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召开授予北京市“国家森林城市”称号新闻发布会。经国家林草局评审,北京市24项“创森”指标全部达到国家标准,被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未来,北京将实施全域森林城市高质量发展五年行动计划。
多年来,北京市围绕“绿美京华,北京森林”的森林城市发展愿景,积极开展森林进城、森林环城和森林乡村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24项指标全部达标验收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有效加快了国土绿化进程,推动了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让森林融入了城市的每一个组成单元。”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唐芳林介绍。
2016年,北京市启动森林城市建设,在全国率先编制实施了相关规划。近日,24项指标全部达到国家标准并顺利通过验收。
近年来,北京市接续实施了两轮百万亩造林绿化工程,林海蔓延,绿道联通。2012年以来,累计新增绿化243万亩,森林覆盖率由2012年的38.6%提高到44.8%,城市总规确定的“一屏、三环、五河、九楔”市域绿色空间结构基本形成,城乡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
据统计,北京全市现有维管束植物2088种,陆生野生动物608种,其中鸟类达515种。北京已成为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大都市之一。
全市公园总数达1065个
森林在改善城市人居环境、缓解环境污染、满足休闲游憩需求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北京的气候、降雨存在天然短板,创建国家森林城市面临不小的困难。此外,作为一座超大型城市,北京的人口密度高,如何为绿色腾空间也是一道难题。
北京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程建华介绍,2012年以来,全市统筹城市更新和“疏整促”专项行动,新增城市绿地7293公顷,建成一批城市休闲公园、口袋公园、小微绿地、村头片林,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由15.5平方米提高到16.89平方米。最新数据显示,全市公园总数达1065个,北京成为名副其实的“千园之城”。
绿色产业蓬勃发展,林果、花卉、种苗、蜂蜜等园林绿化产业年产值超过126亿元,重点林业建设项目用工保障本地农民就业7万余人,退耕还林后续政策惠及农户9.5万余户,新型集体林场吸纳2.1万名当地农民家门口绿岗就业。
将实施全域森林城市高质量发展五年行动计划
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是对北京持之以恒坚持绿色发展、推动森林城市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充分肯定,同时也标志着北京的森林城市建设进入了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为北京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开启了新历程。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局长、首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主任高大伟介绍,未来,北京将实施全域森林城市高质量发展五年行动计划。该计划以花园城市建设为引领,通过生态网络完善、森林质量提升、生物家园建设、城乡增彩延绿和乡愁景观延续等五方面行动,着力推进“一屏、三带、九廊、多片区”生态空间建设。
在开展生态网络完善行动方面,北京将持续拓展生态空间,大力推进见缝插绿、疏解建绿,科学实施国土绿化,实现生态斑块互联互通,构建连续完整的绿色生态网络。落实北方防沙带规划,推进燕山和太行山(北京段)山地生态综合治理。
在开展森林质量提升行动方面,北京将从生物链、生态链关系入手,扎实推进山区森林健康经营,统筹管理平原生态林,不断优化林分结构,恢复植物群落,持续提升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
在开展生物家园建设行动方面,北京将因地制宜建设生态保育小区,实施绿隔公园自然带建设,以道路干线、河流为依托建立生态廊道体系,加快推进大熊猫国家保护研究中心北京基地建设,打造鸟语花香、物种丰富的生态家园。
在开展城乡增彩延绿行动方面,北京将在绿化的基础上加强彩化,多种一些色彩斑斓的树种,提高首都环境美誉度。打造二、三、四环“环城花廊”,五、六环“环城彩林”,建设四季变换的平原大美林海100处,建成千亩以上集中连片的山区彩色景观林100处。
在开展乡愁景观延续行动方面,北京将延续具有乡土特色的地带性植物景观,持续丰富中轴线、3条文化带生态景观,延续老城胡同院落景观风貌,恢复历史名园格局,保护和传承古树名木文化,建设各类城镇公园70个、村头片林800处,留住乡愁记忆,赓续城市文脉。
“接下来,我们将持续发动、组织和依靠全体市民,绘就大国首都的壮美画卷。”程建华说。
(透视社综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网站、光明日报、中国绿色时报、北京日报、红星新闻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