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特克星阿立谯国夫人冼氏墓墓碑的背后|冼夫人文化行第三季

南方+客户端 2023-12-26 17:03:41

走进冼太夫人故里文化旅游景区(下称“冼夫人故里景区),沿石阶而上,冼夫人巨型坐像矗立在广场中央,左手抚掌、右手握拳置于双膝上,雍容而威严。

冼夫人故里景区位于电城镇山兜村。景区内谯国夫人冼氏墓和娘娘庙两个景点,同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3年,电白县文物普查队在电城山兜开展文物普查时,接收到群众上交的清嘉庆年立的隋谯国夫人冼氏墓碑,并发现了负碑赑屃石,沉默了近千年的冼夫人墓遗址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

墓碑用青色麻石凿成,高2.07米、宽0.70米、厚10厘米,阴刻楷书,右记“嘉庆己卯”,中署“隋谯国夫人冼氏墓”,左记“电白县知县特克星阿、电茂场大使张炳立石”。

墓碑所载特克星阿和张炳是什么人?为何二人名字会现于墓碑之上?墓碑重现有着怎样的故事?近日,笔者探访冼夫人故里景区,约访多名冼夫人文化研究的专家学者,揭开谯国夫人冼氏墓墓碑背后的故事。

12月26日《南方日报·电白视窗》A04版。

刚走到谯国夫人冼氏墓前,就被墓前一个颇有特色的巨石吸引,形似龟壳,中有凹槽,上还有些许纹理。

“这叫负碑赑屃,隋谯国夫人冼氏墓出土。”茂名滨海新区文联办公室主任张永忠指着赑屃,望着眼前的墓园说,赑屃的发掘,让考古专家更能确定这里便是冼夫人的墓藏。

1983年,电白县文物普查队在电城开展文物普查时,接收到群众上交的清嘉庆年立的隋谯国夫人冼氏墓碑,并发现了负碑赑屃石。

张永忠说,以前村民不认识赑屃,一度把它当作普通石头来磨刀。后来学者发现,收集并保护起来,建立赑屃亭,侧立至今。

现场可以看到,赑屃残座仅存其身,首及四足缺损,背部“龟纹”清晰可辨。张永忠介绍,此赑屃长逾1.3米,重达1.5吨。

赑屃,是中国古代神兽。汉族神话传说中龙生九子,其第七子为赑屃,形似龟而好负重,因而又称龟趺石。《隋书·礼仪三》记载:“三品以上立碑,螭首龟趺。”意思是说古代三品以上官员才立墓碑,足见墓主人身份尊贵。

1995年,广东考古专家麦英豪曾来到山兜考察冼夫人墓。他感叹道:“墓城之大,赑屃之巨,及地面宏大的建筑物,说明墓主人的身份极高,在岭南除了南越王赵佗,唯有冼夫人这么高的封号才能相配。”

历代史书也有记载。据《广东通志》:“隋谯国夫人冼氏墓在县北山兜娘娘庙后,遗址犹存,碑佚,嘉庆二十四年知县特克星阿重立碑。”

道光五年章鸿《电白县志》卷十五有载:“谯国夫人墓,旧有碑,已佚,负碑赑屃石质青白,刻鳞甲甚精致,从插碑孔中断,尚存一半,长三尺,欹埋土中,嘉庆二十三年开出,知县特克星阿、电茂场大使张炳树碑墓址。”

张永忠认为,历代史籍对赑屃及其发现背景的记载,不仅表明墓主人身份地位的高贵,而且也是冼夫人墓藏位置的有力佐证。

娘娘庙坐落在谯国夫人冼氏墓前,墙壁上藏有多件碑刻,其中一件刻录有清道光举人仪克中吟咏冼夫人的诗。诗中提到“年深赑屃瘗秋草,夜静笙箫讶古祠”,印证了彼时赑屃已经在冼夫人墓园中。

经过冼夫人铜像广场,穿过笔直的石道,可以一直走到隋谯国夫人冼氏墓园。这里树木葱茏、桂花飘香。眼前的空地上,隋唐莲花纹覆盆砂岩柱础裸露在地表上。

“鉴于当时出土遗址保护技术尚未过关,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出土遗物进行取样后,按照专家组建议现场对已揭露的建筑遗址进行了回填。”张永忠说。

墓园中间立着用青色麻石凿成的墓碑,高2.07米、宽0.70米、厚10厘米,阴刻楷书,右记“嘉庆己卯”,中署“隋谯国夫人冼氏墓”,左记“电白县知县特克星阿、电茂场大使张炳立石”。

清道光《电白县志》卷十六《古迹》对此也有记载,“隋谯国夫人洗氏墓在县北十里山兜娘娘庙后,土茔周围数丈,碑供,屃犹存,嘉庆二十四年知县特克星阿、电茂场大使张炳重立碑曰:‘隋谯国夫人冼氏墓’。”

特克星阿重立碑有一段轶事。广东省冼夫人文化研究基地研究员、茂名市政协文史专员何火权介绍,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知府戴锡纶带领高州六属官员到高州城冼夫人庙拜谒,戴锡纶带头写了一首七律《冼夫人庙》,六属官员按其韵依次和诗。电白知县特克星阿不仅和诗,而且回到电白县城后着手宣传、研究冼夫人文化,立碑标示,存于后世,影响深远。

冼夫人墓究竟在何处的争论,并不是后代的新鲜事。清乾隆年间编写的《高州府志》记载,“冼夫人墓,或在高凉岭,或在山兜娘娘庙后。迄无定所,今并存之,以俟有识之君子。”何火权认为,由此可见当年茂名县和电白县都在争冼夫人墓,考虑到如果能够确定冼夫人墓的确切地址,对当时的地方官员来说也是一件大事。

而清道光《电白县志》十二《杂录》还收录了县志编纂人员的调查笔记:“山兜冼夫人墓,四围短垣,颓为高土,人号鬼子城,乃当日墓城之地也。今虽鞠为茂草,而遗址犹存,宽数十丈……相传有守墓户数家,基址亦略可指。”该志纂修者崔翼周撰写的《谯国夫人庙碑铭》亦肯定冼夫人“以某年月日葬于山兜之原”。

“在嘉庆二十三年,当地群众发现了驮碑赑屃,现在经过查验,在茂草中找到冼墓,对照志书记载,便确定此处为冼夫人墓。于是,电白知县特克星阿便确定立碑标示,由此而结束两地的争议。”何火权认为这可能是特克星阿重立墓碑的重要原因。

而对于墓碑上另一个名字张炳的由来,多位专家研究《电白县志》发现,当年电白有“电茂场”盐场,自古盐是官府专营专卖。县志记载“张炳,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己酉进士,以知县降补,嘉庆二十三年大洲场调署。”进而推测墓碑上有张炳的名字,应是刻石立碑所需的费用,都由盐场支付。

“很多地方志都记载过特克星阿重立冼夫人墓碑的事情,反反复复就这一件事、一句话。”张永忠认为,特克星阿正因立碑一事名留青史。

“电白知县特克星阿当年在冼夫人墓前树碑这一举动,为之后的冼夫人研究奠定了一个基点。”何火权说。

娘娘庙的诗碑记载,“土人云,‘己卯秋,特明府正斋张盐使苞塘树坟碑后,隐隐闻乐音者一月。’”说的是因知县特克星阿树立起石碑,确定了冼夫人的墓地,作为娘娘庙中的神灵冼夫人,非常高兴和感动,每天晚上都会带一班人击鼓吹箫,载歌载舞,演奏音乐,乐韵悠扬,前后有一个月。

“这个传说,当时肯定会在当地大力传扬,人人皆知。可见特克星阿是发动群众,制造舆论的高手。”何火权说,后来仪克中的诗中有“夜静笙箫讶古祠”咏其事;邵咏的和诗中有“黄土千年犹古角”,并录下这个传说。

娘娘庙的碑刻中有一件“蔡氏神泽会碑记”,也记载了一段传奇故事。元末明初之际,蔡族七世祖欲在冼夫人墓前选择吉地迁葬其六世祖坟。当夜冼夫人给他托梦,“此地留构予庙,予指引汝上山,欲贵显则葬鹿地,欲富庶则迁豕穴”。后依梦上山,果然见到一鹿一豕(野猪)分跑,他便追赶野猪,把六世祖葬在豕穴,名猪乸坑。葬祖之后,蔡族人果然人丁兴旺且逐渐富裕。由此而感念冼夫人的恩德,蔡姓后人便与当地黄姓族人商议,在冼夫人墓前分别建起了两座庙宇,祭祀冼夫人。

“确立冼夫人墓地后,追踪溯源,把冼夫人墓前叫‘娘娘庙’的庙宇称为‘冼夫人庙’,找到一个非常恰当的理由。”何火权说。

“从隋仁寿元年(602)冼夫人逝世到清朝期间关于冼夫人墓址的记载是不详尽甚至几乎是空白的,特克星阿重立碑是一个里程碑的事件,为后人研究冼夫人墓址及有关历史提供了宝贵的材料。”电白区冼夫人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戴国伟认为,特克星阿重立碑,标志着当时电白官方对冼夫人墓址的认证,以致后来《广东通志》及《电白县志》等方志史籍开始多有记载。

史料记载,特克星阿是满州正红旗人。何火权在研究中认为,特克星阿在重立墓碑这件事上体现了一个为政者的智慧,也为后人研究冼夫人文化提供了史料依据。

冼夫人研究专家郑显国在其专著《冼夫人全史》中分析,“道光《广东通志》这段史实,不但指出了冼夫人墓在电白县城北十里的山兜娘娘庙后,而且强调‘遗址犹存’的史实。这也是对乾隆府志关于冼夫人墓有二处存疑‘迄无定所’的鉴别回答。”

如今,坐落在电城山兜的隋谯国夫人冼氏墓(冼墓)、娘娘庙(冼庙)和冼夫人故居遗址(冼府),合称为“三冼”文物文化资源。

特克星阿的和诗解析

清嘉庆二十四年,即1819年,高州六属官员按知府戴锡纶《冼夫人庙》的韵,依次和诗,其中电白知县特克星阿不仅和诗,而且回到电白县城后,就宣传、研究冼夫人进行了一系列操作,其影响一直延续到今天。

戴锡纶《冼夫人庙》全诗为:

天使图麟别出奇,一身岭海手维持。

长雄自谢真王贵,诚敬人怀圣母慈。

漫数军声慑娘子,便论家法守孙枝。

只今庙貌留乡里,多少须眉拜女师。

特克星阿和诗为:

女子能兵惯出奇,平生忠孝更坚持。

世当扰攘天谁补,民获安全佛比慈。

岭海金汤铜一柱,春秋萍藻炬千枝。

名贤器识英雄略,何限男儿有我师。

据《电白县志》记载,特克星阿是满州正红旗人,翻译生员,嘉庆二十三年任电白知县。从这简单的记载来看,仅知道他是一名翻译。估计是作为满汉语的翻译,即便是生员(秀才),也可以做知县。但千里迢迢来到偏僻的广东电白任知县,对一个满族人来说,也并非什么大不了的事。

慢慢品味这首和诗,确有其独到之处。全诗气势雄大,赞颂冼夫人的用兵、忠孝、胆识、保境安民,维持岭南一带安定以及称颂冼夫人的历史功绩。从诗中看以看到,特克星阿非常熟悉冼夫人的事迹,信手拈来,便成佳句。如首联,写冼夫人善于用兵,隋书《谯国夫人传》中,就有冼夫人“抚循部众,能行军用师,压服诸越”的记载。化为“女子能兵惯出奇”,说的是冼夫人善于带兵打仗非常不平凡。传记中载有欧阳纥谋反时,用冼夫人的儿子冯仆相威胁,冼夫人说:“我为忠贞,经今两代,不能惜汝,辄负国家。”诗句“平生忠孝更坚持”,称颂了冼夫人一生对国家的忠心耿耿,历事三朝而没有丝毫的改变。颔联借用女娲补天的典故,赞扬冼夫人在动乱年代的功绩。处在动乱的年代谁来保境安民?唯有冼夫人担起这个责任,让岭南百姓获得安全,这份功德比佛祖还要仁慈。颈联对仗工整,含义深远。岭南如金城汤池般坚固无比,冼夫人就像是擎天的铜柱一样保护着一方百姓的平安;“春秋萍藻炬千枝”中的“萍藻”重点在“藻”的字义,应解释为“文辞、文采”,“春秋”指史书。全句的意思是冼夫人的事迹在非常有文采的《隋书》《北史》等史书中详细记载,如千枝火炬的光芒照耀人间。尾联赞叹冼夫人作为巾帼英雄的胆略见识,由衷地发出感慨,本地有冼夫人这样伟大的人物,就应尊崇、敬佩和拜祭,哪里限于男儿才是自己的楷模啊!

——选取自何火权《拨云见日奠定基点——特克星阿〈冼夫人庙〉和诗杂谈及背后的故事》,有删减。

参考文献:

[1]何火权,《拨云见日奠定基点——特克星阿〈冼夫人庙〉和诗杂谈及背后的故事》[N],茂名日报,2021-09-09.

[2]郑显国,《冼夫人全史》[M].

[策划]陈戈刘俊

[统筹]刘栋铭

[采写]叶洁

[作者]叶洁

[来源]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