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年我在河里打鱼,帮寻短见的外地姑娘过河,竟收获一桩美好姻缘

名著茶话会 2025-02-14 07:27:48

85年,26岁的我依旧单身一人,这样的年龄在农村,已经一只脚踏进了单身汉的门槛里了。

我有三个哥哥,我是家里的老幺,在我之前,三个哥哥陆续长大,父母咬着牙关给他们成家,然后按部就班地分门立户。

虽然这种做法是地方的传统,但对种地人家来说,每分一次家就要分走不部分资源。于是到三哥分家后,父母带着我就几乎成了一穷二白,

唯一的一间正房被分成两个小间,前面一间是伙房,后面一间就是父母的卧室,然后在旁边搭了个偏檐屋,也被分成两间,前头是杂物猪圈,后头是我睡觉的地方。

这样的条件,在农村怎么能娶到老婆?初中毕业后,我就开始跟着父母种地干农活,时间一年年过去。

到我20岁的时候,父母先后“含恨”而去,他们临走前唯一的遗憾,就是对不住我这个小儿子,因为20岁的我,竟然从来没有人给我说亲。

父母走了,我除了悲伤之外却并没有太多的焦虑,家里的那一亩三分地,真正需要花在上面的时间并不多,于是,我便琢磨着找点门路。

我们村口有条大河,天气好的时候,河水也就那么一米来升,人们在河上架了座木桥,那是我们村进出的必经之地。

一条大路刚好又从我们村经过,临近好几个乡、甚至临县的人也经常从我们这里过河,然后去到更远的精彩世界。

大河上的小木桥,河里稍微涨点水就塌了,想要过河就得走下游十来里路的石拱桥,要不就得花钱雇请竹排或者渡船。

以前我们村也有条小木船供人过河,可自从前些年破烂之后,又是包产到户的年代,就没有人在提议公家搞渡口。

我瞧准的木门就是弄条小竹排,只要木桥倒了,人们要过河就得找我。虽然木桥不会经常倒,但平时我也可以驾着它去河里的深潭里打鱼啊。

就这样,从山上砍了一些“排竹”回来,在湾里几个老水手的指导下,我自己弄好的竹排很快下水。

连续几个月都是雨水调和,河里偶尔长点水,却远不到冲倒木桥的地步,我的竹排却还是有用武之地。

作为一个从小就在河边长大的人,精通水性已经是我的一种本能,于是每天都撑这竹排在河里打鱼,还专门往那些深水潭里钻。

大河的鱼很多大个头小,深水潭的鱼个头大,但不是一般人能抓得到。我却每天都能抓到几条大鲤鱼。

活蹦乱跳的野生鲤鱼拿到街上,价钱要比塘鱼翻倍,人们还抢着要。

于是,半年多点的时间,我竟然挣了好几百块钱。心底里偷偷计划,按照这样子发展下去,明年就可以建两间像样点的房子,或许还能娶个老婆了。

除了打鱼,我唯一的爱好就是喜欢读书。三个哥哥和乡亲们都经常说我,不是读书的的料,装什么斯文人?以前在学校不上紧,如今成了庄稼人,却经常捧着本书是什么意思?

对别人的评价,我不屑一顾。人怎么能没有点爱好?再说了,现在读的是小说,书中精彩的情节故事,怎么是学校那些课本能比的呢?

撑着竹排在河里打鱼的日子,对我来说简直是乐不思蜀,干脆就在竹排上搭了个窝棚,几乎把自己的“家”都搬到了竹排上。

反正是夏天,也不用担心着凉,热得受不了直接往河里一跳,然后躺在河边的杨树荫下看一阵书,那日子简直不要太逍遥。

85年秋天,天气渐渐转凉,我不得已也只能“回家”住。想不到连续几天都下起了秋雨,河水终于暴涨,我的竹排迎来了原本载客目的的第一次开张。

想不到这份正经营生干了不到两天,我就兴致寥寥了。

因为过河的基本都是熟人,我也不好意思开口要钱。虽然大多数人都会主动给点,多半也就是一毛两毛的,这样的收入,还不如我去水潭里抓几条鲤鱼呢?

心里对这个一失望,我对撑竹排送客就不怎么在意了,除非有人跑到家里来叫我,我总是在家里睡懒觉。

当然,一旦出了门到了排上,我马上又生龙活虎起来,渔网鱼叉之类,总要在河里折腾到天黑才回家。

那天又是一样,中午前后才被人叫来撑排过河,之后我又在河里倒腾,中间陆续接送了几个熟人,大部分时间都在深水潭里抓鱼。

收获还不少,心情也不是一般的好,眼见得天黑了,哼着小曲把竹排绑好准备回家。

突然,耳里传来一阵隐隐约约的哭声,侧着耳朵听了一阵,那个哭声还是个女的,而且还是从我以前看书的那片杨树林里传来。

都这个时候了,谁会在这里哭呢?

我心里一咯噔:难道是谁家的女人受了委屈,想要来这里寻短见不成?

都是乡里乡亲的,我当然不能坐视不管,再说了,我们村这段河流可从没有发生过溺亡的事,如果真的有谁想不开在这里寻短见,今后我在这里抓鱼挣钱也膈应啊。

于是放下鱼篓朝杨树林走去,一边走一边喊:谁在里面哭咯?天要黑了,还是早点回家吧……

也就那么十来米的距离,我么积极下就到了,而那哭声也随之停下。我走近了也就看清楚,一个陌生的女孩坐在杨树下,脸上还带着明显的泪痕。

她见我走过来,眼神却并没有什么慌乱,但也没有回答我。

我原本以为是村里的熟人,想不到是个不认识的外地女孩,一时间不知道说什么,两人互相打量了几下,最后还是我开口说:天要黑了,你在这里哭也不是办法,还是早点回去吧。

女孩这才站起来指着我们村后的方向对我说:我家还在李家仑上,想去对岸的亲戚家,却没想到河里涨水过不去……

原来是为了过不了河而在这里哭,那对我来说不就是举手之劳?直接就笑着说:你要去河对岸那个家里?我们这里现在没有渡船了,但我的竹排可以送你过去。

女孩破涕为笑地说:真的?那就台 感谢你了,我要去对岸陈芳的家里……

“你要去陈芳家里”?我很惊讶,因为对岸的陈家村只有一个叫陈芳的,而且还是我的亲戚,陈芳的母亲是我的姑妈。

眼前的女孩不好意思地说:我和陈芳是中学的同学,我想去看看她。

既然这样,我就带着女孩转身到了河边,上了我的竹排,顺利过了河,干脆还顺道把她送到了姑妈家,从鱼篓里拿了两条鱼出来当礼物,

表妹陈芳见到女孩很是惊讶:李艳梅,真的是你啊,你怎么突然来了我这里?

叫李艳梅的女孩一听这个问题,脸上很不自在,眼神左右扫视地说:我爹竟然要把我嫁给一个瘸子,我不同意就跑了……

表妹见她说这么隐私的话题,为了避免尴尬,连招呼都来不及和我打,就挽着她的手进了屋,两个人说悄悄话去了。

姑妈留我吃了晚饭再回家,菜也就是带来的鲤鱼炖了汤。

吃饭的时候,姑妈又“旧病复发”唠叨起我来,说你这么大了还不找个媳妇,你爹妈在地下怎么安心之类的话。

我三口两口吃完就和姑妈告别,临走前,李艳梅拉着陈芳一起把我送到河边,说了很多感谢的话。

虽然就那么匆匆一遇,可李艳梅竟然就在我的心里扎下了种子。当天晚上,我躺在床上总是睡不好,脑子里一直浮现着李艳梅姣好的面容,即使是伤心流泪的样子,在我心里也惊为天人。

第二天,我无精打采地撑着竹排送完一个客人,连去水潭里捞鱼也没有兴致,坐在竹排的窝棚里看书打发时间。

意料之外的是,表妹陈芳竟然带着李艳梅来了,在河那边喊了一句,我就如有神助地生龙活虎起来,赶紧把竹排撑到了河对岸,把她们俩“请”到了竹排上。

虽然竹排上的空间也就那么点,但陈芳还是神秘兮兮地凑到我耳边说:李艳梅今天一定要让我带她来看你,说是要好好感谢你,你可得把握住机会哦?

李艳梅倒是大大方方地对我说了声谢谢,然后打量了一下窝棚,一眼就看到我身边的那几本书,很是好奇地问我说:你在看书?能不能借给我看看?

我赶紧把身边的书全部抱起来递给她,不好意思地说:这几本我都翻烂了,你要喜欢看就拿去,送给你也无妨,我家里还有很多。

李艳梅更是不可思议,翻了翻手里的书,最后停留在一本《沉重的翅膀》上,似乎很随意地问我说:你喜欢郑子云还是陈咏明?

我马上就知道,李艳梅肯定看过这本书,甚至还非常喜欢这本书,便直接说出了自己的答案:

我更喜欢叶知秋。要不是她把陈咏明的改革故事报告出去,他们最后能取到那么大的成功么?

我的答案似乎让李艳梅眼前一亮,无形中就把我们的距离拉近了。我们就那么聊了起来,气氛相当的融洽。

最后还是表妹出来“打岔”说:你们别光顾着聊天,还是说说正事吧。

李艳梅脸上露出一丝羞涩,低头不语,表妹却大大咧咧地说:

表哥,你帮艳梅想想办法,她爹要把她嫁给一个四十岁的瘸子,就因为人家愿意给五百块彩礼。而艳梅的大哥就指望着那五百块彩礼娶亲,这可是把艳梅推进了火坑啊。

听了这话,我心里不由得就是一声叹息:天底下的幸福或许不一而同,但不幸其实都是一个原因,那就是钱。

三分钱难倒英雄汉,李艳梅的父母,为了五百块钱彩礼,看似是把女儿“卖了”,其实最根本的原因,还不是因为家里没钱?

如果他家自己能拿出一笔钱给儿子娶媳妇,哪个爹娘会设的把二十出头的女儿嫁给一个四十岁的瘸子?

我看了看李艳梅,此时的她在我眼里,更让我有种我见犹怜的柔情,心里一荡不由得就说:不就是五百块钱彩礼么?我借给你,你拿回去给你爹帮你大哥娶媳妇,你也不用嫁给瘸子了。

我的话不但让李艳梅不知所措,同时也把表妹给震惊了:表哥,你哪来的那么多钱?你真要是有钱,怎么还不给我找个嫂子回来?

表妹一边嚷嚷,眼光却一边往李艳梅身上瞟,李艳梅当然察觉到了,脸上一红地低下了头,两只手紧紧地捏着,不知道在想什么。

我很是大气地说:我原本也没钱,今年这竹排抓鱼赚的。我也看开了,光靠种地翻不了身,过完年就出门搞副业去,那样才能发家致富。

我不着边际的话,李艳梅和表妹却听得满眼的小星星。说了一阵,我带着她俩回了家,从被窝底下掏出来自己的家当,数了五百块强行塞到了李艳梅手里。

李艳梅咬了咬牙,竟然收下了我的钱,临走前对我说:黄大哥,你的钱我会还给你的,你等几天,我还会来找你。

她和表妹急匆匆超外走,走到门口,李艳梅又掉头回来,拿起桌子上的那本《沉重的翅膀》对我说:这本书借我看几天……

过了三五天,李艳梅又来了我家,这一回没有让表妹带路,她自己一个人来的,美其名曰是来还书的,却很高兴地告诉我:

因为大哥有了彩礼钱,很快就会娶嫂子进门,父亲已经答应不再逼我嫁给那个瘸子了。

我也为李艳梅的“重获新生”而高兴,李艳梅却问我:你说过完年就要去外面搞副业,你想去哪里,到时候能不能捎上我?

她甚至还俏皮地说:你要想我能早点还钱,那就不能瞒着赚钱的门路,那样才能早点把自己的钱拿到手。

我心里其实只是有了那么一个想法,在她的“督促”下,脑子里飞速旋转,马上就想到了南方那个改革开放的最前沿:去那边肯定能找到机会。

李艳梅也很认同我的想法,我们当天就约定:迟走不如早走,干脆准备准备就出发,不用等过完年了。

一个月后,一切都准备完毕,我去了一趟李艳梅的家里,出乎意料的是,她父母家人竟然没有难为我,很爽快地答应让她跟我去赚钱。

我们一起来到了深圳,很顺利地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虽然只是普通的员工,但收入比起在老家种地来说,完全是天壤之别。

经过两年的打拼,我们俩都有了一定的提升,先后成了厂里的班组长,算是个打工的小头目了。

这时候,我已经快三十了,虽然这两年来,我和李艳梅几乎每天都见面,她借我的那五百块钱也早就还清了,但从未说过什么情爱方面的话。

88年中秋节,我们一起过节,在吃月饼的时候李艳梅突然对我说:要不我们回家一趟,把事办了吧……

我心里一震,故作不解地问道:办什么事啊?

一直对我礼敬有加的李艳梅,突然发发火了:你都三十岁了,难道就这么打光棍下去,没想过找个老婆么?

我还是装糊涂地说:我也想,但找不到啊……

李艳梅手一伸就揪住了我的耳朵:让你装糊涂!我能跟你“浪迹天涯”,难不成你啥都不懂?

我这才不敢再装下去了,顺势搂住了她的蛮腰。那一刻,时间就此专为我俩停驻……

0 阅读:2
名著茶话会

名著茶话会

别样角度解读经典,带给你不一样的心理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