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源,已赘述该篇文章结尾
2025年“315晚会”曝光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新词汇——翻新卫生巾!这类与私密健康高度相关的卫生产品,竟被不法商家肆意翻新牟利!
在山东济宁梁山县的暗角,名为"梁山希希纸制品有限公司"的企业正进行着一场触目惊心的"商业运作"。他们将正规企业淘汰的不合格卫生巾、纸尿裤,打造成价值千万的"黑心商品帝国"。
这些本应销毁的工业废品,经刘老板的工厂改头换面后,竟成为电商平台月销万件的"热卖商品"!

事件曝光后,众关联品牌的回应,却引发公众更强烈质疑。此时网友不得不到雷军的社交平台下面留言:雷总快出卫生巾吧。表达了对这个行业的失望。
01黑作坊的"垃圾宝藏"

走进希希公司的仓库,扑面而来的并非消毒水味,而是腐烂与灰尘混合的恶臭。成百吨的卫生巾、纸尿裤被塞在编织袋里,满满当当,堆积如山。
记者凑近细看,许多编织袋都已破损,里面的卫生巾、纸尿裤露在袋子外,随风晃动,随手就能拽出。

地面上也堆满了掉落的卫生巾和纸尿裤,仔细瞧,市面上诸多知名品牌都能在此找到,像苏菲、自由点、嫚熙和中亿等大品牌也赫然在列。
看到这些场景,实在让人难以相信,这般环境下的卫生巾、纸尿裤日后竟要流入市场。
02徒手操作的"生产车间"

整个制作车间,根本没有所谓的无菌或消毒设备。只见一个台子旁,围着三五个大叔大妈,徒手制作起卫生用品。
台面上堆满了从大袋垃圾里挑选出的纸尿裤,这些是工人认定“形状完整、无污渍”,可二次销售的“好货”。
大爷大妈们要把这些被压缩变形的纸尿裤恢复原状后重新包装。恢复的方法很简单:
工人徒手握住纸尿裤,在桌子上反复敲打,直至其恢复蓬松状态。

大妈经过多次敲打,确认纸尿裤已经蓬松后,交给封装大爷。未经任何消毒的"翻新品"被装入新包装袋热封,,摇身一变成了“正品”。

整个过程令人瞠目结舌,在这满是灰尘的车间里,别说无菌环境,连瓶消毒液都不见踪影,大爷大妈们手上连手套都没戴过。不难想象,这样生产出来的纸尿裤会携带多少细菌。说是从垃圾堆里捡出来的一点儿不为过。

就在这样的环境中,这些卫生用品根据型号和品牌再次分类,装进编织袋,等着采购商来取货。
03电商狂欢,明知故卖

你以为这些"毒产品"会藏身在暗处销售?恰恰相反,它们正大光明占据电商平台首页,打着"厂家直营""限时特惠"的旗号,收割着无数女性消费者的信任。
记者暗访期间,目睹多辆载重卡车频繁进出仓库作业频次密集,呈现购销两旺态势。

采购商当面提出特殊要求:"我们当地监管严,必须换成我们的品牌包装。"经简单包装调换,发霉变质的"二等品"瞬间变身"品牌直销正装",堂而皇之登陆各大电商平台。
暴利驱动下,违法销售已成规模化产业链。记者偶遇的电商卖家仅两家店铺月销就突破8万件,即便按七八千每吨的进货价计算,拆零零售利润可达成本数倍。

当监管视线聚焦于生产环节时,这些披着电商马甲的"毒卫生巾",正通过物流网络渗透进千家万户。
04老板黑心的表里如一

希希纸业刘老板如何定位自己的生意?暗访画面清晰显示,他对自身违法经营的性质心知肚明,却仍在灰色地带肆意扩张。
刘老板深谙行业规则:正规厂商的合格品称为"一等品",需在无菌环境生产;而他手中经蟑鼠啃咬、布满霉斑的残次品,却被冠以"二等品"的美名。
在30吨待处理废料中,他通过人工分拣可筛选出7-8吨"可用品",运气好时甚至能提取15吨。这些以260-1400元/吨低价收购的废料,经简单翻新后售价飙升至七八一吨,利润可达成本的数倍。

对于存在明显污渍破损的废品,刘老板实施"废物再利用":
工人直接踩在成堆卫生用品上进行粉碎作业,分离出木浆、吸水高分子树脂等原材料。
这些被污染的材料被下游厂商收购,用于生产成人纸尿裤等产品,形成"废品→商品→废品"的产业闭环。

为规避法律风险,刘老板要求所有采购方签署“产品必须破碎处理,不能二次流入市场”的承诺书,试图切割法律责任。
他毫不掩饰地炫耀:
“一次又一次逮了多少人了,最终哪一个都找不到我这儿来。”

这种利用法律文书掩护违法事实的操作,暴露其既知法犯法又心存侥幸的商业逻辑。
05各大厂商有内鬼配合

根据行业规范,卫生用品生产企业必须对所有残次品进行切碎销毁处理,禁止直接流通。然而在梁山希希公司,记者目睹的场景彻底颠覆了行业准则——堆积如山的残次品竟完整保留着原始形态。
面对记者质疑,刘老板毫不掩饰地揭秘:
"核心在于打通内部关系,全国上市企业都和我这里有合作。"

其操作模式直击监管盲区:通过向企业内负责残次品销毁的班组长行贿,以每吨废品加价100元、每月数千元"打点费"的方式,让本该进入粉碎机的残次品整吨流向黑市。
记者暗访期间,恰逢一辆载有30吨MIFF母婴品牌拉拉裤的货车到货。这批本应被切碎的"二等品"完好无损地运抵仓库,经简单分拣后即将成为电商平台"正品促销"的货源。在阳光照不到的产业链暗角,监管红线被金钱轻易腐蚀。
05企业急发声多在避重就轻

在"3·15"消费者权益日之际,暗访视频引爆热搜榜首。公众震惊于卫生用品产业竟存在规模化制假链条,涉事品牌随即陷入舆论风暴,各企业连夜启动危机公关。
苏菲品牌率先回应,称视频中出现的系2022年前停用的旧版包装,涉事产品为假冒商品。

然而网友发现,其声明仅聚焦产品包装溯源,对核心的报废品处理流程只字未提。


自由点卫生巾的应对更为直接——向公安机关提交报案回执。

但消费者质疑:企业是否自查过内部品控体系?报案行为能否替代应有的行业自省?

全棉时代则在声明中强调与涉事工厂无合作,并着重宣传自身产品优势。

这种借机营销的应对方式引发更大争议,网友犀利指出:行业性危机面前,任何自我标榜都显得苍白无力。


三大品牌的回应引发集体不满,根源在于均未直面核心问题:
是否建立完善的报废品监管机制?如何确保生产环节的残次品彻底销毁?
当企业将重心放在"撇清关系""包装打假"等表层操作时,整个行业的质量管控体系已遭根本性质疑。
公众期待的,是涉事企业正视产业链漏洞的坦诚,而非顾左右而言他的公关话术。不是盖着公章的报案回执,而是从原料采购到残次销毁的全流程透明化。
06卫生用品,何时能让人放心

当暗访镜头揭开卫生巾制假产业链,消费者对民生用品的信任体系遭遇地震级冲击。这场由"3·15"曝光的行业丑闻,不仅揭露了公共卫生领域的监管盲区,更引发了关乎每个人健康安全的三大核心拷问。
一问:黑色产业链的生存密码何在?
《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实施22年来,视频中曝光的废弃原料再加工行为早已被明文禁止,而希希公司旗下有六家工厂天天不分昼夜的正常运作,居然构建起完整产业链。
二问:电商平台是否沦为帮凶?
涉事产品在众多电商平台月销数万件的背后,是审核机制的集体失灵。在电商平台,普遍存在着"证照分离"的问题:注册公司使用合规资质,实际发货却是地下作坊产品。
视频中电商显示的生产厂家在国家企业信息公示系统中,根本不存在。这种典型的作假商品,居然能在电商平台中显示,电商难道是法外之地?

三问:品牌公信力何以重建?
面对舆情发酵,头部品牌的危机公关暴露出行业性短板。苏菲、自由点等企业的声明均聚焦于"打假维权",却对核心品控环节避而不谈。
按现行《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这些报废品本应经过专业消杀处理后定向回收。但涉事企业生产记录显示,其原料采购量竟与正品损耗量高度吻合,这种巧合令人不得不质疑:所谓的"报废监管"是否形同虚设?
结语:
发稿前传来最新消息:
曾出现在视频中春风得意的希希纸业刘总,如今已被公安机关依法刑拘。法律之网终于笼罩其身![蛋糕]
参考资料:
环球时报:2025年3月15日-《山东济宁回应315曝翻新卫生巾事件:翻新卫生巾涉事企业负责人被控制翻新卫生巾涉事企业被查封》界面新闻:2025年3月15日-《苏菲回应“3·15晚会曝光翻新卫生巾”:瑕疵品100%粉碎闭环处理》
界面新闻:2025年3月15日-《3·15晚会曝光翻新卫生巾,自由点发布声明》
红星新闻:2025年3月16日-《全棉时代回应翻新卫生巾:从未向涉事企业授权或供货》
金台资讯:2025年3月16日-《山东济宁查封“翻新卫生巾”涉事企业企业负责人已被控制》

金台资讯:2025年3月16日-《山东济宁查封“翻新卫生巾”涉事企业企业负责人已被控制》

界面新闻:2025年3月15日-《苏菲回应“3·15晚会曝光翻新卫生巾”:瑕疵品100%粉碎闭环处理》

界面新闻:2025年3月15日-《3·15晚会曝光翻新卫生巾,自由点发布声明》

红星新闻:2025年3月16日-《全棉时代回应翻新卫生巾:从未向涉事企业授权或供货》

金台资讯:2025年3月16日-《山东济宁查封“翻新卫生巾”涉事企业企业负责人已被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