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景德镇一小老板被捕,宁死不肯认罪,周总理:算账的时候到了

墨忆史谈 2025-01-10 17:46:46

1950年春,一封急电被迅速送进中南海西花厅,请求抓捕一名景德镇瓷器店老板。

向来温和的周恩来总理看后,瞬间脸色大变,随即拍案而起:"到了要和他算总账的时候了!"

一个普通瓷商,为何惹得总理如此动怒?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惊人的秘密?

故事要从1920年代说起。那时的中国,正处于军阀割据、内忧外患的动荡时期。

年轻的陈敬斋,作为江西景德镇的一个普通青年,怀揣着改变国家命运的热情,考入了黄埔军校。

在这里,陈敬斋接受了系统的军事训练,也接触到了各种政治思想。

随着国民革命的逐渐高涨,他们加入了共产党。

可没多久,国共合作破裂,大革命失败,而陈敬斋也因害怕被镇压选择了退党。

之后,他转而投靠了邓演达领导的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

看似,他又选择了另一条抗争道路,但这条路却将他引向了命运的另一端。

邓演达

1930年代,陈敬斋来到上海,与邓演达再次汇合。

当时的上海灯红酒绿、纸醉金迷,而陈敬斋显然更沉迷于这座城市的奢靡生活。

他对革命的热情已不复当年,经常以“生活拮据”为由向邓演达索要“补贴”。

邓演达虽对他有些失望,但仍念及旧情,时常接济他。

1931年,一个改变陈敬斋命运的消息传来:蒋介石悬赏20万元捉拿邓演达。

在那个年代,20万元是一笔巨款,足以让普通人一夜暴富。

对于已经习惯了奢靡生活的陈敬斋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诱惑。

面对金钱的诱惑,陈敬斋内心开始动摇。他开始权衡背叛邓演达的得失。

一方面是多年来的政治理想和对邓演达的忠诚,另一方面则是巨额赏金带来的诱惑。

最终,贪婪战胜了良知,陈敬斋决定背叛邓演达。

他开始与国民党特务秘密接触,多次会面商讨抓捕邓演达的计划。

这个过程中,陈敬斋表现出了令人不寒而栗的冷静和精明。他详细向特务透露了邓演达的日常生活习惯、活动规律,甚至连邓演达最喜欢去的餐馆都一一告知。

1931年8月17日,这个注定要被历史铭记的日子,陈敬斋向国民党特务泄露了邓演达在上海静安寺愚园坊的具体行踪。就是这个信息,最终导致了邓演达的被捕。

被囚于国民党南京监狱的邓演达

邓演达被捕后的遭遇令人心痛,面对敌人的酷刑,邓演达始终不肯屈服,不肯背叛自己的信仰。最终在11月17日,在被捕三个月后,邓演达被秘密处决。

陈敬斋得知这一切后也是害怕极了,但此刻他最渴望的还是当初对方承诺的那20万元回报,只是最终他只得到了1万元。

逃避的二十年

陈敬斋深知自己的行为会招致报复,无论是来自邓演达的追随者,还是其他革命组织。最终在恐惧和不安中,陈敬斋决定逃回景德镇老家。

回到景德镇后,陈敬斋立即改名为陈福林,开了一家瓷器店。

在这里,陈敬斋努力扮演着一个普通商人的角色,试图淡化自己的过去。

20年里,我国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而陈敬斋,就像一个局外人一样,在自己的小天地里经营着瓷器生意,似乎与外界的风云变幻毫无关系。

随着时间的推移,陈敬斋渐渐放松了警惕。他可能以为,随着年代的久远,自己的罪行已经被人遗忘。

他开始享受这种平静的生活,甚至可能在某些时候,他自己都要忘记曾经的那个背叛者身份。

然而,历史从来不会忘记。正如一句古语所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对于陈敬斋来说,审判的时刻终究还是来临了。

新中国的追查

1950年,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年,农工党监察委员会主席彭泽民向周总理汇报了邓演达被害一案。

彭泽民提供的信息中,明确指出了陈敬斋在这起案件中扮演的背叛者角色。

周总理对这个案件高度重视,立即指示江西省公安厅展开调查,将这起案件定为"江西一号叛逆案"。

公安部门很快追查到了陈敬斋在景德镇的下落,确认了他就是当年背叛邓演达的人。

1950年3月8日,三名公安人员来到陈敬斋的瓷器店,出示了一纸逮捕令。逮捕令上清楚地写着:"陈敬斋,江西一号叛逆,务必捉拿。"

当公安人员念出逮捕令的那一刻,陈敬斋的世界崩塌了。他可能做梦也没想到,近20年前的罪行,竟然会在新中国成立后被重新翻出。

这一刻,他过去20年的平静生活,他苦心经营的新身份,都化为泡影。

陈敬斋被带走时,整个景德镇都震惊了。许多人都不敢相信,这个看似普通的瓷器店老板,竟然有着如此不堪的过去。

审讯中的顽抗

被捕后,陈敬斋被带到了专门的审讯地点。面对审讯人员的质问,陈敬斋坚持声称自己是清白的,否认曾经背叛过邓演达。

可是办案人员已经掌握了确凿的证据,包括当年的情报记录、证人证言等,足以证明陈敬斋就是背叛邓演达的叛徒。

面对这些证据,陈敬斋仍然顽固地否认一切。

也许他认为,只要不承认,就还有一线生机;也许是出于对自己罪行的羞耻感,不愿意面对自己的过去;又或者,这是他最后的倔强,试图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保留一点尊严。

但如此一个背叛革命,陷害同伴的人又怎么值得原谅呢。

案情很快被报告给了周总理,周总理得知情况后,当即拍案而起,说道:"到了要算总账的时候了。"

最终的审判

1951年4月25日,军事法庭开庭审理陈敬斋案。法庭上,检察官详细陈述了陈敬斋背叛邓演达的全过程,提供了大量的证据材料。

旁听席上坐满了群众,其中不乏当年邓演达的追随者和支持者。

面对铁证如山的指控,陈敬斋终于崩溃了。他承认了自己的罪行,详细交代了当年背叛邓演达的经过。

在最后陈述时,陈敬斋表示深深的悔恨。他说:"我为了金钱背叛了革命,背叛了邓先生对我的信任。我知道自己罪该万死,请求法庭从严惩处。"

法庭经过慎重考虑,考虑到陈敬斋罪行的严重性、其背叛行为对革命事业造成的巨大损失,以及他在审讯过程中的顽固态度,最终做出了判处死刑的决定。

在判决执行前,陈敬斋被允许见了最后一面家人。

据说,他对家人说的最后一句话是:"我愧对祖国,愧对邓先生,也愧对你们。希望你们能以我为戒,永远不要背叛自己的信仰。"

不久之后,陈敬斋被押赴刑场执行枪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结语

陈敬斋的故事已经成为历史,但它给我们的启示却是永恒的。

它提醒我们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年代,要坚守自己的信仰和原则,要时刻警惕背叛的诱惑。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避免重蹈覆辙,才能建设一个更加公正、更加美好的社会。

邓演达参考文献:

0 阅读:0
墨忆史谈

墨忆史谈

谢谢您的关注和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