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入狱一年妻子就改嫁他人,大特务沈醉原来是个“情痴“?

爱喜扬扬 2024-12-14 17:41:27

仅入狱一年妻子就改嫁他人,大特务沈醉原来是个"情痴"?

世人皆知沈醉是那个令人闻风丧胆的军统特务头子,是电影《红岩》中严醉的原型,是那个冷血无情、杀人不眨眼的军统三号人物。可谁又能想到,这个让无数人咬牙切齿的特务头子,竟是个痴情种子?

在他的一生中,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情感经历,让这个铁骨铮铮的军统特务,也尝到了相思之苦。他用了整整11年的牢狱时光,日日思念着那个远在香港的人儿。可当他终获自由,得知的却是那个朝思暮想的人已另组家庭的消息。

这个让他痴心一片的人到底是谁?为何这个杀伐决断的军统特务会如此念念不忘?而这段刻骨铭心的感情,最终又是如何收场的呢?

一、少将处长的青春往事

1938年的长沙城,战火纷飞。军统局总部刚从南京迁至此地不久,一位年轻的军统特务正快步走在街头。他就是时任军统局特务处少校的沈醉,年仅24岁的他已在上海站崭露头角。

那时的沈醉已是戴笠的得力干将。一次行动中,他仅用三天时间就完成了对一名重要情报人员的抓捕任务,令戴笠大为赞赏。戴笠当即拍板,将这位年轻的特务调往湖南临澧的中央警官学校特种警察人员培训班任教官。

对于这个任命,沈醉起初并不情愿。他更希望留在战场前线,但军令难违。带着几分无奈,他来到了这个位于湘西北的小城。

谁知命运就在这里等着他。这天,沈醉正在岳麓山下的训练场指导学员。一群女学员正在做体能训练,其中一位身着灰色军装的女子格外引人注目。她就是栗燕萍,临澧特务训练班最出色的女学员之一。

那天的训练课程是游泳。当沈醉示范完水性后,却发现没有一个女学员敢下水。正当他皱眉之际,栗燕萍突然站了出来。不等沈醉反应,她已经一个箭步跳入了水中。

这一跳不要紧,却险些酿成大祸。原来栗燕萍根本不会游泳,眼看她在水中扑腾挣扎,沈醉立即跳入水中将她救起。此时的沈醉还不知道,这位勇敢任性的女学员,竟会成为他此生最难忘的人。

不久后的一个早晨,沈醉骑马外出办事。在临澧城外的一条小路上,他的马鞭不慎掉落。就在他准备下马捡拾时,一双纤纤玉手已将马鞭递到了他面前。抬头一看,竟是栗燕萍。

这次偶遇后,两人之间的交集渐渐多了起来。在训练班里,栗燕萍的表现格外出色。无论是射击还是密电码,她都展现出惊人的天赋。这让沈醉不由得对这个倔强的女学员另眼相看。

当时的军统局有规定,在职特务不得随意结婚。但栗燕萍的一次家访,却彻底改变了两人的命运。那天,她邀请沈醉去家中探望重病的父亲。临终前,老人紧握着沈醉的手,将女儿托付给了这位年轻的军统特务。

这份托付,让向来铁血无情的沈醉动了心。他开始留意栗燕萍的一举一动,甚至在她外出执行任务时都会暗中保护。渐渐地,这个冷面特务也有了柔情的一面。

就这样,在1938年深秋,沈醉终于下定决心,要与栗燕萍共结连理。为了绕过军统局的规定,他找到了戴笠,称这是自己幼时的娃娃亲。戴笠虽然知道这是托词,但看在沈醉的功劳份上,默许了这桩婚事。

这一年,沈醉24岁,栗燕萍18岁。在临澧的一个小教堂里,他们举行了简单的婚礼。谁能想到,这个让敌人闻风丧胆的军统特务,竟会被一位勇敢直率的女学员俘获了心。

二、战火纷飞中的恩爱夫妻

1938年11月的临澧,一场特别的婚礼悄然举行。这是一场违反军统规定的婚礼,新郎是军统特务处少校沈醉,新娘是特务训练班的优秀学员栗燕萍。婚礼虽然简单,但在场的每个人都能感受到新人之间那份特别的情意。

婚后的沈醉依然忙于军统的工作,但每次执行完任务回到家中,总会为妻子带回一些小礼物。有时是一块上海来的香皂,有时是重庆带回的丝绸,虽然都不是什么贵重物品,却包含着这位特务头子难得的温情。

1939年,沈醉调任常德警备司令部稽查处长。初到常德时,他们租住在沅江边的一栋小楼里。栗燕萍不仅要照顾家庭,还要帮丈夫处理一些文书工作。每当沈醉出差在外,她就会在窗前写信,将每天的生活点滴记录下来,等待丈夫归来时交给他看。

不久后,栗燕萍的弟弟妹妹也来到了常德。沈醉二话不说,就把他们接到家里住下。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沈醉靠着军统少校的薪俸,供养着这一大家子人,从未抱怨过一句。

1940年,他们的第一个女儿沈小雪出生了。随后几年,栗燕萍又相继生下了四个女儿和一个儿子。沈醉虽然在外人面前总是一副冷峻的样子,但在家里却是个称职的父亲。每天晚上回家,他都会抱着孩子讲故事,有时还会教大女儿认字。

1943年,沈醉被调往南京任职。为了不影响孩子们的学习,他选择让妻子和孩子们留在常德。每个月,他都会抽时间回家一趟。即便是在最繁忙的时候,他也会派人把家用送回来,并附上一封亲笔信。

在军统局里,沈醉的这份柔情是鲜为人知的。有一次,一位下属看到他在办公室里翻看家书,不禁感叹道:"想不到处长还有这样的一面。"沈醉没有说话,只是将信小心地收进了上衣口袋。

1945年抗战胜利后,沈醉被提拔为军统局总务处少将处长。这一年,他才28岁,成为军统局最年轻的将级军官。升职后的第一件事,他就把全家接到了南京。在南京的日子里,一家人终于过上了安稳的生活。

每到周末,沈醉都会带着妻子和孩子们去秦淮河边散步。有时遇到旧识,他也会介绍说:"这是我夫人。"话语间总是带着几分自豪。在那个动荡的年代,这样平静的日子显得格外珍贵。

1948年底,局势急转直下。沈醉被调往云南,临行前,他将妻子和孩子们送往香港。在码头送别时,他对栗燕萍说:"等我处理完手头的事情,就去香港接你们。"谁知这一别,竟成了两人此生最大的遗憾。

三、命运转折的1949年

1949年初的香港码头上,栗燕萍带着六个孩子踏上了驶往香港的轮船。这一别,竟是夫妻俩此生最后一次相见。沈醉站在码头上,目送着载着妻儿的轮船驶向远方,他对身边的副手说:"等我处理完云南的事务,就去香港与他们团聚。"

然而命运弄人。就在同年3月,沈醉在云南被中国人民解放军逮捕。当时的他正在昆明主持一场军事会议,没想到这一次竟成了他最后一次以军统特务的身份露面。

入狱后的沈醉被关押在重庆白公馆。在这里,他遇到了不少昔日的老对手。令人意外的是,这位曾经令人闻风丧胆的特务头子,在狱中表现出了不一样的一面。他开始阅读进步书籍,认真思考自己过去的所作所为。

在狱中,沈醉每天都会在小本子上写下一些文字。那些并非忏悔录,而是给远在香港的妻儿的家书。虽然这些信件永远无法寄出,但他仍然坚持每天写一点。狱友们经常看到他在夜深人静时,对着月光翻看着那本已经写满的笔记本。

同时在香港,栗燕萍带着六个孩子的日子并不好过。没有经济来源,又人生地不熟,她不得不四处奔波谋生。最艰难的时候,一家人只能挤在九龙一间狭小的阁楼里生活。大女儿沈小雪因为没有钱看病,病情日益加重。

1950年,栗燕萍收到了一个令她震惊的消息:沈醉已被关进了监狱。这个消息对她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此时的她,既要照顾生病的大女儿,又要供养其他五个孩子,生活已经走投无路。

就在这时,台湾方面派人找到了栗燕萍。他们提出可以帮助照顾孩子们,条件是要将孩子们分别送往不同地方。在万般无奈之下,栗燕萍不得不接受了这个提议。就这样,除了留下大女儿沈小雪和小女儿沈美娟在身边,其他四个孩子都被送往了台湾。

1953年,一个更加沉重的打击降临到了这个支离破碎的家庭。沈醉的母亲在香港去世了,临终前始终念叨着要见儿子最后一面。可此时的沈醉,还在重庆的监狱中,对母亲离世的消息一无所知。

监狱生活改变了沈醉许多。他开始在狱中教其他犯人读书认字,有时还会给狱友们讲述一些历史故事。狱警们发现,这个曾经凶名赫赫的军统特务,竟然成了监狱里最受欢迎的老师。

就这样,整整十一年过去了。在这期间,沈醉从未收到过一封来自香港的信件。他不知道母亲已经去世,不知道大女儿已经病逝,更不知道自己朝思暮想的妻子,已经在生活的重压下做出了一个艰难的选择。

四、出狱后的真相

1960年11月的一个清晨,重庆白公馆的铁门终于向沈醉打开。经过十一年的牢狱生活,这位昔日的军统特务终于重获自由。走出监狱的第一件事,他就托在香港的老友打听妻子栗燕萍的消息。

三天后,一封从香港寄来的信打破了沈醉所有的期待。信中说,栗燕萍在1950年就已改嫁。这个消息犹如晴天霹雳,让刚获自由的沈醉一时难以接受。信中还提到,他们的大女儿沈小雪已经在1951年因病去世,而其他四个孩子都被送往了台湾。

沈醉立即动身前往湖南长沙,那里还有他最小的女儿沈美娟。当时的沈美娟已经是个亭亭玉立的少女,但她对这个从未谋面的父亲却充满陌生。在火车站相见时,沈美娟甚至一度认不出这个瘦削的中年男子就是自己的父亲。

父女相认后,沈醉带着女儿去了母亲的坟前。站在墓碑前,他才知道母亲早在1953年就已经离世。当年送别母亲和妻儿时,他曾信誓旦旦地说很快就会去香港团聚,却没想到一别竟是永诀。

回到北京后,沈醉依然不死心,继续给香港方面写信,希望能与栗燕萍见上一面。然而回信中说,栗燕萍已经在香港组建了新的家庭,有了新的生活。对于这个消息,沈醉没有发怒,只是默默地将信件收了起来。

1961年春节前夕,沈醉收到了一个意外的来客。是当年在军统局时的一位老同事,专程从台湾辗转来看他。这位老同事告诉他,在台湾的四个孩子都已经长大成人,过得都不错。其中老二在台北读大学,老三在高雄当了教师,老四和老五也都已经成家立业。

听到孩子们的消息,沈醉沉默许久,最后只说了一句:"他们平安就好。"从那以后,他再也没有主动打听过台湾那边的消息。

1962年的一天,沈醉带着女儿沈美娟去了天坛公园。那天,他破天荒地跟女儿讲起了自己和栗燕萍的往事。他说起了在临澧初遇时的场景,说起了战争年代里的患难与共,也说起了分别时的种种承诺。说到动情处,这个在敌人面前都不曾示弱的硬汉,竟然落下了泪来。

之后的两年里,沈醉一直在等待着栗燕萍的回应。他约定如果她愿意回来,他就在北京火车站等她。就这样,他真的在火车站等了整整两天两夜,但始终没有等到那个魂牵梦萦的人。

直到1965年,在女儿沈美娟的劝说下,沈醉才最终同意办理了离婚手续。这一年,他47岁。在办理离婚手续的那天,他特意穿上了当年结婚时的那套中山装,仿佛是要郑重地送别自己的青春岁月。

五、情深缘浅终圆满

1965年的北京,秋风送爽。在一次朋友的介绍下,沈醉认识了杜雪洁。这位曾经的修女比沈醉小几岁,为人温婉贤淑。当杜雪洁得知沈醉的过往后,非但没有退缩,反而表现出了极大的理解与包容。

同年8月,沈醉与杜雪洁举行了一场简单的婚礼。这次的婚礼比起当年在临澧的那场更加简朴,但却充满了平和与温馨。婚后的沈醉对杜雪洁格外体贴,每天清晨都要给她煮一碗热粥,这是他在狱中最想为妻子做的事情。

日子就这样平静地过着,沈醉和杜雪洁虽然没有自己的孩子,但对沈美娟都很是疼爱。杜雪洁更是将沈美娟视如己出,经常为她缝制新衣服,辅导她学习功课。在他们的关心下,沈美娟后来考上了大学,成了一名优秀的教师。

1980年,一个意外的消息传来。有关部门在审查档案时发现,沈醉在1949年卢汉起义时期,曾经在起义通电上签字,并亲自指挥部下交出武器,配合起义。这一发现,让沈醉的身份从战犯改为起义将领,获得了副将级待遇。

这年年底,已经66岁的沈醉再次踏上了前往香港的旅程。这一次,他是带着平和的心情去见栗燕萍的。在香港的一家酒店里,昔日的恋人终于重逢。栗燕萍已经两鬓斑白,她的丈夫也陪同前来。

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沈醉见面的第一句话是:"对不起,这些年让你们受苦了。"这句话让栗燕萍当场落泪。随后,沈醉拉着栗燕萍和她丈夫的手说:"从今以后,你就是我的妹妹,我们永远都是一家人。"

回到北京后,沈醉更加珍惜与杜雪洁的生活。每逢节假日,他都会带着妻子去天坛公园散步,偶尔还会给她讲述一些自己年轻时的故事。在这些故事里,再也没有了往日的悲伤,有的只是对生活的感恩。

1981年,沈醉被选为全国政协委员,这一荣誉他一直担任到1996年。在这期间,他为国家的建设发展提出了许多建议,尤其是在教育和文化领域。每次参加政协会议,他都会带着一个厚厚的笔记本,记录下每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1996年,沈醉在北京去世,享年83岁。临终前,他握着杜雪洁的手说了很多话,最后嘱咐要把他和杜雪洁合葬在一起。一年半后,杜雪洁也离开了人世,夫妻二人的骨灰按照遗愿合葬于北京万安公墓。

在他们的墓碑上,刻着一行简单的字:"相濡以沫,相守一生。"这八个字,不仅是对他们晚年生活的写照,更是对这个曾经叱咤风云的军统特务最后的注脚。

0 阅读:0

爱喜扬扬

简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