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刘备、关羽、张飞这三兄弟当中,最先离世的是关羽。关羽向来以义薄云天而闻名于世,可谁能想到呢,他人生的最后一场大战,也就是那场落幕之战,却成了他这辈子最大的一次失误,遭遇了极为惨痛的失败,着实令人惋惜不已呢。
很多人都觉得关羽战败完全是他自己咎由自取,认为这就是他狂妄自大所导致的后果呢。不过呢,要是从当时的实际情况去仔细分析的话就会发现,关羽战败这件事,其实最主要的问题还真不能算在关羽他自己头上哦。
那时候啊,关羽可是一心想要攻下樊城呢,为此展开了长时间的攻打行动。可这樊城着实不好攻克,尽管关羽全力以赴,却始终未能将其拿下。就在这个时候,敌人的援军匆匆赶到了,形势一下子对关羽变得极为不利。没办法,关羽只得选择撤军啦。可谁能想到呢,这一撤,荆州竟然也丢了。这下关羽可就陷入了极为艰难的境地,后面已经没有可以退去的地方了,而且还被孙权和曹操这两家势力不停地围追堵截,处境那叫一个凶险万分呐。
孙曹两家这边呢,为了能够成功对付关羽,那可是下了大力气,使出了浑身解数。他们几乎把所有能够调动的人,全都一股脑儿地给调过来了,真可谓是倾巢出动,就想着集中全部力量来应对关羽这个强劲的对手呢。
大家可能会好奇,在当时那种情况下,究竟都有哪些大将参与到了对关羽的围剿之中呢?另外,关羽最后战败了,那导致他战败的原因又到底是什么呢?
响应汉中,双管齐下
在诸葛亮等人即将离开之前,特意对关羽叮嘱了一番。他们着重指出,荆州可是极其重要的军事要地,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必须得牢牢守住才行。那要怎样才能守好荆州呢?这里面可有个关键的秘诀,总结起来就是简简单单的八个字,那便是“北拒曹操,东和孙权”。也就是说,在面对北方的曹操时,要坚决抵御,不能让其有可乘之机;而对于东边的孙权呢,则要以和为贵,与之保持友好的关系,唯有如此,才有望将荆州稳稳守住。
然而,关羽并未听从诸葛亮给出的忠告,要知道那可一句都没听进去呢。关羽驻守在荆州期间,竟然主动对曹操发起了进攻,而且还全然没把孙权放在眼里,把人家当成了没什么分量的小辈一般看待呢。
关羽攻打曹操的樊城这件事,真的不能把责任都归到关羽身上呢。为啥这么说呢?因为当时的战机实在是太难得啦,简直就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在那样的情况下,选择去攻打樊城,从时机的角度来看,确实是很有吸引力的,所以也就不能一味地责怪关羽做出了这样的举动啦。
那么在当时究竟是发生了怎样的情况呢?为何关羽全然不顾诸葛亮给出的警告,执意要出兵去攻打樊城呢?
想当初啊,刘备做出了一个安排,就是把关羽单独留在荆州。他为啥这么做呢?其实是有原因的。当时啊,刘备是要去帮刘璋的忙呢,可谁能想到啊,在帮忙的过程中,他顺便就把刘璋所占据的益州给夺过来啦。也就是说,刘备把关羽留在荆州这件事,和他去帮刘璋忙进而夺取益州这一系列情况可是紧密相关的。
话说曹操得知刘备竟然夺得益州之后,那心里可真是窝了一肚子火。曹操心里就琢磨开了:这刘备,想当初自己去攻打刘璋的时候,他还一个劲儿地强调刘璋是他的亲戚呢。按他当时那说法,他来帮刘璋保住这份基业那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儿了。可谁能想到呢,现如今他居然把自己亲戚的基业给夺了过来,这可真叫人意想不到又气愤不已。
刘备在这件事情上的做法,确实是不太地道。不过呢,这刘备其实也是被逼无奈的。要知道,在当时那个局面下,其他的地盘早就已经被曹操和孙权给占据得差不多了,刘备根本就没有别的去处了,所以才会出现那样的情况呢。
大家想一想啊,刘备当时面临的局势可不简单呐。要是他选择北上攻打曹操,那可太难了,根本就没有胜算,根本就打不过人家嘛。再看要是往东去打孙权呢,这也不行,因为这样一来,他可就要背上破坏联盟的责任啦,这后果也是很严重的呢。所以呢,综合考虑这些情况,按照诸葛亮在《隆中对》里提出的策略,刘备确实就应该朝着西边的方向去发展。
不过呢,话说到这儿,得提一下当时的情况。那时候在西边的那片地方,可是刘备的宗亲刘璋所占据的地盘呢。并且,刘璋对刘备那是极为信任的,压根就没有什么防备之心。就这么轻易地,刘璋便允许刘备带着兵进入到益州境内啦。
刘璋在当时的处境下,其实真的是没有其他更好的选择了,要知道,除了向曹操投降之外,似乎就找不到别的可行办法了呢。
在当时那种形势下,刘备抓住了有利时机,巧妙运用凤雏庞统所献出的计策,成功地将成都拿下,进而顺利占领了益州这块重要之地。
想当初啊,刘备曾向江东方面提出借地盘的事儿呢。当时刘备可是明确说了,就约定好了,只要他能成功拿下益州,也就是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一块地盘之后,那么之前从东吴借来的那些地盘,就一定会归还给东吴的。
然而,当真正到了该履行约定归还的时候,刘备心里却不太愿意把东西还回去了,甚至动起了耍赖不认账的念头。就因为这样,孙权那边可不干了,于是乎,孙刘两家之间便产生了冲突。刘备一开始呢,还想着拉开阵势,好好地和孙权打上一场来解决这个事儿,可仔细一琢磨,却发现当下的时机并不合适。
话说在曹操那一方呢,当刘备成功占领了益州之后啊,曹操心里这口气可就怎么也咽不下去啦。他执意要亲自率领大军去攻打汉中这块地方。刘备这边得知消息后,那也是赶忙行动起来,他迅速地和孙权展开了和谈。经过一番协商呢,双方最终达成了一致,把荆州给平分了。做完这件事儿,刘备便马不停蹄地赶去处理有关汉中的一系列事宜了。
曹操带着一股来势汹汹的劲头前来,可他并不真正清楚汉中这地方的厉害之处。就这么着,在汉中这儿,曹操遭遇了败仗呢。在这之后,刘备又做出了安排,他派出了刘封和孟达这两人,让他们去夺取上庸等地方,而刘封和孟达也确实按照刘备的吩咐去行动,最终成功拿下了上庸等地。
就在这个时候,一直负责镇守荆州的关羽可就按捺不住了。为啥呢?原来啊,当他听说曹操在战场上吃了败仗的消息之后,立马就做出了行动,迅速出兵朝着自己心心念念已久的樊城进发了。他心里打的算盘呢,就是要趁着曹操刚吃败仗、局势对自己似乎有利的这个当口,从自己这边再给曹操来上一击,让曹操在两条战线上都遭受失败,来个双管齐下,给曹操造成更大的打击。
在这种情况下,关羽做出了安排,他决定留下两位官员在老家驻守,好让后方得以稳固。做完这一安排之后,关羽便亲自率领着军队,径直朝着樊城的方向进发了。
出兵不行,守城无敌
在那个时候,曹操这边负责镇守樊城的大将是曹仁,要说守城的本事,曹仁那可是相当厉害的,是极为擅长守城的将领。不过呢,当时樊城里面负责守城的士兵数量可不多,仅仅只有数千人而已。
大家都知道,曹操心里很清楚曹仁守城的本事那是相当厉害的。可就算本事再大,也架不住没条件,就好比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嘛。当时曹仁手底下压根就没多少士兵,这要怎么去守城呢?曹操心里也明白这个情况,所以就赶紧又给曹仁派去了一队人马。这队人马是由谁率领的呢?正是于禁和庞德啦。他俩接到命令后,就马不停蹄地直奔樊城而去,去协助曹仁守城啦。
在得知有援军前来的消息后,曹仁心里别提多高兴了,赶忙把这支援军的部队安排在了樊城的北面。这里得说一下啊,有个叫于禁的人,他所犯的错误和马谡的错误恰恰相反呢。
马谡把营寨设置在了山上,而于禁呢,则是将营寨安扎在了山下。不过于禁没料到的是,当时所处的襄樊地区恰好正值雨季。要知道,在这样的雨季时节,如果把营寨驻扎在地势低洼的地方,那是极有可能会被大水给淹没掉的呢。
说来也巧,就在这一年,雨水那是格外的充沛。而关羽呢,特别善于把握战机,他瞅准了这个时机,巧妙地借助这势头很足的洪水,一下子就把于禁和庞德所驻扎的营地给全部淹没掉啦。
话说当时啊,关羽乘着战船,气势汹汹地朝着敌军的阵营就冲过去了。那场面,可真是够震撼的。于禁呢,在这种情况下,实在是没办法了,被逼到了绝境,最后只好向关羽投降了。而庞德这边呢,那可真是条硬汉啊。面对关羽,他毫不畏惧,拼了命地和关羽展开殊死搏斗,坚决不肯屈服。哪怕知道自己可能会丢掉性命,也没有丝毫退缩的意思。不过呢,最终还是没能敌过关羽,被关羽给杀掉了。
樊城之中的曹仁,得知于禁和庞德遭遇败绩后,着实被震惊到了。当时的他,心里头其实是想着要逃跑的呢。不过呢,就在他打算这么做的时候,他的副将满宠站了出来,把他给拦住了。为啥要拦住他?这是因为啊,那时候关羽已然截断了他们的后路,他们根本就没有地方可以逃啦,所以满宠才会及时阻拦曹仁,不让他做出逃跑这种不理智的举动呢。
要知道,他们一旦选择逃跑的话,那守城的士兵心里肯定就会乱了套。毕竟这军心要是散了,还怎么好好守城呢?樊城要是守不住丢了,那襄阳可也就危险啦。因为这两座城的关系很紧密,樊城一失,襄阳就会受到很大影响。到了那个时候,损失的可就不只是一两座城这么简单喽,说不定还会引发一系列更严重的后果呢。
话说曹操这边得知樊城发生的事情后,那可真是被吓得不轻,甚至都动了迁都的念头。不过呢,就在这个时候,司马懿站了出来,把曹操给拦了下来。司马懿随后对曹操说道:“您瞧啊,关羽此次能获得大胜,这不过是老天爷在帮他的忙罢了。怎么说呢,就是恰好下了那么一场大雨,结果就致使于禁遭遇了惨败的局面呢。”
司马懿对曹操说道:“此次打了败仗,其实也算不得什么太过严重的事情。可要是因为这一场败仗就被吓得迁都的话,那产生的影响可就相当大啦。一旦迁都,百姓们心里必然会慌乱起来,如此一来,咱们可就更加处于被动的局面啦。”
曹操发问道:“这可如何是好?咱们的援军短时间内是没办法赶到樊城这边来的。”
话说那时,司马懿琢磨出了一个应对之策,随后便向曹操进言。司马懿对曹操讲道:“曹公啊,当下咱们的援军距离此地颇为遥远,要想破局,得用个巧妙的法子才行。咱们可以试试釜底抽薪这一招,去撺掇孙权,让他出兵去攻打关羽的‘老家’。如此一来,就如同围魏救赵一般,关羽得知自己的后方受到威胁,必然会带兵回防,这样局势或许就能对咱们有利啦。”
司马懿想出的这个计策可谓是相当阴险啊。他可是把孙权这个人给琢磨透了,深知孙权肯定会做出背叛孙刘联盟的事儿,于是就谋划出了这么一招。你看啊,就算到时候孙权那边没取得什么实质性的战果,但只要他有所行动,那樊城之围自然而然也就能够得以解除啦。
说不定徐晃带领的援军一旦赶到,那局面可就有转机了,甚至有可能反过来对关羽发起一波攻势呢。曹操听了司马懿所献的这个计策之后,觉得实在是太妙了,当下便毫不犹豫地按照这个计策去安排、行动起来了。
曹操那边派出了使者前往东吴。孙权一得到这个消息,马上就把吕蒙给找来了,还吩咐吕蒙赶紧去做些准备工作呢,因为过不了多久,就要去攻打关羽啦。
要知道,关羽那可是有着非凡的谋略和先见之明。他早就料到对方会有这么一招儿呢。所以呢,在荆州这块重要的地方,关羽特意安排留下了数目众多的部队驻守在此。并且,各项警戒工作也都做得极为严密,方方面面都考虑到了,防守得那叫一个滴水不漏。在这样的情况下,吴军就算是有心想要进攻荆州,那也是根本找不到任何可乘之机,只能是干瞪眼没办法喽。
吕蒙眼见关羽把防线布置得极为严密,防守得滴水不漏,心里清楚要是继续这么僵持下去,根本不会有什么成效。所以呢,他干脆大大咧咧、毫无顾忌地跑去跟孙权说自己身体有恙,要告病修养。孙权心里那也是跟明镜儿似的,一下子就明白了吕蒙此举的用意。于是,孙权就把吕蒙从作战前线给调走了,转而安排了一个在当时还没什么名气的陆逊来接替吕蒙的位置。
陆逊抵达前线之后,刻意把自己的姿态摆得极为低姿态,并且还特意给关羽送去了礼物呢。
您瞧,当时关羽瞅见对面来的是个没什么名气的小角色,而且那小卒表现得特别怂包的样子。就因为这样,关羽呢,心里头就放松了警惕啦。接着,他就从留在荆州的那些兵马当中调走了一部分哦,把这调走的兵马派去攻打樊城咯。
要知道,吕蒙其实并没有真的就那样离开哦。他想出了一个巧妙的计策,那就是把自己伪装成普通的平民百姓的样子。然后呢,还带着手下的士兵,悄悄地朝着荆州那边行进,就这样偷偷地潜入了荆州,而这一行动就是历史上颇为有名的“白衣渡江”啦。
这里所说的“白衣”,可不是单纯指穿一身白色的衣服,弄得跟去吊孝的样子差不多哦。实际上呢,“白衣”所指代的是平民百姓平常所穿的衣服。就好比在《陋室铭》里面提到的“往来无白丁”这句话,这里面的“白丁”呢,指的就是那些没接受过什么教育、没上过学的平民百姓啦,可千万不要误会成是白萝卜切成的丁哦。
吕蒙抵达荆州后,在当时的情况下,只要负责留守荆州的糜芳以及傅士仁二人能够牢牢地坚守住城池,不出现什么差池,那么正在进行攻城作战的关羽呢,就可以立刻停止攻城行动,迅速地从当前的战斗中撤出来,然后赶紧回防荆州,以此来应对吕蒙这边带来的局势变化。
要知道,在当时的情况下出现了这样的状况,糜芳和傅士仁居然没做抵抗就直接投降了。就因为他们的这一举动,吕蒙可以说是轻轻松松,连一个士兵、一丁点儿兵力都没有耗费,就顺利地把荆州给拿下了。而这个时候呢,关羽在得知荆州那边发生了战事之后,那是赶忙往回赶准备进行防守啊,可等他到的时候才发现,荆州早就已经换了主人啦,不再是原来的归属了。
关羽当时的处境是只能朝着益州的方向进行撤离,其目的在于去寻找己方的大部队以获得支援和庇护。就在这个时候,曹操那边派出的援军也赶到了战场。而曹操和孙权呢,他们彼此之间其实是存在着防备之心的,都对对方有所提防,可即便如此,他们还是同时展开了对关羽的追击行动。
进退两难,内外皆敌
陆逊等人其实早就预料到关羽将会往西进行撤退,基于这样的判断,他们提前采取了行动,已然成功截断了关羽前往益州的路径。
话说关羽在作战期间,意识到局势严峻,急需支援,于是特意派出了通讯兵,去向上庸的刘封、孟达传达请求出兵援助的消息。可没想到啊,这刘封和孟达竟然拒绝了关羽的求援。如此一来,关羽这边就陷入了极为艰难的境地,没办法,他只能硬着头皮,带着手下的兵卒冒险一试,想要从东吴的防守线上冲过去,可最终还是没能成功,实在是令人惋惜。
话说关羽在麦城的时候,那处境可谓是穷途末路了。当时的他只能选择仓皇逃窜,可就在逃窜途中,不幸被马忠所设的绊马索给绊倒了。就这么一下,一代名将关羽便在此地丢掉了性命,终年五十八岁呢。
大家知道东吴和曹魏为了对付关羽,总共派出了多少将领吗?你看啊,关羽当时的情况就挺让人疑惑的,感觉他不管走到哪儿,好像都能碰到敌方的人呢,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我们先来说说曹操这边的情况。就在樊城这个地方呢,当时有两个人被围困在那儿,一个是曹仁,另一个是满宠。而且,在这场战事当中,情况还挺严重的呢。关羽那可是相当厉害,在这儿不仅斩了庞德,还收服了于禁呢。
在那之后,五子良将里的徐晃和张辽都赶过来了。除此之外呢,还有像殷署、朱盖、徐商等等这些不太出名的将领,也全都聚集到了一块儿。他们的目的就是去追击关羽呢。没过多久,有一位谋士站了出来进献自己的看法,他觉得呢,应该给关羽留存一些体力,好让关羽能够和吴军去展开作战。
就这样,曹军最终放弃了继续追击的行动,从而把关羽留给了东吴那边去处理。在东吴这边呢,担任主帅一职的是吕蒙。而在吕蒙的身旁,还跟随着两位谋士呢,其中一位是陆逊,另一位则是虞翻。
在这儿呢,除了那些因为种种原因动弹不得没办法前来的之外,江东十二虎臣可是一个不落,全都到齐啦。而且,还有好些孙家人也在呢,像孙皎、孙桓等等这些人,也都出现在这儿啦。
大家都知道三国时期有曹魏和东吴这两大势力,不过呢,其实刘备这边也并非就顺风顺水没有敌人。就拿关羽来说吧,他最后败得那叫一个惨呐,这里面很大的原因呢,就是因为傅士仁和糜芳这两个人。这两人的所作所为,对关羽的战败可是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呢。
有这么两个人,他们的资历可是相当老啦。其中的糜芳呢,还是刘备的小舅子呢。你说这两人啊,在面对敌军的时候竟然不战而降,这真的让人特别难以理解。糜芳跟着刘备已经好多年了,大家都想不明白,他怎么就会突然做出投靠东吴这样的举动呢?
在相关事件当中,除了已经投降的那两个人之外呢,还有另外两个人是见死不救的情况,这两人就是刘封和孟达啦。
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他们其实是有机会去救下关羽等人的。可也搞不懂他们心里到底在惧怕什么,就是不敢派出哪怕一兵一卒去施以援手呢。就这样眼睁睁地看着关羽一路朝着麦城逃去,最后在麦城那里丢掉了性命,实在是让人觉得惋惜又气愤。
在《三国志》里,对于关羽有着这样的评价。一方面提到“羽刚而自矜,以短取败,理数之常也”,意思就是关羽这个人性格刚强,而且颇为自负,也正是因为他自身存在的这些短处,最终导致了失败,这其实是很常见的一种事理发展规律。另外还指出“羽善待士卒而骄于士大夫”,也就是说关羽对待手下的士兵很不错,能够做到善待他们,但是呢,面对那些士大夫阶层的人,关羽却表现得很骄傲呢。
这里就点明了关羽失败的缘由。关羽这个人呢,性格非常刚直,并且极为自傲。要知道,那时候他都已经快六十岁了,可行事作风却还和年轻小伙子一般无二呢。
这里有很关键的一点需要提及,那就是关羽一贯的行事风格。关羽向来对麾下的士卒极为爱护,总是关怀备至的。然而呢,他对待一些官员的态度却截然不同,甚至可以说是颇为不屑的。在他眼中,那些官员好像还比不上普通的小兵呢。也正因如此,很有可能就导致了后来傅士仁与糜芳的叛变事件,说不定这叛变的背后原因就和关羽的这种态度有着莫大的关联呢。
关羽不幸被小人所害,不过呢,他的名字以及那些了不起的事迹,已然永远地镌刻在了历史长河之中啦。而且,他所秉持的忠义精神,也会世世代代地流传下去呢,始终被后人铭记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