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雨季,省外网友常常在网上看到“云南人吃菌子后看到龙猫、精灵、小人人……”的报道,感到好奇,于是来云南“冒险”尝试食用野生菌。但现在通过电商物流和农业科技,食客们可以便捷地买到黑牛肝菌了。
12月,昆明木水花野生菌交易市场早已“降温”,然而新鲜的黑牛肝菌每天都通过物流车发往每个网格站点。菌商李先生说:“这种产自西双版纳的黑牛肝菌一年四季都可以销售,毒性极微,口感爽滑,性价比高,适宜冬季滋补。”
▲在工厂中集合生长的黑牛肝菌“圆胖可爱”
在美团优选平台上,来自西双版纳的人工牛肝菌单月全国销量数万件,月均销量呈递增态势,全国热销城市为成都、重庆、昆明、广州等。
从前,黑牛肝菌是季节性野生的,现在地下菌丝生长“密码”已被破译,走进了“工厂集合”。如今,这朵黑牛肝菌突破地域、时间等关卡,实现全年不间断供应,通过社区电商平台,走入千家万户。
云南环境资源条件得天独厚,非常适宜食用菌生长。
▲宏臻菌业和纪开萍女士。
20多年前,现任景洪宏臻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宏臻公司”)首席科学家的纪开萍就已开始研究食用菌。纪开萍是临沧人,30年来一直从事于研究热带作物及食用菌的科研工作。机缘巧合下,她发现黑牛肝菌与其他牛肝菌种有所不同,西双版纳的野生黑牛肝菌多生长于凤凰树下。她和团队便着手在不同种类的宿主树根系处进行仿生栽培,却在第3年几乎没有产量时遇冷。
“科研团队发现野生状态下生长的黑牛肝菌基本能培养出菌丝体,但出菇率极低,仅有1%~2%,这部分菇驯化栽培后具备生产性能的个体也仅占5%。”宏臻公司副总经理张文峰说,数据虽不理想,但仍饱含机遇,宏臻公司随即投入资金,探索研究设备、菌种、基质配方等。终于在2015年,黑牛肝菌温室人工栽培取得成功,出菇率及每瓶均产从起初的90%、90克提升到98%、98克。
▲培育。为了让它们健康成长,工作人员会仔细照顾每一个栽培瓶中的“小家伙”。
在宏臻公司基地工厂里,高度自动化的道道程序正在平稳运行中,培养料装瓶、高温杀菌、接菌种、覆土、出菇、采收、包装、挖瓶、废料回收……对了,在这里,黑牛肝菌是以瓶栽的模式规模化生产的。
打开菇房,湿热气息扑面而来。为了模拟野外环境而升级的可智能化精准调节温、光、湿、气的工厂化生产菇房内,一层层架子上整齐地排满栽培瓶。黑牛肝菌的生长阶段各不相同,有的瓶口冒出一群小黑牛肝菌,有的被选育后只剩下最强壮的一朵,有的已经可以采收。102个菇房如此循环往复,保障了工厂的持续运转。
▲栽培。栽培瓶中的黑牛肝菌长势喜人。
这还不够,张文峰提到,为了得到更多消费者的青睐,宏臻公司潜心研究3年,成功培育出改良的黑牛肝菌品种,营养丰富,口感弹脆、嫩滑,味道鲜美,食药同源,烹饪后色似牛肝,广受欢迎。
1996年,中央确定上海对口帮扶云南。乘着“山海呼应”的东风,2013年,上海宏博集团投资景洪宏臻公司,全力支持此项目的试验,为宏臻公司发展打下基石。以资金、科技、美团等互联网为养料,云南这片丰饶的土地孕育出奇迹,农业科技贡献率大幅跃升。
▲分拣。工作人员将采摘来的菌子按品质分拣。
10年间,依托西双版纳丰富的橡胶树资源,将橡胶木木屑变废为宝,用作栽培原材料。采收后的菌渣再转化为有机肥原料,还田种植水果、蔬菜,改良土壤和农业生态环境。这一模式与周边脱贫户形成稳定利益联结,带动千余人就业,正是沪滇“山”“海”情谊的最佳体现。
如今,这朵诞生于西双版纳的人工栽培的黑牛肝菌,已然出现在全球各地人们的餐桌上。“依托自有品牌,我们在全国建立了销售网点11个、一二级批发市场上百个。社区电商平台也给予极佳助力,国内多个城市的美团优选上,黑牛肝菌销量极佳,成为走入千家万户的桥梁。”张文峰对自家产品走向全国很高兴。据了解,美团优选自今年6月起,进一步加码冷链物流布局,除了智能冻品分拣仓之外,还通过干线运输线路和同城运力网络连通农产品主产区,同时在消费需求集中的区域加大网格站密度,让更多用户能及时收到新鲜的果蔬。
▲销售。冬至到,宜进补,一筐筐黑牛肝菌随着社区电商登上千家万户的餐桌。
春城晚报-开屏新闻记者孙江荭文
云南插画家森特笑虎携助手罗钦月绘制
一审曹婕李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