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土最早最完整的金缕玉衣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01-15 15:40:00

“探展”迈向津冀

编者按:京津冀三地地域一体、文化一脉,是我国文化资源丰富、历史底蕴深厚、文化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协同发展十年来,“一小时交通圈”让三地之间往来更加便利,三地居民“互访”更加频繁,文化消费需求也随之更加强劲。正是因此,新年伊始,逢周一刊出的“京城探展”升级为“探展京津冀”。今天起,我们向津冀迈出第一步,寻访三地共享的“周末文博打卡地”。

1968年,河北满城县陵山上,两座汉墓的发现震惊世人。在豪华的地下宫殿里,考古人员共出土了金、银、铜、铁、玉、石、陶、漆、玻璃器等各类文物1万余件,其种类之丰富、制作之精美,在已发掘的汉墓中非常罕见。因而,满城汉墓也被列为“中国20世纪百项考古重大发现”之一。

河北博物院常设展览“大汉绝唱——满城汉墓”,精选了其中的1605件套文物。这些巧夺天工的作品,将一段两千多年前的大汉往事徐徐铺开。

未被盗墓多亏地势高

据清光绪《畿辅通志·山川》记载,陵山不高,山上有一亩石,石上有仙人迹。又有数大冢,传为古帝王陵,故名陵山。而在山的东南面,还有一个村名守陵。“种种迹象表明,陵山这个地方肯定是有大墓的,但墓的位置、主人一直是个谜。”贾叶青说。1968年,某部队正在陵山上修筑工事,坑道施工时突然出现塌洞,这才揭开了陵山古墓的秘密。

满城汉墓是我国发掘的第一座保存完整的汉墓,这也是为何出土文物数量如此之大的原因。它的“幸运”与其所处的地理位置相关,两墓均坐落在陵山主峰的东坡上,地势较高,才免除了被盗的命运。

金缕玉衣

这套“情侣装”超规格了吗

展览最重磅的展品无疑是两件金缕玉衣。它们是我国考古发掘中发现最早、等级最高、保存最完整的玉制葬衣。“之前,我们常看史书提到‘金缕玉衣’,但‘金缕玉衣’究竟什么样,没有人见过。这两件文物的出土,给了我们答案。”河北博物院讲解员贾叶青说。

透过展柜,观众可以清晰地看到,玉衣由各种形状的玉片拼成,玉片四角有孔,用金丝加以编缀。两件玉衣一长一短,长的188厘米,短的172厘米;分别使用了玉片2498片、金丝约1100克和玉片2160片、金丝约700克。在当时生产力水平下,一名熟练的玉工,大概需要十几年时间才能打磨完成这样一件作品。

刚出土时,里面的尸骨已经腐蚀,只有牙齿珐琅质碎片和骨渣残留。展出时,文物工作者织了铁丝网将玉衣重新撑起,同时又加了一些金丝将其重新编缀。

玉衣是汉代皇帝以及王侯贵族的特制葬服,可分为金缕玉衣、银缕玉衣、铜缕玉衣;其中,金缕玉衣是最高等级。刘胜是汉景帝刘启之子,汉武帝刘彻庶兄。他和妻子穿金缕玉衣,是否有越界之嫌?贾叶青解释说:“西汉时期还没有形成严格的玉衣等级制度。如果他出生在东汉,就没有资格穿金缕玉衣了。因为当时规定,只有天子、太后、皇后才能穿金缕玉衣;各个封地的始封者,也就是被封的第一位王,只能穿银缕玉衣。”

与刘胜金缕玉衣同时出土的还有镶玉鎏金铜枕、玉眼盖、玉鼻塞、玉口琀、玉耳塞、生殖器塞、肛门塞,组成一套完整的葬玉。它们与玉衣在同一展柜中展出。“古人相信,玉是山石的精华,生前佩戴可以长寿,死后佩戴既是身份的象征,又可以防止身体腐朽。”贾叶青说。

全国博物馆里它属于“顶流”

河北博物院前身为河北省博物馆,成立于1953年,2014年6月9日升格为河北博物院,是河北省唯一的省级综合性博物馆、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一级博物馆。河北博物院包括主院区、建华院区、育才院区三部分。主院区位于石家庄市文化广场,分为南、北两个区域,是石家庄的文化地标。北区建于1968年,南区为新扩建区,建华院区和育才院区为文物库房。

河北博物院现有馆藏文物21万件,其中一级文物340(件/套),二级文物1926(件/套),三级文物17383(件/套)。藏品尤以满城汉墓文物、河北古代四大名窑瓷器、元青花瓷器、石刻造像、明清名人字画以及抗战时期革命文物最具特色。“大汉绝唱——满城汉墓”是河北博物院的10个常设陈列之一。

刘胜金缕玉衣

窦绾金缕玉衣

长信宫灯

最早“环保灯”原主人身份存疑

在河北博物院,一个跪地执灯的宫女形象几乎随处可见:雪糕、邮票、胸针……它的原型是有“中华第一灯”之称的长信宫灯,其在展厅中的热度与金缕玉衣不相上下,吸引了诸多观众拍照留念。

让人叹为观止的是它精巧的结构:整件文物通体鎏金,跪地的女子神态安然,左手托起底座,右臂上扬,宽大的袖管自然下垂,扣住托盘成为灯罩。灯盘上立有两枚遮光片,盘边设有手柄,使用者通过开合与转动,可以控制光的照度和角度。更让人惊讶的是,那时的古人已经有了“环保意识”。“西汉时,人们常用动物脂肪制作燃料,点燃之后不仅有烟灰,还会产生刺鼻的气味。这里是汉代人实现环保的诀窍。”贾叶青指了指灯具内部的空腔,接着解释,“灯点燃后,烟随热气流顺着衣袖进入空腔,随着温度逐渐下降,烟灰便附着在了内壁,避免了室内空气污染。”组成全灯的头、身、右臂、灯座、灯盘、灯罩等部分均可拆卸,便于使用者清洗。

“长信宫灯还为我们了解汉代的社会生活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贾叶青说,比如汉代宫女的发式、服装、坐姿等。

长信宫灯出土于放置窦绾棺椁的后室,说明它是窦绾生前喜爱之物。那么,窦绾是长信宫灯的初始主人吗?灯上刻有的铭文给了我们线索。在灯上共发现了“阳信家”“长信尚浴”等铭文9处共65字,经过对这些铭文的字体、刻工等分析研究,专家认为,铭文不是一次刻成,说明它是几经辗转才到了窦绾手中。

目前,对它的流转经历专家有两种看法。第一种看法是,这件灯具最初的主人是阳信夷侯刘揭,后来刘揭儿子刘中意因参与“七国之乱”被废黜,此灯被没收,归长信宫所有。长信宫是刘胜的祖母窦太后居住的宫殿,她将此灯送给了窦绾。第二种看法是,这件灯具最初主人可能是阳信长公主。因为陕西茂陵曾出土了十几件同样刻有“阳信家”铭文的精美文物,铭文字体与长信宫灯上的刻铭十分相像。持此观点的专家认为,阳信长公主是汉武帝的亲姐姐,只有她拥有财力和物力来铸造包括长信宫灯在内的这批铜器。因此,他们推测,阳信长公主将此灯献给了窦太后,窦太后又转赠给了窦绾。

错金铜博山炉

“香薰机”诞生或因丝路贸易

在展厅中,观众还可以一睹两千年前“香薰机”的风采——刘胜墓中出土的错金铜博山炉是该馆的另一“镇馆之宝”。

“‘博山炉’这个叫法在汉代是没有的,到了南北朝时期才出现。”贾叶青指着文物的整体造型解释了名字的由来:“你看,它的炉盘上部和炉盖上铸出了高低起伏的山峦,象征着海上的仙山‘博山’,因此古人就把这种造型的熏炉称为‘博山炉’。”

凑近看,文物的细节让人大开眼界:刚柔相济的金丝和金片错出舒展的云气,炉盖上镂空的山势间,神兽出没,虎豹奔走,机灵的小猴或蹲踞在峦峰高处、或骑坐在兽背上嬉戏玩耍,猎人手持弓箭寻猎山间,一幅秀丽生动的自然山景在工匠们的鬼斧神工中跃然而出。炉柄则透雕出三龙出水状,使得整件器身汇合了仙山、大海、神龙、异兽等多种元素,其工艺之精湛,举世罕见。

“根据史书记载,在汉代,人们会用熏炉熏身体、熏被子、熏房子,沐浴的时候也会用到熏炉。”贾叶青说,而这件错金铜博山炉出土自刘胜墓地的洗浴房里,证明该香炉是用于沐浴。

西汉的时候为何突然出现了这种造型的熏炉?对此,专家有两种推测。一种推测是,西汉时,整个上层社会盛行求仙问道,博山炉让他们离梦想中的仙境更近了一步。另一种推测则与丝绸之路有关。贾叶青说,中国传统的香料多是菖蒲、艾草等草本类香料,将它们放在铜盘上点燃就可以满屋芬芳;而西域之路打通之后,龙脑等树脂类香料开始传入,这种香料需要的是持续稳定的火力,但火又不能太旺,这就要求熏炉的炉腹更深一些。

十八面铜骰

“豪华骰子”玩法待破解

骰子大家都见过,可是18面的骰子您见过吗?

在展厅里,一枚直径只有2.2厘米的铜骰乍看上去有些不起眼,但仔细看却发现,小小的天地里暗藏玄机:这是一枚错金银镶嵌铜骰,共有18面,其中16面为数字,另外两面分别为“酒来”和“骄”字;各面除文字外,还用金丝、绿松石、红玛瑙镶嵌出纹饰。“在这么小的体积上,能错出如此复杂的纹饰,充分显示出,汉代的错金银技术已达到十分高超的水平。”贾叶青说,这样造型的铜骰目前只发现了一件。

更让人震惊的是,它不过是一件玩具。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历史上对刘胜其人的评价:喜游玩,好享乐。

在他的墓中与这枚铜骰一起出土的还有40枚行酒令钱,其中20枚铸有“第一”到“第廿”字样,另20枚铸有三字或四字韵语,多有助兴之意,比如“贵富寿”“得佳士”等。这是考古发掘中首次整套出土的行酒令钱。

“我们推测,铜骰与行酒令钱是配套使用的,但是具体的玩法,我们还没有掌握。”贾叶青说。

●展览地点:河北博物院南区二层东侧展厅

●参观方式:免费

●展期:常设展览

本报记者牛伟坤文河北博物院供图冯晨清制图

4 阅读:1521

评论列表

一宅了之

一宅了之

7
2024-01-17 08:21

韩国里经常出现博山炉仿制品,南棒子也是识货的[呲牙笑]只是不知道朝鲜王室当年有机会见过没有[呲牙笑]

duran918

duran918

1
2024-01-17 19:34

博山炉中沉香火,双烟一气临紫霄[点赞]