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记者沈听雨
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献礼作品,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重点扶持的项目《鲲鹏击浪》将于12月18日晚上19时30分在北京卫视、浙江卫视、广东卫视以及爱奇艺、优酷视频、腾讯视频开播。
该剧由高军任总制片人,马继红任总编剧,刘飚执导,刘承林、米卓清等主演。电视剧系统性展现了青年毛泽东的成长历程,讲述了毛泽东自1918年从湖南第一师范毕业,到1921年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所走过的革命历程。
以往全景式展现一代伟人毛泽东的影视作品有很多,在题材开掘上要如何拍出新意,主创团队认为拍出毛泽东革命思想发轫和成长历程尤为重要,于是他们选择聚焦毛泽东青年时期,讲述一代伟人的青春故事。
从1918年到1921年,这三年对青年毛泽东是蜕变升华期,也是他世界观发生转变的关键奠基期。期间,他组织新民学会会员赴法勤工俭学;在北大图书馆结识李大钊,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在长沙创办《湘江评论》,开展学运工运;领导了驱张运动;创建湖南共产党的早期组织。这三年,让他从一个热血青年成长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剧照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电视剧司司长高长力曾表示:“这部剧最大的开拓是进行了一次深耕,把毛泽东同志年轻时在北京3年的生活经历细致展现出来,让今天的年轻人产生共鸣。”
相较于以往写历史、写事件、写军事斗争的重大革命题材电视剧,《鲲鹏击浪》更聚焦写“人”,以接地气的平视化表现手法,再现青年毛泽东追寻理想,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成长轨迹和精神世界。
1918年的毛泽东,是一个年满25岁、刚从师范学校毕业的学生。他初到北京,也像众多“北漂”一样,面临就业和生存问题。他在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上,对现实充满愤怒,也出现过困惑和迷茫。《鲲鹏击浪》希望以毛泽东的经历,塑造出一个百年前真实的青年群体,并通过父母、兄弟、爱人、老师等这些“他人”的平视视角,展现一个更真实、立体、接地气的青年毛泽东形象。
剧照
此外,《鲲鹏击浪》还揭秘了一些鲜为人知的历史。比如,毛泽东为何突然放弃赴法,选择留在国内?他作为北大图书馆的助理员,在那座红楼究竟发生了什么故事?第二次进北京是为了什么?等等,创作团队希望把革命洪流的激荡与热烈青春的美好交融,把社会的磨砺与青春的成长重叠,完成对革命先辈青春的礼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