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金融界报道,距离美国正式对数十个贸易伙伴征收高额对等关税不到24小时,特朗普突然改变立场。他在社交媒体上宣称,由于超过75个国家已联系美国愿意谈判,且在其强烈建议下未对美国进行报复,已授权暂停对这些国家的高额关税90天,并在此期间大幅降低对其他国家的对等关税至10%,立即生效。
特朗普(资料图)
然而,对于中国,特朗普却声称由于“中国对世界市场缺乏尊重”,将把对中国商品的关税从104%提高到125%,同样立即生效。这一税率叠加此前已实施的54%关税(20%基础 + 34%新增),部分商品综合税率甚至突破129%,远超“禁止性关税”阈值。此次政策还设定了为期90天的“关税暂停期”,特朗普企图利用这段时间与其他国家谈判,构建“排除中国的贸易版图” 。
自2025年连任以来,特朗普推行了一系列激进的关税政策,已对全球180多个国家加征10%基准关税,并对顺差国叠加“对等关税”,平均税率达30%。而中国始终是其“重点打击对象”,关税覆盖范围从传统制造业延伸至芯片、稀土、新能源汽车等战略领域,甚至封堵跨境电商小额包裹免税漏洞。这种做法看似是美国在贸易领域的“强势出击”,实则是其“精准双标”策略的体现——试图以关税分化盟友、集中火力打击中国。
但特朗普的如意算盘并未打响。美国前财长萨默斯在社交媒体上直言,特朗普鲁莽的即兴演讲并非有用的策略,“关税新政将让每个中产家庭损失2000美元/年……我们远未摆脱困境,信心已丧失殆尽。这是不计后果的即兴发挥,并非战略,而且完全不诚实”。以“美国优先”为名滥施关税,以“对等”为名行霸权之实,将“美国优先”凌驾于国际规则之上,特朗普政府的行径正在全球产业链上撕开难以弥合的裂痕,加速自身的孤立,也引发了市场的担忧。
特朗普(资料图)
特朗普突然放过75国,转而将矛头更尖锐地对准中国,实际上意味着他在这场对全球的“关税战”中已彻底失败。中方顶着压力对美国的反制措施,让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沦为笑柄。来自中方的有力回击,使特朗普的关税政策破产。而且,在中方宣布反制后,加拿大、欧盟也相继站出来宣布对美反制,这让特朗普嗅到了危机,感受到美国大势已去,不得不光速变脸 。
面对美方的霸凌行径,中国坚决捍卫自身合法权益。美国政府宣布对中国输美商品征收“对等关税”的税率进一步提高至125%,这种畸高关税严重违反国际经贸规则,违背基本的经济规律和常识,完全是单边霸凌胁迫做法。对此,经国务院批准,中方调整《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关于调整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商品加征关税措施的公告》规定的加征关税税率,由84%提高至125% 。鉴于在目前关税水平下,美国输华商品已无市场接受可能性,如果美方后续对中国输美商品继续加征关税,中方将不予理会。
关税之争并非无休无止,其实是有限度的。当关税加到一定程度,比如60%-70%,与加到500%效果相差无几,都意味着双方难以正常开展贸易,也就是市场脱钩。在这一波美方的打压中,中国始终保持清醒,深知要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短期内,通过国有大资金和国央企增持护盘、稳定股市等举措减少震动;中长期来看,更重要的是通过改革释放内部潜力,打造区域大市场、统一大市场。如今,中国已步入技术引领经济的阶段,在以深圳、杭州为代表的珠三角、长三角地区,大量技术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正慢慢转向“0到1”的原创创新阶段。
特朗普(资料图)
作为拥有19万家制造企业的“世界工厂”,东莞展现出强大的产业自愈能力。不少东莞的外贸企业表示,尽管面临美方关税压力,但目前企业生产和出口仍然一切正常。东莞市工贸发展促进会会长雍程翔称,外贸企业们“抱团取暖”,并没有自乱阵脚。大部分企业积极寻找更多欧洲、中东等其他市场机会,部分企业已经计划前往澳大利亚等地考察。曾经面对此类情况可能会手足无措,但如今在与美方的“掰手腕”中,企业们感受到了势均力敌,也因此有了更多底气。
中国之所以有底气应对美国关税,得益于内部经济的稳定以及更强的经济韧性。早在本届美国政府上台之前,中国便做好了充分的研判和准备,提出了一系列超常规政策组合拳,提前储备了抗外部冲击的能力。例如,降准、降息等货币政策工具留有充分的调整余地,随时可以出台,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把因关税减少的外需引回国内市场。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贸易战争中,中国不惹事,但也绝不怕事。中方始终坚持通过平等对话妥善解决分歧,但也绝不接受美方的讹诈与霸凌。美国企图以关税遏制中国发展的目标注定无法实现,中国在发展的道路上步伐坚定,经得起风雨的洗礼。随着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全球化的时代正不断向前推进,美国仅凭一己之力无法逆转这一历史大势。中国将继续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在开放与包容中坚定捍卫自身发展权利,向着美好的未来稳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