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乾龙盛,我甚至有点恍惚,可能现在的爱好者,对乾龙盛的印象,更多来自QA390一体机,当然QA390也是我给别人推荐次数最多的一体机产品,它的销量爆棚,归根结底,单纯的产品和音质确实好。
再往前是QA361便携播放器,清楚记得,那会新同事熟悉产品,建议他从几十款播放器中,挑出一款来深度体验和感受,他选了一天,最终锁定QA361,问他为啥,他觉得QA361更好听,体积合适,长得略有气质,以及系统操作清楚明白,小白上手就懂就会用。总之就是这款更真实,不抽象。其实361再往前的360,和360MOD版本,也已经典了太多年。
最恍惚的来了,第一次分享乾龙盛的产品,真就查了下品牌的编年史,不查不知道,一查有点懵,我竟然是乾龙盛初代产品的用户,没记错的话,那会流行随身捆绑,音源绑啥?除了IPOD MOD,就是乾龙盛和学林。
(MOD就是当时非常流行的词语,或者叫玩法。)
我从QA550绑到QA350,后来转战台式,台式玩啥?印象中音源很流行一款韩国的纯CD转盘,有点记不清牌子,台式数播算是个新玩意儿,流行啥呢?竟然还是乾龙盛。
从乾龙盛的QA660,玩到QA661,我现在都记得它们的声音。可能年代真的有点久远了,QA660竟然在官网查不到,也是想了半天才想出来叫这名。
我以前一直把乾龙盛品牌,仅仅作为一种“闭眼买”的定义,推荐给其它爱好者。
原因很简单,我经常强调,我们选购HiFi产品,多数时候没那么懂,或者说不方便试听,选择困难,无从下手的时候。首当其冲的,看看这牌子活了多少年,都说HiFi水深,但HiFi用户挑剔也是真,但凡能在市场中存活很多年的,它一定存在值得入手的,或者说不可替代的优秀理由。
但我忽然发现,是我狭隘了。乾龙盛虽说产品不多,但自她诞生以来,竟然在任意HiFi潮流的时代,都有绝对经典的,强代表性作品,而且竟然还都能做到绝对引领潮流,这实在是太夸张了。
更夸张的,算了下时间,不出意外的话,这乾龙盛是国内数播界的鼻祖级品牌啊…即便放眼国际市场,还是妥妥的数播界的鼻祖级…行吧,这次的品牌相关,我就抓轨到这。
开头提到乾龙盛用起来不抽象,是因为搭载了专门伺服数字音乐的,适用于国人的,自研播放系统,这是个好东西。
要知道市面上自研的音乐伺服系统并不多见,好处也是显而易见,并非安卓、linux、win、ios等现成的系统,经过MOD改造等演化而来,而是完全服务于音质的,最为纯净也是最少干扰的系统,操作逻辑也是全然直观的音乐播放相关。
这次搭配QH1耳放的音源,就是搭载此系统的QA390MOD,我仔细把玩了一番,发现经过多年的演变和优化,这个系统如今更为成熟和先进,也更加好用。印证了业不在多在于精。
看看这次的新品,QH1耳放+分体线性电源。定义为可移动式的,便携+台机的耳机放大器。测试过程中,我还真把它放在书包里,在工作室和直播间搬来搬去。就其便携性相关说两句。
适用便携的方面:QH1带有电池,确实任何地方开机即用;
支持3.5mm和4.4mm的平衡模拟输入,也适合外出旅途接驳随身便携音源聆听;
QH1的外壳非常厚实,工艺也扎实细腻,一个月来我未施加任何保护,三台机器叠起来搬来搬去,在包里磕碰无数,但这三台机器不但没有任何损坏,甚至都没有磕碰划痕。
不适用便携的方面:我看来只携带1台QH1已经非常沉重了,如非工作需求,QH1无论体积还是重量,我都没有带出门的欲望,三台的重量更是夸张,同时背出去时,我会以为我在健身撸铁。另一方面,作为追求极致的发烧友,我要么不背,要背就背全套,而全套是显而易见不适合出门携带的。
刚说到外壳很扎实很沉,也很厚。QH1本体,包括线性电源,外壳都是整块铝合金CNC铣削(掏出来)的,是最高的加工成本和最大的工艺诚意,当然也确实拥有明确优势——强杂波屏蔽,以及优秀的抗震性能。
QH1的强屏蔽性是由内至外,且细致入微的,除了超厚实的外部屏蔽,内部电路之间,和类似变压器的安装位,甚至屏幕处,都提前设计好位置,将各部分精细化屏蔽,避免串扰。
QH1的体积,作为桌面机格外喜人,尤其西装三件套堆叠,不占地儿,猛一看觉得帅,仔细看还精致带点优雅的,所有关于音质的美好和能量,就在那安静且敦实着,看着让人心里踏实。
QH1前面板包括屏幕,音量旋钮,支持6.35mm和4.4mm,以及4芯卡侬平衡耳机输出;
音量旋钮长按开关机,短按一键静音——作为放大器的核心之一,QH1的音量架构,是由程序控制的纯模拟音量设计,使用了当前最高级别的控制芯片(左右声道各一片,共两片,光是这部分的成本可能都要千把块钱了),能做到0.25dB递进精度,左右声道精确平衡,保障音质无损;
屏幕蛮小块一只,刚到手打死我都没想到是触摸屏,能显示电源状态,实现所有功能控制,特别直观易懂,功能挑出些重点:
无须担心光污染,屏幕亮度可调,亦可关闭;
耳机增益分高中低三档;
(竟然)是一款支持固件升级的耳放,甚至能显示实时温度;
放大模式可在纯甲类(A类)和AB类之间切换;
机内电池需要充电的话,必须使用AB类模式;纯甲类模式使用时,发热量会明显增大。
QH1这两种放大模式切换做的蛮好,不同放大模式的声音效果,听感差别明确:如果对AB类和A类的声音概念比较模糊,建议听听QH1:
AB类下声音是温柔些和偏暖润的;
A类声音线条轮廓更清晰,结像质感更扎实,动态更凌厉,整体风格上会硬朗些;
另一方面,两种风格有所区别,对不同耳机的适应性会更好,尤其手里多个耳机的情况,除了增益,这是另一种微调听感到满意的途径。
背面接口除了常规的单端和平衡的输入、输出接口,给了3.5mm和4.4mm输入,方便接驳随身设备的LO口,随身台式通吃,接口给这么全的放大器,我好像头一回见,无论如何,告别了转接,绝对实用。
就着背面的电源接口,说说QH1的三种供电模式:
电池模式——个人看乾龙盛主要想表达,也是我想表达的,电池供电虽说容易得到更为纯净和宁静漆黑的声音背景,但往往也容易出现声音软脚的现象;为此QH1精选原件,优化设计,实现电池供电的高电压和大电流同步输出,所以可以做到了声音纯透且不软脚。这点我也是以非常审视和挑剔的角度去测试的,结论确是声音不软脚,真实不虚。
另一方面,电池保住了QH1音质的下限,在没有使用线性电源,又不想受到市电变动而来的劣化干扰的时候,稳定的电池输出,让QH1的音质怎么都不会差。至于其他的便携作用,我个人不置可否;再类似官方表示方便对比附件效果,是在说可以免受供电干扰,方便进行类似各种脚钉、线材等的音质对比,有道理,适合新手折腾着玩。
DC供电模式——此模式可以给电池充电(只能在AB类放大模式下充),也可以外接其它高档的12v线性电源,提升QH1的音质;当然了,也可以单纯接个普通的12V直流开关电源,给QH1充充电,顺带着感受下QH1音质的下限(不如电池供电音质好);
专用LPS分体电源供电——我建议QH1用户一定要买这个,三千出头的价格,我后来用LPS对比了音乐丝带Qsource这种过万的线性电源,我听来LPS甚至比Qsource效果还要好点(密度、厚度、底盘);
LPS有个必买的点,因为是西装化设计,配备专用5针航空头连接QH1,从电源处,把QH1的数字控制电路,和纯模拟电路不分,分了两个变压器,独立隔离供电,这做法够疯够极致,里面用的80W爱尔兰Talema的牛,而且额外给了一路12v DC直流输出,也就是有QA390的用户,直接也来个大升级,哪怕没有QA390,12v电压很常用,供谁都不亏。
USB-C供电——我感觉这口单纯方便充电的,稍微测了下功率,显示15w输入;
嗯,乾龙盛很让人暗爽的一个点,随机附送全套精心研发和制作的,电源和信号线材,带遥控器,而且是自己开发、开模生产的,非常精致小巧的全金属遥控器,不是公模塑料遥控器。这用心做好所有事情的态度,器材见得越多,越能轻易感知到,越觉得弥足珍贵。
啰嗦太多,QH1没那么复杂,一句话来看,除了屏蔽、供电、高成本高精度音量控制系统,纯甲类、全平衡电路架构,最后对英国AN的耦合电容要提一嘴。
这电容贼贵就不赘述了,主要我发现很多设计师喜欢用AN电容,但用的好的我只见过两次(不像蒙多福那样四平八稳大差不差不爱出错);这电容调教不好的话,声音很容易跑偏,发亮发薄,带点妖气,也挺大概率声音往刺激方向走。
QH1开声时我就发现点端倪,这机器带点调音,有种很难察觉的清甜感,让我想起丝毫的欧式音色审美,但QH1时而表现出来的大张力,和整体上十分透明,强烈的中性平衡感,又分明是个特立独行的调调。
觉得好玩就去查详情页,果不其然用了AN电容,但用的巧妙,清甜不重口,圆润还不失棱角,一耳朵微凉的整体声调中,还能听出细节的处处暖意,这应该是妥妥的一个去粗取精。我不好说是难形容,还是没听明白。
但熟悉我测试过程的朋友们不难猜到,我要煲机了…手里这台全新机器,我觉得下定义还太早
大概煲了不到一个月,我感觉哪哪都欠煲,尤其是AN电容。
直到有一天我发现声音变化已经很大了,声音的润泽度,立体感、透明度、厚密感,以及结像质感,这几点尤为明显。这会我忽然发现,反倒是官方对声音的定义,倒是不多不少的格外精准:声音立体,高密度,细腻润泽,精致扎实。
嗯,QH1声音解析力非常好,对各种前段音源的音色反馈明确,煲机后声音的,中性和透明感十分强烈,精致细腻有润度的声音,不失动态,音乐的流畅度有很大优势,怎么听都是自然的。
QH1具备前级功能,方便直接接驳有源音箱,或者后级功放使用,而关于前级功能,我问工程师了一个非常不好意思的愚蠢问题,但我确实不知道咋回事,这问题困扰我一年多了:
“多个香炉多个鬼,这个角度看,解码器自带前级音量控制功能的,应该是解码前级直出更好些,可这两年实际体验下来,信号过一遍高品质前级,比解码前级直出的音质,明显好上一大块,音质提升效果非常可闻,这是为什么呢?”
工程师表示:“首先,解码器端不存在的信号,再好的前级,也拾取不到;但那些存在着,却很微弱的信号,一款优秀的前级,是会拾取到,并会明确这些信号,使其不至于在传输过程中被丢失。”
我不知道有没有解释清楚,但我听懂了。这也是为什么老烧都格外重视独立前级的原因,其实也是大家常说的“前级出声,后级出力”的来由。
我使用QH1接驳了很多解码器和有源音箱,QH1的前级功能提升音质效果非常明显,主要提升的角度:声音解析力提升,结像质感更为扎实明确,动态感更为凌厉饱满,全频清晰度提升。
而关于耳放部分,想说说接驳手头的各种耳机的听感:
QH1+HD800S:坦诚来说我不是很喜欢这组搭配,我印象中的HD800S,听起来总是呆呆的甚至带点蠢,死倔的、严肃的、有板有眼的,西装革履的样子。QH1驱动它我会认为有点活泼、活跃、活灵活现了,可能我不太适应;
QH1+HD600:这个有点好笑,我用无数耳放驱动过HD600,HD600永远是那个HD600,不会特别好,也不会特别差,它最好的声音就是这个样子,也永远都是这个味道,QH1把它的音质它拉满了;
QH1+HE1000U:我对这组其实是最期待的,因为怎么玩都觉得它很好推,在QH1上那不得起飞了?结果并没有,HE1000U没有我想象中的虎虎生风振膜乱颤,竟然仅仅是平和+好听,确是要啥有啥的声音,但我总觉得不够狂野呢。
QH1+SONY MV1:这个难形容,这是我听过的最好听的MV1了,反倒是这组搭配有虎虎生风的表现,而且处处细腻,饱满炙热,2000价位的耳机,解析力称得上爆表,很有权重感的声音,听了摘不下来。再加一句,索尼最新款的单元感觉完全发挥出来了,音色情感和美感甚至不亚于歌德。
QH1+歌德RS1X:说歌德这就来了,同样是足够惊喜的表现,对我来说最重要的,歌德耳机极为敏感,QH1没把歌德带跑偏,对比市面上大多数耳放来说,已经是胜利了。这组声音不但没跑偏,还能把我这原本不像歌德声的新型号,驱动出饱满浓郁的歌德味道,这组我服气的。
QH1+森海HD620S封闭式:这组实在难以描述,音色怪,声底也觉得怪,以至于只听了一耳朵就不想听了,只记得是个稀里哗啦的听感,到最后也记不得其它了。
QH1+MEZE LIRIC2旗舰封闭木碗:这组是最惊艳也是最不解的,耳机像是突破了自己的声底硬素质,还不像自己的音色,QH1也不像它自己,更像是在听某个HiEnd品牌的旗舰耳放,甚至说这声音是用功放在推平板,我都是信的,是个要啥有啥的中性HiEnd音色,我十分喜欢。还兴冲冲拿给小白朋友听,但朋友表示HE1000U的组合更好听…
最后关于音质,有一点一定要表述的:
我们听耳放推耳机,很多时候听起来音质更好了,能听到之前听不到的,更多的声音信息,是为HiFi的乐趣。
我这次听QH1驱动有源音箱和耳机,第一反应,是我可以更轻松听到、感知到音乐在表达着怎样的情绪,或者说蕴藏了什么样的情感;再细细聆听才会发现,QH1的声音细节,竟然比其它多数耳放,还要多——是谓音乐的共鸣与感动。
好了,QH1相关分享到这里,感恩乾龙盛的产品,多年来予我发烧旅途的陪伴。
曾经作为小白,把玩着心爱的乾龙盛的我;入行后远远望着自己的偶像级品牌和工程师,只敢默默尊崇,而不敢多言的我;听闻工程师不经意间的一句话,而备受鼓舞的我;
得以和大家分享一把乾龙盛最新产品,的我。幸甚至哉,歌以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