮偶像找理由,替偶像说话。
这种无原则的纵容,无疑助长了网红“特权病”的蔓延。
“小虎行”事件不仅反映出一些网红特权思想严重,还暴露出网络时代流量和责任之间的失衡问题。
如何根治“网红特权病”,如何构建更加清朗的网络空间,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亟待解决的时代课题。
那么,面对这样的社会问题,我们究竟应该如何应对呢?
构建清朗网络空间的路径
“小虎行”事件给我们提了个醒,面对日益膨胀的“网红特权病”,仅仅依靠道德和舆论的谴责是远远不够的。
要整治“网红特权”问题,需要平台、法律、社会和网红们一起努力,打造一个更干净的网络环境。
作为网络内容的发布者和管理者,平台要负责维护好网络环境,引导用户行为。
要及时采取禁言、封号等措施,杜绝“流量至上”的错误导向,不能让流量成为滋生“特权”的温床。
平台应该引导用户形成健康的价值观,多做网络素养的宣传,营造一个清朗的网络空间。
平台可以通过开设网络文明课堂、发布正能量内容、引导用户理性评论等方式,提升用户的网络素养和道德水平,让网络空间充满阳光和正能量。
网络空间也有规矩,违法乱纪的行为该受法律惩罚。
“小虎行”事件中,他不仅扰乱了公共秩序,还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应该受到法律的制裁。
相关部门要加大力度,完善网络法规,明确上网规则,严打网络暴力、谣言传播和侵犯个人信息等违法行为,保障网络空间的安全和秩序。
同时,也要加强对网络平台的监管,督促平台履行主体责任,共同维护网络空间的清朗。
网络文明的建设需要大家一起来努力。
广大网民要自觉遵守网络道德规范,文明上网、理性发言,积极抵制网络暴力、网络谣言等不良风气。
同时,大家要积极参与网络监督,发现违法违规行为要及时举报,一起努力维护网络环境的干净和健康。
网民的监督,是网络空间净化的一股重要力量,毕竟网络不仅是传递信息的地方,更是交流思想的平台。
要加强网络文化建设,传播正能量,引导网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共同构建积极向上、健康有序的网络文化生态。
网络文化建设,需要官方、企业、社会组织和广大网民的共同参与,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这件事情虽然结束了,但大家对网络文明的讨论还在继续,“小虎行”的终结给所有网红敲响了警钟。
在网络时代,信息传播特别快,一句话或一个行为都可能被放大,过去的错误也可能成为永远的“黑历史”。
唯有敬畏规则、尊重他人,才能走得更远、站得更高,要熟记于心的一句老话就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在网络时代,流量既能捧红一个人,也能毁了一个人,那些想靠流量搞特权、不守规矩的人,最终只会自食其果。
网红们要清楚自己的社会角色,珍惜自己的声誉,多花心思创作优质内容,传播正能量,用实际行动赢得大家的认可和尊重。
大家对待网红要有理性,不要盲目跟风,客观评价网红的言行,一起营造健康清新的网络环境。
“小虎行”事件反映出在互联网时代,一些人自我意识膨胀,缺乏社会责任感,同时也暴露了网络治理和制度建设的滞后。
在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是网络环境的共建者,也是良好网络氛围的受益者。
咱们一起努力,营造一个干净的网络环境,让互联网更好地惠及大家!
以上内容参考自封面新闻2024年10月16日关于“整治‘黑话烂梗’,构建清朗网络语言生态”的报道
结语
“小虎行”所引起的这件事情虽然已经告一段落了,但是这给人背后所引发的思考却愈发厚重了起来。
网络时代的便捷究竟给人们带来了什么?什么时候“人上人”的思维也能够通过网络流行起来了?
最后,你认为“小虎行”应该受到什么样的惩罚呢?如果你遇到这样的事情又会如何应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