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朝、元朝和明朝各2首代表性七律,哪个朝代的诗水平最高?

驶向一江诗词 2024-08-29 13:26:51

毫无疑问,唐朝是中国诗歌史上第一高峰,宋朝是第二高峰,其实除了唐、宋,其他朝代也有很多精彩的诗中佳作传世。

本文是七律专题,分享金朝、元朝和明朝各2首精彩的七律,到底哪个朝代的七律水平最高?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揭晓谜底。

首先来看金朝的两首七律。

第1首 金朝赵秉文的《寄王学士》

寄语雪溪王处士,年来多病复何如。

浮云世态纷纷变,秋草人情日日疏。

李白一杯人月影,郑虔三绝画诗书。

情知不得文章力,乞与黄华作隐居。

这首诗是作者向友人雪溪王处士表达关切与自身感慨之作。

首联“寄语雪溪王处士,年来多病复何如”以问候起笔,关怀对方近年来是否因多病而有所变化,奠定了全诗温情又带些许忧虑的基调。

颔联“浮云世态纷纷变,秋草人情日日疏”则是对世态人情的深刻感慨,将世间百态比作易散的浮云,变幻莫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则像秋日的草木,日渐稀疏,透出诗人对人情世事的无奈与叹息。

颈联“李白一杯人月影,郑虔三绝画诗书”借用了两位历史人物的典故,李白月下独酌,体现了超脱尘世的孤高清逸;郑虔则以其诗、书、画三绝著称,此联以此自喻,表达了诗人对诗酒风月的向往及对艺术修养的追求。

尾联“情知不得文章力,乞与黄华作隐居”透露出诗人的自我认知与愿望,他明知凭文章难以力挽世态,不如索性效仿古代隐士,以菊花为伴,归隐山林,寻求内心的平和与自由。

全诗通过向友人的问候与自我的抒怀,展现了诗人对复杂世态的洞察、对真挚友情的珍视,以及在纷扰尘世中渴望寻求避世隐逸的情怀,读来令人深有同感。

第2首 金朝元好问的《壬辰十二月车驾东狩后即事》五首其二

惨澹龙蛇日斗争,干戈直欲尽生灵。

高原水出山河改,战地风来草木腥。

精卫有冤填瀚海,包胥无泪哭秦庭。

并州豪杰知谁在,莫拟分军下井陉。

金哀宗天兴元年(1232)正月,节节进逼的蒙古军围困了金的都城汴京。

十二月,城中粮尽,金哀宗被迫出京亲征。元好问当时任左司都事,仍留在围城中。不久,哀宗因军事失利,放弃汴京,东走归德,诗题中的“车驾东狩”即指此事,这首诗是组诗的第二首。

此诗讽刺那些拥兵观望、畏缩不前的诸豪帅,揭露出他们居心叵测的嘴脸,生动有力,入木三分。

欣赏完金朝的2首七律佳作,再来欣赏元朝的2首七律。

第3首 元朝萨都剌的《采石怀李白》

梦断金鸡万里天,醉挥秃笔扫鸾笺。

锦袍日进酒一斗,采石江空月满船。

金马重门天似海,青山荒冢夜如年。

秪应风骨蛾眉妒,不作天仙作水仙。

萨都剌的诗词水平都很高,他这首七律先抑后扬,充满了梦幻色彩,更展现出作者对诗仙李白的崇敬之情。

作者赞美李白诗酒风流,襟怀磊落,表达了他对李白遭受厄运的同情,作者总结李白悲剧命运的原因,是因为他蔑视豪门贵族,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李白的性格和正直品德很难被那些宵小之辈所容忍。

最后作者表达了对李白的仰慕之情,他会继承和发扬李白的精神品质,为诗歌的辉煌而努力。

第4首 元朝贯云石的《芦花被》

采得芦花不涴尘,翠蓑聊复藉为茵。

西风刮梦秋无际,夜月生香雪满身。

毛骨已随天地老,声名不让古今贫。

青绫莫为鸳鸯妒,欸乃声中别有春。

某年秋天,元朝诗人贯云石辞官南游,途经梁山泊,他看到当地人用芦花絮成被子,光亮柔软,洁白晶莹,十分喜爱。

贯云石找到一个渔翁,想买他的芦花被。岂料这渔翁也和贯云石一样,是一位归隐的高洁之士,并且知道贯云石的诗名,于是要贯云石用诗来换芦花被。贯云石略加思索后,吟出此诗。

该诗上半段写景,下半段写人,全诗句句不离芦花被,应时应景,满足了渔夫的请求,同时还巧妙、委婉地表达了诗人的心意,确实是一首七律佳作。

最后再来看看明朝的2首代表性七律。

第5首 明朝袁凯的《白燕》

故国飘零事已非,旧时王谢见应稀。

月明汉水初无影,雪满梁园尚未归。

柳絮池塘香入梦,梨花庭院冷侵衣。

赵家姊妹多相忌,莫向昭阳殿里飞。

这首诗是袁凯早年的作品,他尚未出仕时,一天与友人去拜会当时的诗坛领袖杨维桢,见茶几上有别人的一首《白燕》诗,袁凯读后说:“此诗写白燕尚未尽体物之妙。”杨维桢不以为然。袁凯回家后,连夜步其韵而写此《白燕》诗。

此诗诗句中无“燕”字,却句句不离燕。首联用刘禹锡“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诗句触题,总赞一笔,深化丰富了文化内涵。

中间颔、颈两联着重写燕体之白,以柳絮、梨花等洁白的景色衬托白燕。尾联转过笔势,以赵飞燕比“燕”,希望白燕洁身自重,尤见诗人殷殷之情。

全诗写形传神而形神兼具,用典自然而贴切,且语言秀丽流畅,构思巧妙,确为咏物之佳作。

第6首 明朝于谦的《岳忠武王祠》

匹马南来渡浙河,汴城宫阙远嵯峨。

中兴诸将谁降敌,负国奸臣主议和。

黄叶古祠寒雨积,清山荒冢白云多。

如何一别朱仙镇,不见将军奏凯歌。

这是明朝民族英雄于谦哀悼南宋民族英雄岳飞的一首七律,两人有着类似的经历和命运,此诗读后令人感慨万千。

这首诗作于土木堡之变后,明英宗朱祁镇被俘成为筹码,明王朝危在旦夕,此时很多大臣主张放弃国都南迁,于谦力排众议,极力要求坚守北京,坚决抗击鞑靼大军。

于谦诗中用南宋迁都被灭的历史向人们说明逃避现实是错误的,投降议和是不可取的,历史最终证明于谦是正确的,他率军击溃鞑靼大军,挽救了大明,可惜一代名将最终没有逃过被冤死的命运,成为皇权斗争的牺牲品,这一结局令人唏嘘不已。

诗词不可不赏,历史也不可不知啊!前车之鉴,后事之师。

朋友们,金朝、元朝和明朝各2首精彩七律分享完了,读了这些诗,你认为这3个朝代哪个朝代的七律水平更高?欢迎分享高见。

3 阅读:92

驶向一江诗词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