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传统文化焕新收获年轻粉丝

太原日报 2025-02-04 07:37:22

2月3日,迎泽区某商圈春节装饰融入“蛇元素”,烘托出浓浓的年味。王韵菲 摄

春节是阖家团圆、辞旧迎新的喜庆日子,也是领略传统文化的一扇窗。连日来,有人“追着非遗”去旅游,感受不同地域的传统民俗;有人在庙会上体验过剪纸、木版画后,跟着网上教程去学习;也有人专门打卡博物馆,沉浸式了解历史文化。乙巳春节,借助网络社交平台,传统文化有了新的表达方式,收获了更多年轻粉丝。

在今年的春节消费中,传统文化是当之无愧的C位。年前,在各大电商平台和直播间里,店家或主播推荐最多的年货,都与传统文化有关。26岁的市民刘曦,就是逛过直播间后,下单了窗花、彩灯、年画,以及手写春联、传统刺绣等新春饰品,给家里烘托出浓浓的年味。

她给自己准备的“新春战袍”,也是典型的“新中式”风格,融合了中国红的色调、蛇年元素图案、金色汉字刺绣,穿上得体又好看。春节期间,她穿着这套服装,在钟楼街拍了很多美照,与古色古香的街景非常搭配。

除了与家人团圆,许多人选择外出旅游,其中奔向历史古城、文化场所的不在少数。南内环西街社区网格员段珍琳讲述了这样一个细节:春节期间,网格群里时常有居民问“周边哪里有民俗表演”。很快,有年轻人发来小红书、抖音的博主打卡视频,列举了不少地方,包括太原动物园、小店刘家堡村、榆次潇河莲花湾景区等,有庙会、秧歌,也有龙舞、打铁花等民俗表演。其他人看了视频,也决定去现场体验。有居民留言:“传统民俗很有味道,虽然年年看,却总看不够。”

“看似简单,其实一点不容易。”“这一剪,硬控了我半个小时”……22岁的朱梅与大学同学互通微信视频,交流剪纸技巧。春节,同学发来一段短视频,内容是手艺人在演示非遗剪纸,红纸折叠,在剪刀的开合之间,变成了精美的窗花。

今年春节,25岁的赵珂连续打卡几处博物馆、展览馆,细细品味历史文脉。此前,她一度以为这类场馆“高冷”“严肃”,直到在小红书上看了不少同龄人逛后的称赞,以及见到一些博物馆推出各类清新活泼的文创产品后,才激发了兴趣。在太原市博物馆内,她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不只在春节,太原的“博物馆热”一直在持续升温中,观众群体中不乏年轻面孔。

央视春晚的开场视觉秀《迎福》中,呈现出打铁花、庆阳剪纸、东明粮画制作技艺、传统植物染料染色技艺等十余种传统文化,吸引了很多人“跟着春晚去旅游”,“00后”市民李旭霞就是其中之一。她与父母本就计划去四川旅游,特意绕道眉山市青神县体验竹编艺术,并买了不少竹编纪念品。

“巳巳如意”的蛇年春节,浸润着浓浓的文化味。如今,传统文化“触网”后,焕发了既古又新的魅力,形式新颖、制作精良的视频让人觉得好看、好玩、好新鲜,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去奔赴和传承。记者 李 涛  太原日报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