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大学毕业生是就业队伍里面的主力军,是不容小觑的一股社会力量。手持大学毕业证的人越来越多,这些人逐渐成了新生代里的普遍人群。
尽管大学生越来越多,但父母要供孩子上完十几二十年的学业,一般都要耗费不小的心血,并承担一定的经济压力。毕业后能不能顺利获取收入可观、有前景的事业,对这些家庭来说都至关重要。
是否有人看到,由于前景比较稳定,考取事业编制、加入国企这类毕业后的选择,如今更受家长青睐,而很多毕业生也不再淡视这种就业方式,不少人开始朝着这些方向去努力。
大学生的就业渠道五花八门,各种职业都有着不同的性质。其中各类私营企业属于体制外,而国企和各类事业单位的公务员则属于体制内。
相比于体制外的工作而言,体制内就业的优势就是单位有比较正规的工作制度,工作时间比较固定,不加班,而且升迁有保障,因此,父母们通常比较赞成这样的工作。孩子的未来工作生活有保障,比起收入来说更为重要。
然而,年轻人跟家长都一致更为看好体制内工作,其原因不仅仅是这些工作变动较小,而是私营企业已经失去了从前的优势,这是很重要的一个很重要的影响就业方向的因素。
相比于国企来说,过去的私营企业薪酬劳高,升职机会多,同事关系也没那么复杂,但如今随着社会的制度,各种观念的改变,这些优势开始逐渐消失。
上班时长渐渐成了年轻人关注的重点。对于不少父母来说,虽然如今的孩子承受压力的能力没有上一代强,可是部分私企的996工作制也是他们以前不曾面对过的。
我参加工作时间不算短,记得刚就业的那段时期,社会上的工作岗位几乎都是普遍的“8小时工作制”,而且一周休两天。那时候薪资水平才是影响就业选择的重要方面。
在我辞职重新找工作那段时间,在私企里碰到8小时的工作机会几乎没有。对此,不少学生和就业专家其实早已有所察觉。
有观点指出,随着私企创建了996工作模式,很多工作都是时长超过8小时,而且每周只休一天,这是大多数的毕业生选择私营企业时要面对的。
就业人居住地和办公地之间的距离如果太远的话,路途所花费的时长也是问题。这种种原因,使得大学生们开始纷纷选择体制内工作。
工作时间长短在这两种就业模式上体现得非常明显。私企实行996工作模式,破坏了员工的休息时间,相对于国企来说,已经成了劣势。
国企除了上班时间短是优势以外,责任没有那么重大,只是要求员工做好分内工作,没有那么紧张的工作氛围。
在私企找工作,不少人大学生都会被要求具备强大的抗压能力,而这方面在体制内工作是不需要的。
还有很多人以为体制外的工作比较能挣到钱,付出就会有回报,其实并不是这样的。
体制内的薪资表明上看来好像不高,其实那都几本工资,不包含五险一金,如果再加上各种福利津贴,薪资实际上比体制外的工作都要高。
不少毕业生开始明白了为何父母总是希望他们加入体制内,现在看来这种选择并没有错。每年的3到5月,9到11月份,就是体制内企业向社会公开招聘的时期。
突出的就业机会也意味着更大的竞争力,高学历、高技能人才有比较大的可能性获取这些岗位。广大毕业生需要留意,要获得这些工作,提高自己的就业水平是重中之重。
另外毕业生还要关注自身的性格特点,分析本身性格特征是不是适应安逸稳定的工作。不少人的学历、能力已经达到企业要求的水平,可最终还是没有被选中。
参加体制内的人员筛选时,面试人会提出问题考察面试者的个性和处事方式,以便判别他们是否合适。
这一类的工作性质比较缓慢,不过要求从业者工作细致耐心,毕竟小小的错误都会给单位同事带来比较严重的后果。因此性格温和,不急躁、不高调的大学毕业生,在这类工作中会更胜一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