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乒乓球运动员王楚钦通过社交媒体发布长文,首次公开呼吁球迷理性追星,强调“竞技成绩不应被过度娱乐化,运动员与粉丝之间需保持健康边界”。这一倡议迅速引发热议,单日话题阅读量突破3亿次,成为国内体坛对“饭圈化”现象的一次标志性回应。
过激追星乱象:从赛场到私域的越界
近年来,随着体育明星人气飙升,部分粉丝的狂热行为逐渐偏离正轨。王楚钦在文中列举了亲身经历:机场通道被围堵导致航班延误、酒店房间号遭泄露后被深夜敲门、社交平台私信充斥非理性言论等。更严峻的是,个别极端粉丝为争夺“前线拍摄位”在场馆外通宵排队,甚至引发肢体冲突。体育评论员张逸飞指出:“这些行为不仅威胁运动员安全,更让竞技体育陷入‘流量至上’的畸形生态。”
倡议核心:重建“赛场至上”的共识
王楚钦在倡议中提出三大主张:
聚焦竞技表现:“请为我的反手拧拉鼓掌,而非私生活”
拒绝非理性消费:抵制代拍、跟机、高价倒卖签名等灰色产业链
维护公共秩序:遵守赛场礼仪,避免干扰运动员备战
他特别提到:“当你们高喊‘老公’时,我只想专注思考下一个发球策略。”这份坦诚引发职业运动员群体的共鸣,马龙、孙颖莎等纷纷转发支持。
正向引导:从“饭圈”到“球迷圈”的转型实践
倡议发布后,多个粉丝站迅速响应。成立于2023年的“钦年如故”后援会宣布解散代拍组,将预算转向青少年乒乓球公益培训;超话主持人发起“文明观赛打卡”,通过积分兑换正规渠道门票。体育心理学家李岩分析:“这种转变将粉丝情感投射从‘造神’转向‘共成长’,有助于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体育文化。”
行业联动:中国乒协推出“清朗计划”
中国乒乓球协会同步发布《运动员形象保护指南》,明确禁止商业活动利用运动员隐私营销,并设立“球迷行为黑名单”。更具创新性的是,WTT世界乒联将在太原挑战赛试点“无灯牌观赛区”,通过技术手段屏蔽激光笔等干扰源,为运动员创造纯粹竞赛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