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4月1日愚人节,这不是一篇关于愚人节的文章;
愚人节快乐!
愚人节的起源说愚人节,也称万愚节,是西方传统的节日。对于愚人节的起源众说纷纭,较普遍的说法是来源于法国。1564年,法国采用新历,以一月一日为新的一年。但是一些反对派固执地在4月1日这一天送礼品,庆祝新年。
主张改革的人对这些守旧者的做法大加嘲弄。一些聪明滑稽的人在4月1日就给他们送假礼品,并把上当受骗的保守分子称为“四月傻瓜”或“上钩的鱼”。从此人们在4月1日便互相愚弄,成为法国流行的风俗。
从那个时候开始,愚人节成为法国互相开玩笑的节日,嬉戏玩乐。从这个角度来说,愚人节的可以追溯到中世纪时期各种形式的狂欢节。广义上的愚人节是包括中世纪各种形式的狂欢节。
黑暗中世纪
中世纪,农业生产十分落后,还要遭到教会的剥削。饥荒,战争和瘟疫多次出现。西方人处于教会的黑暗统治之下,他们要恪守各种各样的的规矩,身体和心理在日常都是压抑。
宣传的美好是无法根除人们所有的痛苦,人们需要不定时地发泄。他们这种发泄的欲望在规矩面前,便只能是戏谑和反讽。中世纪教会也没有选择镇压这些活动,他们还主动选择加入,一起快乐。统治者明白:无节制的压迫带来的只能是反抗。那中世纪人们找了哪些乐子,我们一起去看看。
黑暗时代的日子法国作为愚人节起源说的地方,法国中世纪狂欢节是比较出名的。比如:“愚人国王”和“愚人主教”,无论是平民还是贵族、修士都可以对选举出来的“国王”和“主教”尽情地进行各种恶搞和戏弄。
愚人主教活动
要知道在中世纪,妇女儿童在平日里是没有权利参加公关活动的,统治阶级也不会和老百姓混在一起。而各种形式的狂欢节成为平民百姓发泄对日常生活不满的形式,也是部分开明统治者接触百姓的一个日子。中世纪思想压迫的不仅只有平民百姓,所有人都也深受其害,除了少数的几个人。
狂欢节欢快的氛围,在一定程度脱离了阶级和思想控制。高级教士也常常以各种形式参加愚人节,有时候还亲自在游戏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许多地方的大教堂还会给予愚人节财政和道德上的支持。比如在15世纪前后,里尔和桑斯的大教堂理事会连续数十年资助愚人节。
中世纪宗教娱乐活动
这种不虔诚的场景还是引起了教会最上层的不满,他们曾试图取缔愚人节。可是愚人节太好玩了,在那个高度思想集权的时代也可以让人心神得以放松。平民百姓的反对教会最上层可以采取很多办法,但是他们不敢忽视教堂和主教的激烈反对。
愚人节在多方势力的扶持下,坚持了下来,成为中世纪为数不多的集体狂欢活动。愚人节背后隐藏着平民百姓对教会思想控制的发泄,不过他们不敢说,或者说不知道任何说。
愚人节的衰落愚人节,兴也宗教;亡也宗教。对愚人娱乐和各自狂欢活动发起攻击的是宗教势力。宗教改革时期,以改革先锋加尔文为首的新教将娱乐活动视为是不道德的,他们认为正是这种娱乐导致了教会的腐败堕落。
加尔文画像
其实,这不过新教徒的一个借口。宗教改革改革是文艺复兴运动又一反中世纪统治的高峰,但是他和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有很大的不同。宗教改革者以宗教反宗教,从一定程度是加强了对人身自由的控制。比如在加尔文的治理下,唱歌喝酒弹琴都是不道德的时期。
教会上层为了展现自己更加虔诚,对抗新教徒,显示自己的正统地位,他们也开始反对各种形式的娱乐活动,愚人节等活动开始衰落。教会长期压制愚人节的努力终于取得进展,这可得感谢新教徒们。
更加丰富的活动
愚人节的衰落和城市化的发展也有很大的关系。15世纪前后,城市化加快,城市居民有更多的时间组织派对,无所顾忌地开展狂欢活动。这些活动也更加贴近民众,这填补愚人节活动的空缺。所有这些变化都让愚人节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和基础。只有极个别地方的愚人节活动一直延续到18世纪,但绝大多数地方的活动都在16世纪被取缔了。
愚人节背后的精神愚人节衰落,但是以愚人节为基础的狂欢文化没有中断。西方人喜欢各种各样的派对便是狂欢文化的延续。愚人节背后反映的是普通百姓对自由的向往,对人性的追求。压迫越大,人越疯狂。
愚人节狂欢的消失是西方追求个性自由,打破阶级壁垒的多种综合结果。如果说中世纪的人们因为无望而狂欢,今天的我们却因为希望而焦虑。中世纪的人们在狂欢的那一天是快乐的,而如今的我们在希望的没有到来的时候都常常是痛苦。
愚人节啦,不妨开点小玩笑,开心开心!不过记得要在中午12点之前哦,不然你就真的成为愚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